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08557
- 條形碼:9787520308557 ; 978-7-5203-0855-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 本書特色
胡雪蓮著的《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以廣州1927—1937年間繁盛一時的社會新聞為研究對象,分析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初的十年間,在國家法律較前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社會新聞在復雜多變的社會觀念結構中扮演的角色。社會新聞因為不標榜監督政府、向導國民的所謂“天職”而被報業提倡者、新聞研究者視為“無意識”的新聞。本書揭示這種“無意識”新聞具有一種“無意識”力量:以“社會一般人士”的代言人自居,在新舊、上下、中西價值分歧之間扮演著求“和”的角色,以防止中國社會在急劇變化中斷裂與離散。
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 內容簡介
社會新聞因無意于監督政府、向導國民而被報業提倡者、新聞研究者視為“無意識”的新聞,長期不受新聞研究者重視。然而,社會新聞的力量正好隱藏在它力圖迎合而非引導社會大眾的“無意識”當中。社會新聞是zui 具廣泛意義的社會意識載體,貌似雞零狗碎卻有相對固定的選材標準與敘事模式。分析社會新聞作為“社會一般人士”代言人的自我定位,它選擇報道的反映社會焦慮情緒的婚戀家庭糾紛事件,以及它對“平等”“自由”的復雜態度,可以看到它在新舊規范易位又不徹底的社會空間中,用深深扎根于中國社會傳統的求“和”理念,重構源自中西的不同社會意識,在觀念差異巨大的社會上層精英與下層大眾之間發揮著妥協、緩沖、融合的意識重構作用,成為科舉制度廢除后中國社會上下層之間溝通與聯結的重要機制之一。求“和”,就是社會新聞既不倡導革新也不反對革新的“無意識”之力。
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 目錄
**章 法律劇變下的“社會”代言人
**節 社會新聞帶來的銷量優勢
第二節 社會新聞運行的相關社會規范
第三節 家族主義:揮之不去的傳統
第四節 社會新聞的角色定位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新舊之雜糅:社會議題與社會訴求的表達
**節 表達婚姻家庭關系的詞語
第二節 表達社會焦慮情緒的議題
第三節 重建社會倫理秩序的訴求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平等之紛擾:社會新聞視閾下的家庭成員平等
**節 血親之間:財產紛爭
第二節 夫婦之間:妻妾紛爭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自由之惡果:社會新聞視閾下的婚戀自由
**節 “自由女”報道
第二節 女子三角戀血案報道
第三節 自由與學界
本章小結
結語 求“和”:社會新聞的無意識力量
征引文獻
后記
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 節選
《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 在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研究興起以來,已經有許多卓越的研究成果是通過研究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載體取得的,總體而言包括以下幾類:(1)文字;(2)信仰、儀式與風俗習慣;(3)口述史料;(4)建筑與擺設;(5)圖畫、音樂、戲劇;(6)身體行為。由于歷史文獻是歷史研究*傳統的史料來源,從文字中追尋社會意識是較早的嘗試,作為《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研究對象的社會新聞即是文字。 但社會新聞不是文字當中傳統的個人文字,而是組織化制作的大眾文字。在以往通過文字來追尋社會意識的眾多研究成果中,大多是把個人文字當作書寫者思想觀念的載體來研究,而個人文字的個人專屬性,使這類研究的對象大多局限于上層文化精英的個人思想觀念,而非普通社會大眾的一般意識。社會新聞作為報紙報道的一種,則是不同于個人文字的大眾文字,它是組織化制作、印刷,旨在面向社會大眾傳播的文字,所以它在性質上不具有個人專屬性,而具有社會普遍性,可以視為一種社會系統內部的一個建置,較個人文字的內容更能代表社會大眾的一般意識。 ……
無意識之力-1927-1937年廣州報紙社會新聞研究 作者簡介
胡雪蓮,1978年12月出生,江西寧都人。1994年起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學習,1998年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1年獲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獲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學位,曾為美國斯坦福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2007年至今在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任教,歷任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講師、副教授,擔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為“廣東特支計劃”青年文化英才。研究興趣為中國近當代意識形態傳播與社會意識變遷之間的關系,已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獨立發表論文4篇,還在《中山大學學報》《學術研究》《廣東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獨立發表論文多篇,其中一項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