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29329
- 條形碼:9787564929329 ; 978-7-5649-2932-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內容簡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目標,內容涉及自我意識、人格發展、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戀愛、學習、職業規劃等方面。針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而編寫,所涉及的內容既可教學又適合自學。書中附有相應小專欄,可供學生知識拓展和自我測試,從而了解自己。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錄
**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導論
**節 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第三節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第二章 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培養
**節 自我意識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特點
第三節 大學生自我意識偏差及其調適
第三章 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塑造
**節人格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人格的特征
第三節 大學生常見的人格障礙
第四節 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第四章 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
**節 職業生涯規劃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與原則
第三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常見的方法
第四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誤區及其對策
第五章 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
**節 大學生學習的心理結構與特點
第二節 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及其調適
第三節 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六章 大學生情緒與管理
**節 情緒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情緒特點及影響因素
第三節 大學生不良情緒的表現及調適
第四節 大學生良好情緒的培養
第七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
**節 人際關系與人際交往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及其影響因素
第三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及調適
第四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第八章 大學生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
**節 挫折和壓力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壓力和挫折的產生
第三節 大學生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
第九章 大學生性心理與戀愛心理
**節 性心理和大學生性心理特點
第二節 大學生性心理問題及調適
第三節 大學生戀愛心理特點及常見誤區
第四節 大學生健康戀愛觀培育
第十章 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
**節 生命教育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與應對
第三節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
第十一章 大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
**節 心理咨詢與輔導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咨詢的特點和意義
第三節 大學生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的內容與類型
主要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節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 三、影響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在一個人的人生發展歷程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人格的發展,人格的塑造是先天、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表明:人格是環境與遺傳交互作用的產物。在人格培養過程中,既要看到個體的生物遺傳的影響,更要看到社會文化的決定作用。 (一)生物遺傳因素 研究結果表明: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但遺傳因素對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智力、氣質這些與生物因素關系密切的特征上,遺傳因素較為重要;而在價值觀、信念、性格等與社會因素關系緊密的特征上,后天環境因素更為重要。 (二)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常被視為人格的加工廠,它塑造了人們不同的人格特征。家庭雖然是一個微觀的社會單元,但它對人格的培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們逐漸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孩子的人格是在與父母的持續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孩子在批評中長大,就學會了責難;在敵意中長大,就學會了爭斗;在虐待中長大,就學會了傷害;在支配中長大,就學會了依賴;在干涉中長大,就會被動與膽怯;在嬌寵中長大,就學會了任性;在否定中長大,就學會了拒絕;在鼓勵中長大,就增長了自信;在公平中長大,就學會了正義;在寬容中長大,就學會了耐心;在贊賞中長大,就學會了欣賞;在愛中長大,就學會了愛人。 上述說法盡管并不絕對,但也說明了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發展的重大影響。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1.權威型教養方式。成長在這種教育環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做事缺乏主動性、自信心差等人格特征。 2.放縱型教養方式。這種放養方式下的孩子多表現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唯我獨尊、蠻橫等人格特征。 3.民主型教養方式。這種教育方式更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自信、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于交往、善于合作、思想活躍等。由此可見,父母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某些人格特征的形成。 (三)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施加影響的教育場所。教師、校風、班風、同齡群體都是學校教育的元素。 1.教師對大學生人格的發展具有指導定向作用。教師的人格特征、行為模式與思維方式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在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等不同的風格下,學生表現出不同的人格特點。 2.教師的公平公正性對大學生人格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傳奇故事,說明了每個學生都需要老師的關愛,在教師的關注下,他們會朝著老師期望的方向發展。 3.校風、班風對大學生的人格發展也有不同影響。在文明友愛、積極上進、團結民主等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學生容易養成良好的性格。 4.同齡群體對大學生人格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同齡群體之間的潛移默化在大學生人格形成發展中,有時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總之,學校是大學生人格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對他們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四)社會文化因素 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會文化的包圍之中,并受社會文化的熏陶與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伴隨著人的終生。不同的社會文化,如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不同的人格特征。社會文化對人格的影響力一直被人們所認可,特別是對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如性格、價值觀等。而且,社會文化因素常常決定了人格的某些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會的個體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民族性格等。 (五)自然物理因素 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空間擁擠程度等物理因素都會影響人格。一個著名的跨文化心理學研究實例是關于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和非洲的特姆尼人的比較研究,這個研究說明了生態環境對人格的影響作用。 愛斯基摩人以漁獵為生,夏天在船上打魚,冬天在冰上打獵。主食為肉類,沒有蔬菜。過著流浪生活,以帳篷遮風避雨。這個民族以家庭為單元,男女平等,社會結構比較松散,除了家庭約束外,很少有持久、集中的政治與宗教權威。在這種生存環境下,孩子們逐漸形成了堅定、獨立、冒險的人格特征。而特姆尼人生活在雜色灌木叢生的地帶,以農業為主,種田為生。居住環境固定,形成三五百人的村落。社會結構緊固,有分化明顯的社會階層,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部落規則。在哺乳期時,父母對孩子很疼愛,斷奶后就要予以嚴格管教,使孩子形成了依賴、服從、保守的人格特點。由此可見,不同的生存環境影響了人格的形成。 另外,氣溫也會導致某些人格特征的頻率提高。如熱天會使人煩躁不安,對他人采取負面反應,甚至發生進攻他人等反社會行為。世界上炎熱的地方,也是攻擊行為較多的地方。自然環境對人格不起決定性影響作用,更多地表現為一時性影響,而且多體現在行為層面上。自然物理環境可以為某些特定行為提供注解。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中,人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點。 ……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