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蘑菇博物館 本書特色
絢麗多彩,千姿百態,奇幻神秘——蘑菇已經進化形成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奇異形狀遍布在地球上,從赤道到兩極的每一個角落。從白蟻土丘上冒出的巨大蘑菇,以特殊氣味吸引蒼蠅傳播孢子的鬼筆,在森林深處浮現的艷麗珊瑚菌,緩慢掏空古樹心的巨大多孔菌……這些蘑菇在我們的周圍繁衍生息,但它們卻很難為我們所關注和欣賞。 彼得·羅伯茨、謝利·埃文斯著的《蘑菇博物館(精)》向我們展示了色彩斑斕的蘑菇世界,簡要介紹了蘑菇類鑒定的方法、形態、分類、分布、采集和收藏方面的知識。主要篇幅詳細介紹了600多種美麗的蘑菇,并配有1800余幅色彩斑斕的彩圖,使其特征、特性躍然紙上。每張圖片都是以實際大小拍攝,清晰生動,色彩豐富,真實地再現了自然界美妙絕倫的藝術形態。
蘑菇博物館 內容簡介
本書向我們展示了色彩斑斕的蘑菇世界, 簡要介紹了蘑菇類鑒定的方法、形態、分類、分布、采集和收藏方面的知識。主要篇幅詳細介紹了600多種*美的蘑菇, 并配有600余幅色彩斑斕的彩圖, 使其特征、特性躍然紙上。每張圖片都是以實際大小拍攝, 清晰生動, 色彩豐富, 真實地再現了自然界美妙絕倫的藝術形態。本書極具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
蘑菇博物館 目錄
什么是菌物? 10
植物和動物的“伴侶” 12
自然界再循環器 14
有害和寄生生物 16
食物、民俗和菌物藥 18
分布與保育 20
菌物的采集和鑒定 22
菌物指南 24
菌 物 28
傘菌 30
牛肝菌 324
弧狀、伏革及膠質真菌 362
齒菌、雞油菌、棒瑚菌和珊瑚菌 462
馬勃、地星、鳥巢和鬼筆 506
盤菌、羊肚菌、塊菌、核菌和地衣 548
附 錄 642
名詞術語 644
參考文獻 646
菌物分類系統 648
俗名索引 650
學名索引 653
致謝 659
譯后記 661
蘑菇博物館 節選
《蘑菇博物館》: 美膠孔菌 Favolaschia calocera Orange Pore Fungus 美膠孔菌于1945 年描述自馬達加斯加,它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但卻鮮為人知的物種,直到20 世紀60年代才在新西蘭再次發現其蹤跡。此后美膠孔菌被發現分布在一些完全不同的區域,從意大利到澳大利亞都有其蹤影,所有跡象都表明它是一種入侵真菌,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通常認為美膠孔菌是馬達加斯加和東南亞的原生物種,無意中傳播到了其他地方。*近在意大利采集的標本生于針葉樹、老的蕨類植物莖稈或草本植物殘骸上,這表明美膠孔菌種類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很有可能會傳播到遠的地方。 相似物種 *初在新西蘭發現美膠孔菌時,它被誤認為是思韋茨膠孔菌Favolaschia thwaitesii。思韋茨膠孔菌是一個很常見的熱帶種,*早描述自斯里蘭卡,在亞洲和非洲都有其分布。盡管這兩個種的顏色都非常絢麗,但思韋茨膠孔菌通常小得多,菌柄很短或者無柄,并且二者在顯微特征上也有差別。 美膠孔菌菌蓋凸鏡形或貝殼狀,菌柄明顯,側生,菌柄與基木相連。菌蓋表面光滑或覆有隆起(菌蓋下表面的鏡像效果),呈亮橙色(見上圖)。菌孔橙色,較淺,呈不規則多角形。菌柄圓柱形,光滑,橙色至橙黃色。 ……
蘑菇博物館 作者簡介
Peter Roberts是英國皇家植物園真菌學家。其足跡遍布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等地,發表了大量關于溫帶及熱帶蘑菇的研究文章。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