-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華對聯寶典 內容簡介
《中華對聯寶典》是一本綜合性對聯圖書,分為對聯文化、對聯技巧、名聯欣賞、對聯故事、實用對聯集錦五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對聯的基礎知識、發展歷史、寫作技巧、古今名聯賞析、實用對聯集錦等,古今兼納、全面系統,力求做到知識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統一。
中華對聯寶典 目錄
一 對聯文化
對聯的概念
對聯的歷史
對聯的基本形式
對聯的用途
二 對聯技巧
對聯創作規則
對聯(對仗)術語
對聯的常用修辭方法
對聯的具體使用方法
三 名聯欣賞
名著聯
名勝聯
民俗聯
名人聯
四 對聯故事
縣官一聯巧息訟
紀曉嵐妙對諷損友
抬杠抬到閻王殿
儒師笑解拱手聯
小神童智對明景帝
蜀中才子趣對知府
撿來對聯能當寶
狀元郎撰聯示愛
吹牛門聯笑倒人
前生后世一聯連
五 實用對聯集錦
1.節日聯
2.住宅用聯
3.慶典聯
4.挽聯
中華對聯寶典 節選
《中華對聯寶典》: 知府遠遠望見這個少年,覺得他面目清秀,器宇不凡,在人群中好像鶴立雞群,就停下轎子,命人把他帶到跟前來,一問方知是學生。知府仔細打量,突然看到他袖口露出一朵連枝的梅花,暗暗好笑,又想試試他的學識,于是出了一個上聯:"白面書生,袖中暗藏春色。"李調元知道知府發現了自己袖中玄機,便坦然應道:"黃堂太守,眼底明察秋毫。"知府這個官職,在清代之前的朝代叫做太守,太守官衙的正堂墻壁用雌黃涂染成黃色,所以李調元稱知府為"黃堂太守"。撿來對聯能當寶 明朝末年,順德有個叫黃士俊的人到羅浮山中游玩,路遇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翁。他見老翁仙風道骨不似凡人,便多留意了幾分。老翁倚坐著一棵松樹,一手拿著酒壺,一手握著酒杯,正自斟自飲。幾杯之后,老翁低聲吟道:"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動龍鱗。"黃士俊在邊上聽見,細細玩味一番,發現這應該是一個下聯,轉過頭想再向老翁討教上聯,卻看到松樹下空空如也,老翁已經不見了。 幾年后,黃士俊考中狀元,入了翰林院專門負責修史的史館,擔任編修之職。可是他跟同僚們關系不好,可能因為他來自偏遠的嶺南,史館內的一些鼻孔朝天的人頗看不起他。 有一天,文官們在一起煮茶閑聊,國子監祭酒出了一個上聯"燃葦烹茶,寶鼎浪中浮蟹眼"。大家一時都想不出合適的下聯,黃士俊腦海中靈光一閃,憶起當年在羅浮山聽那個老翁吟出的句子,立即念了出來:"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動龍鱗。"在座諸人都為這工整的對句嘆服不已。從此,再也沒有人輕視黃士俊了。 歷史上的黃士俊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后來官至東閣大學士,也是宰相之一。可惜他生不逢時,身處明朝滅亡的時代。他輾轉為茍延殘喘的明朝廷一直服務到*后一刻,然而始終深陷在人事紛爭中,耄耋之年,獨木難支,不得已辭官回家。清初順治年問在家中去世。 黃士俊去世之前,清廷曾許以六品官職,請他出山,他拒絕了,并在拐杖上刻了一句話:"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廣東抗清領袖陳邦彥的兒子陳恭尹派人偷了他的拐杖,給對了一個下旬刻上:"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指責黃士俊當初身在相位,卻并未完成使命。也有人把這則故事放在明末禮部侍郎錢謙益的身上。狀元郎撰聯示愛 清代道光年間有個狀元名叫朱昌頤,他還沒有考中狀元的時候,住在叔父朱方增家里。朱方增有一個侍女,小名多多,長得很漂亮,朱昌頤非常喜歡,想納她做妾室,但是又不敢跟叔父討要。 朱昌頤擅長書法,經常為人寫字,據說,他還給道光皇帝寫過扇面。有一天,多多突然請他為自己寫一副楹聯。朱昌頤便想借機表露愛慕之心,于是寫了"一心只念波羅密;三祝難忘福壽男"給她。這副對聯看似普通,其實大有名堂,它是一副隱字聯,上聯指的是佛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隱去了一個"多"字,下聯指華封三祝的典故,傳說堯到華地巡視時,守衛華地的人祝他"福、壽、多男子",這里只寫"福壽男",同樣隱去了一個"多"字。對聯暗嵌了多多的名字,加上其中"一心只念""難忘"的字樣,所以它的真實意思是"我心里只想著多多,對她難以忘懷"。 朱方增無意中看到對聯,知道侄子對自己的侍女一往情深,就問多多怎么想,多多雖身為婢女,倒也是個心氣兒高的姑娘,她傲氣地說:"若是九郎能中個狀元,我就嫁他。" 第二年,朱昌頤果然考了殿試**名,多多聞訊,立即同意了與他的婚事。朱方增如約嫁婢,玉成了這段對聯姻緣,傳為一時佳話。 ……
中華對聯寶典 作者簡介
陳曉暉,中文博士,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頗有研究,在我社出版了《實用對聯大全》《千古賢文大通書》《新版實用對聯》《中華傳統吉祥圖》等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