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16708
- 條形碼:9787121316708 ; 978-7-121-3167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社會未來的創新主體——大學生,其創新精神和創新素質,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否實施影響甚大。《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主要講解了創新背景、創新基礎、創新思維、常見的創新方法、TRIZ創新方法、國內外創新教育實踐、創新文化的內涵與建設、創新能力評價與應用、知識產權戰略等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作為高等院校各個專業學習創新思維與科技創新、TRIZ創新方法的應用型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或作為繼續教育的教材使用。
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 目錄
第1章 創新背景
1.1 創新時代
1.1.1 世界近代創新歷史
1.1.2 世界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情況
1.1.3 當代世界的創新情況及特點
1.2 創新國家
1.3 創新教育
第2章 創新基礎
2.1 創新的概念
2.1.1 創新的由來
2.1.2 創新的內涵
2.2 創新的類型
2.2.1 創新的分類
2.2.2 體制創新
2.2.3 文化創新
2.2.4 科技創新
2.2.5 教育創新
2.3 創新體系
2.3.1 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2.3.2 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研發體系
2.3.3 創新中介服務體系
第3章 創新思維
3.1 思維與創新思維
3.1.1 思維的概念
3.1.2 創新思維
3.2 創新思維的特征
3.2.1 獨創性
3.2.2 靈活性
3.2.3 偶然性
3.2.4 綜合性
3.3 5種形象思維
3.3.1 形象思維
3.3.2 聯想思維
3.3.3 靈感思維
3.3.4 想象思維
3.3.5 直覺思維
3.4 3對方向性思維
3.4.1 發散思維
3.4.2 收斂思維
3.4.3 正向思維
3.4.4 逆向思維
3.4.5 側向思維
3.4.6 轉向思維
3.5 創新思維障礙突破
3.5.1 偏見思維
3.5.2 定式思維
3.5.3 突破思維障礙的方法
第4章 常見的創新方法
4.1 設問檢查法
4.1.1 奧斯本檢核表法
4.1.2 5W2H法
4.1.3 和田十二法
4.2 列舉分析法
4.2.1 列舉分析法概述
4.2.2 屬性列舉法
4.2.3 缺點列舉法
4.2.4 希望點列舉法
4.2.5 成對列舉法
4.3 組合創新法
4.3.1 組合法概述
4.3.2 形態分析法
4.3.3 主體附加法
4.3.4 信息交合法
4.3.5 焦點法
4.4 逆向思維法
4.4.1 逆向思維概述
4.4.2 逆向思維的類型
4.4.3 逆向思維的技法
4.5 智力激勵法
4.5.1 智力激勵法概述
4.5.2 改進型智力激勵法
第5章 TRIZ
5.1 TRIZ基本知識
5.1.1 TRIZ概述
5.1.2 發明創造的等級劃分
5.1.3 TRIZ理論的應用與發展
5.2 矛盾及解決方法
5.2.1 技術矛盾及物理矛盾
5.2.2 技術矛盾的解決方法
5.2.3 39個工程參數及矛盾矩陣表
5.2.4 40個發明創新原理及應用
5.2.5 物理矛盾及其解決方法
5.3 物質一場模型分析及ARIz算法簡介
5.3.1 物質一場模型分析
5.3.2 ARIZ算法簡介
5.4 TRIZ應用實例
5.4.1 升降定位式燃氣灶
5.4.2 防彈衣
5.4.3 飛機機翼的變革
5.4.4 消防服的改進
第6章 國內外創新教育實踐
6.1 國外高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1.1 美國高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1.2 德國高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2 國內高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2.1 重點大學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
6.2.2 地方院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3 江西科技學院的創新教育實踐
6.3.1 創新教育理念
6.3.2 創新教育責任制
6.3.3 成立創新學院
6.3.4 成立創新班組
6.3.5 創新導師工程
6.3.6 知識產權工程
6.3.7 大學科技園工程
6.3.8 創新實踐基地
6.3.9 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
6.3.10 建立激勵制度
第7章 創新文化的內涵與建設
7.1 創新文化的內涵
7.1.1 創新文化內涵體系
7.1.2 創新文化在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7.1.3 創新文化建設的宏觀思路
7.2 校園創新文化建設
7.2.1 高校創新文化的結構要素
7.2.2 創新文化建設對策
第8章 創新能力評價與應用
8.1 創新能力評價
8.1.1 創新能力評價的意義
8.1.2 創新能力評價的基本原則
8.1.3 創新能力綜合評價的注意事項
8.2 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8.2.1 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框架
8.2.2 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要素分析
8.2.3 大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評價模型
第9章 知識產權戰略
9.1 知識產權基礎知識
9.1.1 定義
9.1.2 知識產權出資
9.1.3 工業產權
9.1.4 著作權介紹
9.1.5 知識產權的特征
9.1.6 知識產權的作用
9.1.7 歷史
9.1.8 知識產權戰略
9.1.9 世界知識產權日
9.1.10 相關立法
9.2 專利的申請
9.2.1 專利的概念
9.2.2 專利的種類
9.2.3 專利的特點
9.2.4 專利申請的原則
9.2.5 受理專利申請的部門
9.2.6 專利申請的審查流程
9.2.7 申請專利所需的文件
9.2.8 專利申請的注意事項
9.2.9 不授予專利權的情形
9.2.10 申請專利的重要性
9.3 專利的保護
9.3.1 專利保護的主體
9.3.2 專利保護的客體
9.3.3 專利權的終止情況
9.3.4 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9.3.5 專利侵權
9.4 專利的轉化
9.4.1 專利技術交易
9.4.2 專利合作
9.4.3 自行轉化
1.1 創新時代
1.1.1 世界近代創新歷史
1.1.2 世界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情況
1.1.3 當代世界的創新情況及特點
1.2 創新國家
1.3 創新教育
第2章 創新基礎
2.1 創新的概念
2.1.1 創新的由來
2.1.2 創新的內涵
2.2 創新的類型
2.2.1 創新的分類
2.2.2 體制創新
2.2.3 文化創新
2.2.4 科技創新
2.2.5 教育創新
2.3 創新體系
2.3.1 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2.3.2 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研發體系
2.3.3 創新中介服務體系
第3章 創新思維
3.1 思維與創新思維
3.1.1 思維的概念
3.1.2 創新思維
3.2 創新思維的特征
3.2.1 獨創性
3.2.2 靈活性
3.2.3 偶然性
3.2.4 綜合性
3.3 5種形象思維
3.3.1 形象思維
3.3.2 聯想思維
3.3.3 靈感思維
3.3.4 想象思維
3.3.5 直覺思維
3.4 3對方向性思維
3.4.1 發散思維
3.4.2 收斂思維
3.4.3 正向思維
3.4.4 逆向思維
3.4.5 側向思維
3.4.6 轉向思維
3.5 創新思維障礙突破
3.5.1 偏見思維
3.5.2 定式思維
3.5.3 突破思維障礙的方法
第4章 常見的創新方法
4.1 設問檢查法
4.1.1 奧斯本檢核表法
4.1.2 5W2H法
4.1.3 和田十二法
4.2 列舉分析法
4.2.1 列舉分析法概述
4.2.2 屬性列舉法
4.2.3 缺點列舉法
4.2.4 希望點列舉法
4.2.5 成對列舉法
4.3 組合創新法
4.3.1 組合法概述
4.3.2 形態分析法
4.3.3 主體附加法
4.3.4 信息交合法
4.3.5 焦點法
4.4 逆向思維法
4.4.1 逆向思維概述
4.4.2 逆向思維的類型
4.4.3 逆向思維的技法
4.5 智力激勵法
4.5.1 智力激勵法概述
4.5.2 改進型智力激勵法
第5章 TRIZ
5.1 TRIZ基本知識
5.1.1 TRIZ概述
5.1.2 發明創造的等級劃分
5.1.3 TRIZ理論的應用與發展
5.2 矛盾及解決方法
5.2.1 技術矛盾及物理矛盾
5.2.2 技術矛盾的解決方法
5.2.3 39個工程參數及矛盾矩陣表
5.2.4 40個發明創新原理及應用
5.2.5 物理矛盾及其解決方法
5.3 物質一場模型分析及ARIz算法簡介
5.3.1 物質一場模型分析
5.3.2 ARIZ算法簡介
5.4 TRIZ應用實例
5.4.1 升降定位式燃氣灶
5.4.2 防彈衣
5.4.3 飛機機翼的變革
5.4.4 消防服的改進
第6章 國內外創新教育實踐
6.1 國外高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1.1 美國高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1.2 德國高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2 國內高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2.1 重點大學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
6.2.2 地方院校的創新教育實踐
6.3 江西科技學院的創新教育實踐
6.3.1 創新教育理念
6.3.2 創新教育責任制
6.3.3 成立創新學院
6.3.4 成立創新班組
6.3.5 創新導師工程
6.3.6 知識產權工程
6.3.7 大學科技園工程
6.3.8 創新實踐基地
6.3.9 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
6.3.10 建立激勵制度
第7章 創新文化的內涵與建設
7.1 創新文化的內涵
7.1.1 創新文化內涵體系
7.1.2 創新文化在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7.1.3 創新文化建設的宏觀思路
7.2 校園創新文化建設
7.2.1 高校創新文化的結構要素
7.2.2 創新文化建設對策
第8章 創新能力評價與應用
8.1 創新能力評價
8.1.1 創新能力評價的意義
8.1.2 創新能力評價的基本原則
8.1.3 創新能力綜合評價的注意事項
8.2 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8.2.1 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框架
8.2.2 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要素分析
8.2.3 大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評價模型
第9章 知識產權戰略
9.1 知識產權基礎知識
9.1.1 定義
9.1.2 知識產權出資
9.1.3 工業產權
9.1.4 著作權介紹
9.1.5 知識產權的特征
9.1.6 知識產權的作用
9.1.7 歷史
9.1.8 知識產權戰略
9.1.9 世界知識產權日
9.1.10 相關立法
9.2 專利的申請
9.2.1 專利的概念
9.2.2 專利的種類
9.2.3 專利的特點
9.2.4 專利申請的原則
9.2.5 受理專利申請的部門
9.2.6 專利申請的審查流程
9.2.7 申請專利所需的文件
9.2.8 專利申請的注意事項
9.2.9 不授予專利權的情形
9.2.10 申請專利的重要性
9.3 專利的保護
9.3.1 專利保護的主體
9.3.2 專利保護的客體
9.3.3 專利權的終止情況
9.3.4 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9.3.5 專利侵權
9.4 專利的轉化
9.4.1 專利技術交易
9.4.2 專利合作
9.4.3 自行轉化
展開全部
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王海,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江西省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科技學院校長。曾先后擔任江西省農業廳副廳長、江西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曾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豐收計劃)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星火計劃一等獎1項等科技成果獎勵。先后主編教材、專著多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