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共和國要事珍聞 版權信息
- ISBN:7806265562
- 條形碼:9787806265567 ; 978-7-80626-556-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和國要事珍聞 內容簡介
有一種歷史是理性的歷史,它冷靜地評價歷史的興衰榮辱、功過是非;而我們試圖提示感性的共和國歷史,去感悟歷史進程中匪夷所思的事件,捕捉重大歷史時刻關鍵人物的果敢或猶疑、堅強或懦弱、理智或瘋狂、坦蕩或陰險,公而忘私或營私舞弊……
有一種歷史是嚴謹的歷史,它全面地、按步就班地敘述歷史的一個個橫斷面,把它定格在某個曾被忽略的瞬間,這是元們才會驚奇地發現,在歷史帷幕的后面隱藏著這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或使我們震撼、或使我們感動、或使我們恍然大悟、或使我們會心地一笑……
共和國要事珍聞 目錄
目 錄 節 選
一九四九-一九五九 | ||
開國元勛“進京趕考” | 《義勇軍進行曲》是如何成為國歌的 | 設計五星紅旗的**人 |
領袖初入中南海 |
“兩位巨人”的初次會晤 |
修建八寶山革命公墓 |
陳賡的秘密使命 | 八寶山迎來的**位領導人 | 毛澤東主編《毛澤東選集》 |
江青與陶行知的恩恩怨怨 | 毛澤東在專列上 | 神秘的數字:8341 |
毛澤東游泳紀事 | 高崗要“拱倒劉少奇” | 發自日內瓦的獨家新聞 |
毛澤東智斗赫魯曉夫 | 周恩來座機爆炸之謎 | 陳毅元帥的外交風格 |
“丁、陳反黨小集團”案審理內情 | 八大元帥受銜中南海 | 中國特別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始末 |
鄧小平怎樣進入**代領導核心 | 一段關于“大民主”的公案 | 鄧小平舌戰赫魯曉夫 |
八大的召開和八大路線的確定 | 毛澤東與李達不歡而散 | 周恩來意欲辭職前后 |
李銳給毛澤東的三次上書 | 毛澤東指導編選《不怕鬼的故事》 | 廬山上的政治雷霆 |
一九六O-一九六九 | ||
他給毛澤東當了十八年的秘書 | 江青和她的三次影展 | 賀龍與林彪的積怨 |
江青的戲臺女皇夢 | 毛澤東為何中止騎馬游黃河源頭計劃 | 毛澤東在“滴水洞”的十一天 |
《海瑞罷官》與吳晗的命運 | 鮮為人知的“文革”發動內情 | 紅衛兵小報興亡錄 |
陶鑄與“**夫人”江青的交鋒 |
天安門城樓重建工程 | “文革”**炮 |
“全國**張馬列主義大字報”出籠記 | 康生與“內人黨”冤案 | 劉少奇機要秘書的回憶 |
“文革”中的陳毅與毛澤東 | 紅衛兵紅場流血記 | 王光美在“文革”中的遭遇 |
所謂搞江青“黑材料”事件 | “七二0事件”前后 | 開除劉少奇她投了唯一反對票 |
二十世紀世界發行量*大的是什么書 | 全力搶救胡志明 | |
一九七0-一九七九 | ||
基辛格秘密訪華 | 毛澤東1971年南巡紀實 | 毛澤東在“九一三”之夜 |
林彪墜機內情及對外交涉經過 | 林彪之死真相的審查及說明 |
喬冠華出使聯合國 |
毛澤東*后一次參加的追悼會 | 尼克松訪華 | “解放”175位將軍 |
《園丁之歌》的命運 | 《紅都女皇》與江青挨批實情 | 毛澤東的*后出巡 |
蘆荻與毛澤東講評《水滸傳》 | 周恩來手術前簽署的機密文件 | 風雨釣魚臺 |
《人民日報》與1976年天安門事件 | “按既定方針辦”出籠之后 | 奉命拘捕江青 |
上海“四人幫”余黨武裝政變的覆滅 | 胡耀邦力主平反冤假錯案 | 鄧小平的“三落三起” |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紀事 | 《中國青年》復刊號事件 | 揭開“大寨”蓋子的“求實部長” |
打響為《海瑞罷官》平反的**炮 | 天安門事件平反真相 | 柴澤民談中美建交內幕 |
審判林彪、江青集團決策始末 |
“黃、吳、邱、李”受審記 |
|
一九八0-一九八九 | ||
毛澤東是如何走下神壇的 | 毛澤東畫像之謎 | 他差點成為江青的“辯護律師” |
知青上山下鄉是如何結束的 | 釣魚臺國賓館走出神秘“禁區” | 鄧小平交鋒“鐵娘子” |
鄧小平與華北軍事大演習 | 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 | 秘密安葬許世友 |
中央決定查處無錫集資及王、陳案 | ||
一九九0-一九九九 | ||
胡耀邦安葬前后 |
中國“UN”**軍 | 彭定康政改風波 |
鄧小平提出“**生產力” | 中越關系是如何解凍的 | 人民幣背后的故事 |
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破裂真相 | 空前規模的專列行動 | 朱總理訪美紀實 |
共和國要事珍聞 節選
焦 點 內 容
首次透露拘捕江青的實情 自然,我*為關注的,是1976年10月6日他奉命拘捕江青那舉世矚目的一幕。
張耀祠說,清楚地得,1976年10月6日下午3時,他接到汪東興的電話,要他馬上去一下。
那時,汪東興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而張耀祠則是他的副手--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他們常見面。
張耀祠像平常一樣,來到汪東興的辦公室,坐了下來。不過,這一回,汪東興的神情顯得格外嚴肅,意味著有重大的任務下達。同時奉命前來的,還有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副局長武健華。
果真,汪東興以低緩的語調,對張耀祠、武健華說道:“中央研究決定,粉碎四人幫派”
張耀祠雖說還是**次聽說這一決定,但是他一聽說就頗為振奮,因為他早就知道,毛澤東生前曾多次批評過王、張、江、姚“四人幫”。
汪東興指定張耀祠負責江青小組。他對張耀祠、武健華說:“他們準備一下,今天晚上8時30分行動--順便把毛遠新一起解決。”
就這樣,張耀祠接受了這一歷史性的使命。
在當時,這是一項絕密的行動。張耀祠并不知道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怎樣研究制定了“10.6”行動計劃,也不知道另三個小組如何在中南海懷仁堂招待拘捕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的命令。張耀祠在離開汪東興那里之后,和武健華一起作了安排,把這一絕密使命向幾位警衛作了交代。
晚上8時30分,張耀祠帶領著幾位警衛前往毛遠新住處。那時,毛遠新住在中南海頤年堂后院,跟江青住處很近。張耀祠對中南海了若指掌,執行任務熟門熟路。
當時,張耀祠穿便衣,連手槍都沒帶。警衛們則穿軍裝,但也沒有帶手槍,筆者問張耀祠, 執行這樣重要的使命,怎么不帶手槍?他笑道,四周站崗的警衛們全是我的部下,還怕毛遠新、江青鬧事?抓他們,易如反掌。
在毛遠新那里,張耀祠遇上了小小的麻煩。
一進去,張耀祠便向毛遠新宣布,根據中央的決定,對他實行“保護審查”(張耀祠特別向筆者說明,對毛遠新跟“四人幫”有所區別,不是“隔離審查”),并要他當場交出手槍。
毛遠新一聽,當即大聲說道:“毛主席尸骨未寒,他們就……”他拒絕交出手槍。
張耀祠身后的警衛們當即上去,收繳了毛遠新的手槍,干脆利落地把他押走了。
在解決了毛遠新之后,張耀祠便和武健華帶著三位警衛前往江青住處。
在“文革”中,江青不住釣魚臺,住在中南海。
江青那里,由于工作關系,張耀祠常去,有時一天要去一兩趟。正因為這樣,這一回他去拘捕江青,朝江青住處門口的警衛點點頭,就進去了。
江青剛吃過晚飯,正在沙發上閑坐。她見張耀祠進來,朝他點了點頭,仍然端坐著。
今日非比往常,張耀祠在江青面前站定,以莊重、嚴肅的口氣,向她作如下宣布:
“江青(往日,他總稱之為“江青同志”,這一回忽地沒有了“同志”兩字,江青馬上投來驚詫的目光),我接華國鋒總理電話指示,黨中央決定將你隔離審查,到另一個地方去,馬上執行!
“你要老實向黨坦白交代你的罪行,要遵守紀律。你把文件柜的鑰匙交出來人來!”
張耀祠告訴筆者,他當時說的,就是這么兩段話。其中“你要老實向黨坦白交代你的罪行,要遵守紀律”一句,是他臨時加上去的,其余全是汪東興向他布置任務時口授的原話。
江青聽罷,一言不發,仍然坐在沙發上,她沉著臉,雙目怒視,但并沒有發生傳聞中所說的“大吵大鬧”,更沒有“在地上打滾”。張耀祠說,那大概是后來在審判江青時,江青在法庭上大吵大鬧,通過電視轉播,給人們留下很深印象,由此“推理”,以為拘捕她時,她也會如此“表演”。
張耀祠說,江青當時似乎已經意識到,她會有這樣的下場。正因為這樣,江青對張耀祠所宣布的中央命令,并沒有過分地感到意外。
江青沉默著,在沙發上坐了一會兒,這才慢慢站了起來,從腰間摘下了一患鑰匙--她總是隨身帶著文件柜(保險柜)鑰匙,并不交秘書保管。
她取了一個牛皮紙信封,同鉛筆寫了“華國鋒同志親啟”七個字,然后放入鑰匙,再用密封簽把信封兩端封好,交給了張耀祠。
張耀祠吩咐江青的司機備車,把江青押上她平時乘坐的那輛專用轎車,武健華上了車。轎車仍由江青的司機駕駛。
張耀祠說,外界傳聞給江青“咔嚓”一聲戴上锃亮的手銬,然后用囚車押走等,純屬“想象”。當時,并沒有給江青戴手銬,也無“囚車”。他說,江青的司機,也是他的部下,當然執行他的命令。
轎車駛往不遠的地方--10月6日夜里,江青在中南海的一處地下室里度過。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當然也押在那里,只是關在不同的房間中。并沒有像傳聞中所言“連夜押往秦城監獄”。
震驚中外的“10.6”行動,兵不血刃,未發一彈,便把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一網打盡。這一切,都進行得那么順當。張耀祠說,“四人幫”不得人心,所以一聽說要拘捕他們,大家心里非常高興--就連江青身邊的工作人員,也都支持我們。正因為這樣,他執行拘捕江青的任務,非常順利,沒有太多的“戲劇性”以至使種種傳聞大為失色。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