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閑思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35388
- 條形碼:9787565035388 ; 978-7-5650-3538-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閑思錄 本書特色
《閑思錄》是楊自沿的散文集。人的一生充滿了機遇和變化,不可能一成不變。在知識“折舊”不斷加快的今天,只有不斷學習積累,成就學習化人生,才不會落伍,不會被時代淘汰。我的方法就是堅持不懈地積累各種資料,讀書看報、聽別人發言,在火車上、飛機上,總要記些要點,做些筆記,與工作相關的圖書,盡量收藏齊全;報刊資料剪報用廢紙粘貼,分類裝訂成冊,不時翻閱,翻著翻著,就有思維火花,就能發現值得重視的問題,就能寫出一篇篇有感悟、有見地的文章。
閑思錄 內容簡介
書稿系作者近年來公開發表的散文、政論、建言、考察報告和訪談的結集, 內容包括生活、學習、時政、社會、民生等, 共分“品”“讀”“閑”“思”四個部分。書中文章有的將生活、學習之閑思碎想記錄下來, 有的就讀書、哲學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有的關注人生旅程中的一些重要議題, 有的對時事政治及社會調查展開思考與品評。
閑思錄 目錄
散文
愛上青海的四個理由
玉樹的前世今生
環西寧旅游圈文化之旅
“假如能夠再生,我仍然選擇中國”
——想起偉大的鄧稼先
推進“文化青海湖”品牌建設
感知電大
“青海湖歸來不看湖”
天境祁連的卓爾不群與美盡高原
一幅絢麗的歷史畫卷
——《青海美術史》讀后感
琵琶湖:演繹“文化的力量”
吉狄馬加的臨別贈言
政論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若干錯誤思潮評析
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行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
青海東部城市群建設的戰略思考
黨員干部要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
領導干部要“慎其所習”
為官當有作為
教子當如廉福章
領導干部要注重提高人文修養
關于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幾點思考
構筑青海精神高地的四個關鍵詞
問題意識政研情結
——怎樣寫好政協提案
文化的缺失與泛濫
高原文化,青海旅游的靈魂
努力推動康巴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慎提“文化產業化”
以科學決策促進科學發展
正確處理外經貿發展的幾個關系
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外貿體制的思考
——參加香港工商業研討班的學習體會
涉外政策出臺的報道應慎重
政府要首先“入世”
正確認識自由貿易試驗區
建言
西部大開發面臨的新情況及政策建議
青海枸杞為什么這樣“紅”
深入謀劃“十二五”,全力推動青海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全省第二批特色志書編纂工作啟動會議上的發言
“十三五”時期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轉型升級的五點建議
考察報告
走馬觀花話捷克
走馬觀花話臺灣
關于開拓波蘭市場的思考
赴越南考察的報告
赴蘇南學習考察情況的報告
關于日本發展循環經濟的學習考察報告
關于遼寧本溪打造“中國藥都”的考察報告
赴福建學習考察的報告
關于對川、皖、閩三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考察報告
關于渝湘黔三省市文化建設情況的考察報告
從“江西現象”看中部崛起之路
訪談
“西部大開發新十年”專題訪談錄
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西寧篇專題訪談錄
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著力辦好沒有“圍墻”的大學
——青海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楊自沿答本報記者問
閑思錄 節選
《閑思錄》: 愛上青海的四個理由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總面積72萬平方公里,因境內有中國*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是青海的一張“金名片”,曾先后兩次被評為中國*美的湖泊之首:一次是評選五大湖,即青海湖、喀納斯湖、納木錯湖、長白山天池、西湖;一次是評選十大湖,即青海湖、西湖、千島湖、納木錯湖、瀘沽湖(四川云南交界處)、鏡泊湖(黑龍江牡丹江)、喀納斯湖、運城鹽湖、武漢東湖、太平湖(安徽黃山)。*新的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青海湖的面積是4389.31平方公里,創近15年同期的*高值,相當于4個香港的面積。青海湖流域在阻擋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方面發揮著天然屏障作用。祁連山草原是“中國*美六大草原”之一。 談到青海的省情,我們曾用4個字來概括,即:“大、小、富、窮”。“大”就是面積大省,全國第四,前三位分別是新疆、西藏、內蒙古。“小”就是人口小省,我們去年年底的人口僅583萬,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僅多于西藏。“富”就是資源富省,在已探明儲量的125種礦產資源中,有54種的儲量居全國同類儲量的前十位,9種居全國首位。特別是黃河上游的水能資源、柴達木盆地的鹽湖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及廣泛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屬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品種齊全,儲量可觀,分布集中,資源間關聯配套性強、融合度高,有很高的開采價值,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接替地區之一。20世紀90年代,我們的資源潛在價值是17.8萬億元,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現在應該遠遠不止這些。“窮”就是經濟窮省,2014年我們的GDP僅230l億元,在全國排名,僅高于西藏。既然如此,那么也許有人要問,你愛青海嗎?理由何在?回答是肯定的——愛,理由當然有。 愛上青海的**個理由是“三氣”。青海氣候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是我國東部季風氣候的*西端,東部季風氣候、西北干旱氣候、青藏高原氣候在這里交匯,多種氣候造就多種地形地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大美青海的無限風光。對內地來說青海是邊疆,對邊疆來說青海是內地,西藏有的景色青海有,新疆有的景色青海也有,甘肅、陜西有的景色青海還是有,乃至江南的景色我們青海仍然有。因此我們著力打造“大美青海”地域旅游品牌,該品牌于2013年在國家工商局成功注冊。這對推動青海的旅游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愛上青海的第二個理由是“三地”。青海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文化的保護地,是中華多元一體文化的縮影地。青海的史前文明非常發達,有“彩陶的王國——柳灣遺址”,有“東方的龐貝古城——喇家遺址”,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宗日遺址”,有“羌人的棲息地——沈那遺址”。2015年5月15日,《青海日報》用整版篇幅刊載本人的文章《青海史前文明的四幅輝煌畫卷——柳灣、喇家、宗日、沈那》,旨在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而實現文化自強。青海是中華文化的保護地,擁有全國第三個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黃南國家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2014年7月,果洛格薩爾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其實我們還有不少保存得非常好的文化生態,如康巴文化、土族文化、撒拉族文化等。青海是中華多元一體文化的縮影地,青海地面和地下文物非常豐富,就文化線路而言,“唐蕃古道”青海段占有半壁江山,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青海的定位是戰略通道,在北方草原絲綢之路和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因戰爭而中斷后,絲綢之路青海道興盛了幾百年,成為主要通道。就出土文物而言,全國到目前為止共出土了四件舞蹈紋盆,其中兩件出自青海,一件出自甘肅武威,還有一件出土地不明,但流失到日本。這兩件舞蹈紋盆都是國寶級的文物,其中五人舞蹈紋盆收藏在國家博物館,另外一件在省博物館。迄今為止,我國考古出土*早的(4000多年前)銅鏡、冷兵器時代*大的武器——長矛均出自青海。西海郡出土的“虎符石匱”是全國首次發現的大型銘文石雕。“高原故宮”瞿曇寺、藏傳佛教圣地隆務寺和塔爾寺都矗立在青海這塊土地上。 愛上青海的第三個理由是“三多”。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薈萃。全國有56個民族,從第6次人口普查得知,青海有54個民族,世居民族為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為我省獨有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7%,據省衛計委預計,到2020年我省的少數民族人口要超過漢族。少數民族人口占比僅次于西藏、新疆,高于廣西、內蒙古、寧夏等三個自治區。全省轄兩市六州,西藏之外全國有十個藏族自治州,其中六個在青海,青海的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4%。青海藏傳佛教、伊斯蘭教、漢傳佛教、道教、基督教五教俱全,在黃南同仁老街,這五教一字排開,和諧共處,呈現獨有的宗教現象。多元文化薈萃,中原文化與邊塞文化在青海交融,農業文明與牧業文明在青海交匯,中華文明與南亞及西方文明在青海交流。 愛上青海的第四個理由是“三區”。青海的經濟總量、人口規模在全國來說微不足道,僅僅分別占千分之零點幾,但在生態上、資源上、穩定上具有鶯要地位。依據自身的定位和比較優勢,我們全省上下正在全力打造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國循環經濟先行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前二者是國家戰略,后一個正由省上戰略向國家戰略邁進。從穩定上來講,自古以來就有“治藏必先安青”之說;從生態上來講,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長江2%的水量、黃河49%的水量、瀾滄江16%的水量、黑河40%的水量都出自青海。青海水資源量約有630億立方米,其中98%流出青海,澤被中華大地、東南亞國家。青海省委書記在談到青海水情時用了這么幾句話來概括:“天上缺水,地上有水,貢獻了水,用不上水。”三江源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其生態環境關系到中國乃至亞洲的生態安全。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一期已實施完畢,二期已正式啟動。青海的生態保護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全省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89%,青海人民為保護三江清流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和犧牲。 ……
閑思錄 作者簡介
楊自沿,安徽安慶人,1985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年自愿到青海工作,先后供職于商務、文化、政研、宣傳等部門,現為青海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曾主持《青海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研究》《世行項目青海減貧發展戰略研究》等多項重大研究課題,參與青海省十二五規劃建議、十二次黨代會報告等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并在報紙雜志上發表了《大美青海》《生物產業**青海綠色未來》《青海歷史文化的三大特色》等各類署名文章50余篇,主編《青海文化知識讀本》《青海區域經濟》。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