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洞中一日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9103548
- 條形碼:9787219103548 ; 978-7-219-10354-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洞中一日 本書特色
詩集精選詩人姜濤1994年以來的詩作近百首,分為“廂白營”“鳥經”“好消息”“郊區作風”四輯,以時間為線索,呈現了詩人創造力持續展開的軌跡:從追求一種對復雜的時代生活的強勁包容,到自覺降低修辭密度,考慮利用詩行的騰挪、語氣的拿捏,處理個人生活的錯綜與疑懼,再到近年來嘗試引入雜文、雜事的風格,試圖揭示塵世生活更內在的層次和更廣泛的關聯。詩人似乎有意回避一般性的詩意、美感,不斷變換面具,使得詩歌文體演變為多聲部的交談、詰問、反駁、爭論的現場,更著力于構造交替的騰空和蹬踏,以顯現語言的力度、柔韌和耐性,形成一種能與當下感受、思考真實摩擦的寫作。閱讀這些詩,正如詩集名字所表明的,是在經歷時間與空間的穿插與反轉,在困惑處也偶爾開朗,別有洞天。
洞中一日 內容簡介
◎名家推薦 在姜濤早期的詩歌寫作中……有著大量的甚至令人炫目的隱喻和轉喻,姜濤以一種特殊的敘述方式呈現了對詩歌和生活的雙重思考。這些詩作的容留力量是驚人的,有著不同閱讀履歷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產生共鳴的震點,其巨大的想象力和幾近對修辭和抒情的鐘情都會令人心生敬畏。 ——霍俊明(詩人,詩評家) 姜濤這種在斷裂中審視新詩之發生的思路,打破了新詩內部審美研究的封閉性,將新詩從單向度的時間之連續性中解放出來,恢復了新詩與共時性社會歷史境域之間的親密關聯,出版、教育、讀者社會的養成等社會歷史因素,由此而變成了新詩自身的有機組成部分。 ——段從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評論家) 由于多重具有內在張力的品質的共存,姜濤的詩歌風格呈現出一種類似“復調” 的特征 ,而對戲劇化效果的追求,又進一步加強了其詩歌的對話性氣質。詩人與詩中角色的對話甚至爭辯,常常可以被理解為詩人內在雙重自我的陣線。它們在詩中不斷變換著各種面具,使得原本傾向與自言自語的詩歌文本演變為多聲部的交談交談、詰問、反駁、爭論的現場。在這樣的文本中,很容易發現一種姜濤獨有的自嘲與自戀、堅執與遲疑并存的詩歌寫作姿態。 ——張潔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少有人像姜濤一樣,輕易地穿越邊界,同時在詩歌寫作、文學研究與當代詩評三方面取得驕人成就,尤其在重要性逐漸降低且日益萎縮的當代詩歌批評領域,越來越突顯出個人敏銳而高瞻的批評形象。 ——余旸(詩人、評論家)
洞中一日 目錄
洞中一日 作者簡介
姜濤,詩人、學者。1970年生于天津,1989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后棄工從文。1999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畢業后留系任教至今。1990年代初開始詩歌寫作,出版有詩集《好消息》《鳥經》等多部。寫詩之余,從事詩歌批評及詩歌史研究,出版有《新詩集與中國新詩的發生》《巴枯寧的手》《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國的文學與青年》等。曾獲“劉麗安詩歌獎”“十大新銳詩歌批評家”“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漢語詩歌十佳詩人”“現代詩學研究獎”“《詩東西》詩歌批評獎”“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等獎項。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