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蘇軾詩研究 內容簡介
《蘇軾詩研究》是關于蘇詩研究的一部專著。 《蘇軾詩研究》從創作道路、藝術成就、藝術淵源、思想意義等方面對蘇軾詩歌做了深入剖析,不是把蘇詩隨意分割、孤立研究,而是把它看作是有生成歷史運動的整體。對蘇詩研究所體現的整體性與系統性是《蘇軾詩研究》顯示的特點。
蘇軾詩研究 目錄
**章蘇詩是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勝利成果1
**節北宋初期的詩壇與西昆體的影響3
第二節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意義11
第三節北宋詩歌革新運動后期的盟主——蘇軾21
第二章蘇軾詩歌的創作道路27
**節早期:光輝的起點35
第二節鳳翔時期:豪放風格的初步形成51
第三節杭、密、徐時期:豪放風格的發展與成熟65
第四節黃州時期:創作的變化與對平淡風格的追求90
第五節元祐時期:純藝術的傾向107
第六節嶺海時期:平淡風格的完成127
第三章蘇詩的藝術成就149
**節蘇詩的藝術特點151
第二節蘇詩的藝術本色169
第三節蘇詩的藝術風格173
第四章蘇詩的藝術淵源181
**節李白、杜甫、韓愈、歐陽修對蘇詩豪放藝術風格
的影響185
第二節陶淵明、韋應物、柳宗元、白居易對蘇詩平淡藝術
風格的影響200
第五章蘇詩的思想意義211
**節關心人民利益、同情勞苦人民的人道思想213
第二節維護道義,同社會邪惡勢力作堅決斗爭的精神
222
第三節建功立業、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227
第六章關于蘇詩的評價問題239
**節關于蘇軾政治詩的評價240
第二節關于嚴羽對蘇詩的批評247
第三節關于對蘇軾后期詩作的評價254
第四節關于蘇軾在中國文藝史上的意義263
第七章蘇詩對宋詩和后世詩歌的影響273
**節蘇詩對宋詩的影響276
第二節蘇詩對金、元、明、清詩歌的影響285
第八章蘇軾詩學思想的意義295
**節關于詩的本質296
第二節關于作詩的方法301
第三節關于詩人的風格307
第四節關于詩的范式310
附錄315
蘇軾與北宋古文運動316
《宋元學案·蜀學略》辨正330
關于蘇學之辯
——回顧朱熹對蘇軾的批評348
蘇軾《廣成子解》發微368
《蘇軾詩研究》的寫作過程385
蘇軾詩研究 節選
《蘇軾詩研究》: 七絕《讀三首》和《驪山三絕句》,繼承了我國詠史詩的優良傳統,從唐玄宗后期慘重的歷史教訓中發掘出現實的社會意義。“可嘆前王恃太平”、“上皇不念前車鑒”,很明顯都是借古指今的。驪山是秦始皇阿房宮和唐玄宗華清官之地。秦始皇即位修造陵墓于驪山附近,役徒七十萬,唐玄宗又大興土木作朝元閣于驪山之上。詩人指出:“咫尺秦陵是商鑒,朝元何必苦躋攀!”事實上,北宋王朝并未吸取前朝的歷史教訓,仍然粉飾升平,充實后官,大修陵墓,精造苑囿,沿著前朝的覆轍走去。因此,蘇軾的政治諷喻目的是很明顯的。雖然這兩組詩藝術上無較大突破,但其現實意義較強,也是蘇詩佳作。 蘇軾是一位抒情詩人,他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是以抒情的方式傳達出來的,他善于發掘題材的新的意義,而且習慣于將詩意提煉到具有哲理的深度。他像天才詩人李白那樣,詩句噴涌如泉水,自然流出,沒有刻意的斧鑿痕跡;詞語和事典,“信手拈來俱天成”。蘇軾襟懷寬廣、學識淵博,其詩意境開闊,能從宏觀著眼,大處起筆,筆鋒縱橫宛轉,處處表現出詩人識別的精微和藝術感覺的靈敏。詩人的非凡才氣又使他的詩有賣弄才學和求奇的特點,冷僻的事典、佛書雜說、怪字險韻在他的筆下任其驅使,故使其詩時見奇險。所有這些,都突出地表現了蘇詩特有的藝術個性。鳳翔詩作已經鮮明地展示出來了。前人以為蘇詩的“氣格”成就于鳳翔時期,施元之編年蘇詩以鳳翔詩為冠,都可說明蘇詩的藝術風格從這時開始形成了。 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4)正月,蘇軾三十歲,鳳翔任滿還朝,差判登聞鼓院。二月,英宗召蘇軾參加學士院考試,人三等,直史館。五月,蘇軾妻王弗卒。次年(1065)四月,父蘇洵卒。六月,奉敕具舟載喪歸蜀,由汴入淮,溯江而上。治平四年(1066)四月,歸蜀服父喪。神宗熙寧元年(1068),父喪終制,蘇軾與王弗堂妹王閏之結婚。十二月北行赴京,于熙寧二年(1069)二月還朝。還朝之時正值王安石變法之始,蘇軾從自己的政治改革觀點出發,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從此卷入激烈的政治斗爭之中。熙寧三年(1070),蘇軾寫了長篇奏議《上神宗皇帝書》與《再上皇帝書》(《東坡奏議集》卷一),全面地批評王安石新法,而且預言:“若力行而不已,則大亂隨之。”熙寧四年(1071),蘇軾遭到王安石等的排斥和謝景溫的誣陷,乞求補外,六月得到通判杭州之命,七月出都赴任,十月抵揚州。這段時期,蘇軾因居喪、困于煩瑣事務和糾纏于政治斗爭,作詩僅五十六首,是其整個創作活動中作詩*少之時。這些詩作在藝術風格上是鳳翔詩的繼續,但是由于激烈的政治斗爭對蘇軾創作的影響,其詩風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鳳翔詩中已具的意境恣肆的特點,這時則更為恣肆,開始放筆快意,即前人所謂的“縱筆”,有似書法中筆酣墨暢、體態飛舞的狂草。其詩可以自由地宣泄詩人的激情,盡情地逞才使氣。《石蒼舒醉墨堂》乃論草書之詩,“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惝倪令人愁。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詩中既贊美草書的“神迅”,又指出它“惝倪”的缺陷;稱許友人的雅好,又以為它是一種病癖。這正如《次韻子由論書》,是帶揶揄意味的戲筆,意極語盡。王文誥以為蘇詩之縱筆“實發端于此詩”(《蘇軾詩集》卷六)。 ……
蘇軾詩研究 作者簡介
謝桃坊,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35年生,西南師范學院畢業,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著有《中國詞學史》、《宋詞辯》、《唐宋詞譜粹編》、《柳永》、《敦煌文化尋驛》、《中國市民文學史》等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