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母親 我的大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597833
- 條形碼:9787549597833 ; 978-7-5495-978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母親 我的大學 本書特色
古今中外,各個知識領域中的典范性、**性的著作,就是經典。可以說,進入“世界文學名著百部”的這一一百部書,是經過幾代編者和讀者遴選的結晶,不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而且其受歡迎的程度也自不待言。但作為**書目,有兩點還須說明: ??????其一,重要性。對人的教育,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不僅僅來源于教師和家長的倫理說教,還來源于對社會事件和人類活動的認知和接受。作為智育和德育教化的輔助手段,**的文學作品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這也是***為中小學“?語文新課標”選定百余部中外**文學作品作為**書目的宗旨。文學作品是通過藝術形式和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它猶如一面鏡子,對開啟人的心智,選擇人生取向,都具有參照價值。閱讀**的文學作品,往往能達到汲取精神力量的效果。在心靈被觸動的剎那間,人的思想和品格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從而不由自主地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養,充盈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 ??????另外,作為精神享受或娛樂的一種方式,閱讀也是生活的高雅選擇。再則,閱讀對于提升人的文化素質和語文能力的作用不容小覷。 ??????其二,必要性。我們編選的這套書,多是譯壇新秀的重譯本,有人可能說,一遍遍地重譯,意義不大。這種論調**是對翻譯文化發展規律和實際缺乏認識的一一種偏見。眾所周知,世界各民族語言之間的翻譯文化活動已越千年,中國開始大量譯介外國文學作品的歷史亦逾白年。各國彼此互譯文學名著不僅成為翻譯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實,也已成為翻譯文學不斷繁榮的象征。一部文學?名著在某種語言或幾種語言的譯本超過百種的,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盡管中國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數量,但有幾種譯本乃至幾十種譯本的現象已經不少見。隨著中國翻譯文化的迅速發展和時間的推移,譯本愈來愈多將是大勢所趨。
母親 我的大學 內容簡介
《母親》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俄國無產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走上了與專制制度 —— 資本主義斗爭的道路, 以及共產主義思想啟發了廣大人民進行自覺斗爭的故事。《我的大學》本書記述了高爾基在喀山時期的活動和成長, 主要是民粹派思潮對他的影響以及帶有革命情緒的大學生、青年秘密小組這所社會大學對他的啟迪和教育, 同時也就展示了十九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畫面。
母親 我的大學 節選
《眾閱文學館:母親 我的大學》: 順著她的面頰,淚水緩緩地流了下來。 “等等,不要哭!”兒子輕聲說,“給我杯水。” 當母親拿來時,他卻早已酣然入睡。她將杯子放到桌子上,虔誠地跪到圣像的面前。玻璃窗外忽然傳來醉鬼吵鬧的聲音,手風琴在秋日薄暮潮濕的空氣中響了起來,一片平和的氣氛。有的人高聲歌唱,有的人罵著骯臟的下流話,不安與勞頓使婦人發出惶恐的喊叫。在符拉索夫家里,生活比以前更加寧靜、更加穩定了,而且與工區其他家庭比起來有些異樣。 他家的房屋坐落于工區的邊上,在一條通往池塘的,很矮卻很陡峭的坡路旁。房屋三分之一的面積是廚房,還有用薄薄的木板間隔開的母親的小屋,其他的地方,是一個有兩扇窗戶的四四方方的房間,一邊放著巴威爾的床,幾把桌椅與兩個凳子,衣柜在門口放著,櫥上有一邊小鏡子,除了這,還有衣箱、掛鐘與角落處的兩張圣像——這些便是他們的一切。 小伙子們所需求的一切,巴威爾全都有:帶胸甲的襯衫、手風琴、漂亮的領帶、套鞋、手杖,所有的一切他全都買了。他變得與同齡人沒有任何區別,參加晚上聚會,也學會了跳加特里爾舞和波里卡舞。每逢休息的時候,他都得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次日醒來時,面色慘白,打不起精神。 有一回,母親問他: “昨晚玩得痛快么?” 他用一種郁悶的口氣答道: “哦,像墳地那么憋悶!大家都喜歡廠子里的機器,我倒是喜歡釣魚,或是買支獵槍。” 在工作上他很敬業,不偷懶,從不違規。他不愛說話,與母親一樣有著一雙很大的碧眼,始終在不滿地看著什么。他既沒有買槍,也沒有釣魚,不過很明顯地脫離了大多數人所走的那條1日路:漸漸不常去參加晚會了,休息的時候常常到其他的地方,回到家時也從不喝醉。母親格外細心著留意他的一舉一動,感到兒子的目光變得越來越嚴肅,淡黑色的臉龐慢慢地變尖了,嘴唇總是緊緊地閉著,仿佛是對某件事不滿,又仿佛有什么疾病耗費著他的體能。以前,經常有朋友來找他玩,后來因為總是遇不見他,大伙兒也就不來找他了。 母親看見兒子與其他的年輕工人不一樣,很高興。她能看出來,他全神貫注地從生活的黑暗中朝著某個地方走去,這在她的心里又引發出一種不知所措的憂慮。 開始把一些書帶回家中,偷偷用功,看過的書都收藏好。有時,他從小本子中抄寫些什么,寫在單獨的一頁紙上,寫好之后又把它藏了起來。 “覺得不舒服么,巴甫魯沙——巴威爾的愛稱?”一次母親問道。 “沒事。”他回答。 “你可比以前瘦多了。”她長嘆了一口氣。 他沒再出聲。 ……
母親 我的大學 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蘇聯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小學,卻一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于使他成為作家。 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福馬·高爾杰耶夫》(1899)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