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西藏故事:50個人的50年-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3050401
- 條形碼:9787223050401 ; 978-7-223-0504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藏故事:50個人的50年-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內容簡介
《西藏故事:50個人的50年(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為收集好多的素材,作者曾帶領多名記者,重走解放軍進藏路尋找昔日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默默貢獻人的優秀事跡,篩選了50名為西藏解放和發展事業奉獻的人進行采訪,對他們的事跡匯編成該故事集,這些故事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真實而感人,大多數文章都被《西藏日報》、《中國西藏網》等媒體刊登,深受讀者好評。
西藏故事:50個人的50年-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目錄
革命傳統永放光芒
——訪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原**書記陰法唐
“西藏永遠在我心中”
——訪西藏軍區原司令員姜洪泉
十八軍修筑川藏公路的傳奇
——達馬拉:縈繞了60年的歌聲
“老西藏精神”代代相傳
——訪西藏軍區原副政委路晨
李國柱:“感覺自己還是西藏的一員”
普朗書記“綽號”多
強巴赤列:將藏醫引入現代醫學的領路人
雷菊芳:千年藏藥的現代傳承者
次仁拉姆:從朗生到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央金:西藏的**位女律師
強俄巴·次央:西藏**個藏族女教授
達娃卓瑪:從一個藏族姑娘的奮斗之路折射西藏
教育變遷
桑珠:登山裝備承載著41年前開啟的事業
貢覺次仁:阿里漢子
“大牛毛帳篷”里的“女漢子”
——那曲巴青縣委常委、紀委書記阿梅的三塊“標簽”
巴桑次仁的美麗鄉村夢
——記曲水縣南木鄉江村黨支部**書記巴桑次仁
多吉:唱響豐收幸福歌
普布倉決:新舊社會兩重天
央嘎:七年留學,不忘家鄉拉薩
西藏**位空姐德慶央宗:我愿做西藏的一張名片
洛桑晉美:在行業發展中成長的藏族律師
陳琴:在6500米高山書寫西藏
西藏**位參加南極科考的隊員邊巴次仁
——極夜讓人情緒失控
格桑文化
阿來:以藏族題材為主是我的命運
土登:曲藝百花園的永遠守望者
次旦:破鏡重圓的鷹骨笛
次旺俊美:千年貝葉經的守護者
吳雨初:筑夢高原的“亞格博”
南杰旺扎:手執竹筆展古韻今輝
田勇:在“藏地悲歌”里吟誦真善
班典旺久:讓藏戲擁有更多觀眾
次仁央宗:書寫西藏貴族,見證家鄉變遷
韓書力:40載春秋畫坐標
平措扎西:“世俗西藏”的解碼人
葉星生:醉在西藏,癡了收藏
多吉頓珠:雕刻時光的唐卡領軍人
大愛西藏
用愛心搭起“彩泉”之夢
——記拉薩彩泉福利特殊學校校長強巴遵珠
德吉孤兒院:每分愛都敲響幸福鐘聲
扎西白珍:為愛守候17載
杰素丹珍:她的180個孩子
尼瑪潘多:“平凡”的璀璨人生
援藏情深
雪域高原鑒忠魂
——追記陜西第六批援藏干部、噶爾縣委書記張宇
用心援藏的“有為書記”
——記江蘇省援藏干部、曲水縣委書記周廣智
援藏干部模范許曉珠:援藏,無悔的選擇
王長春:“西藏鑄就我的人生高地”
“大山兒子”的援藏情
——專訪國家衛生計生委第六批援藏干部賀青華
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
——記援藏干部孫玉明
“他是我們心底的親人!”
——記廣東省第六批、第七批援藏干部肖國鑫
孟祥韜:奔波在雅江岸邊的山東漢子
沒講完的墨脫故事……
——漳州援藏女醫生林麗琴3年墨脫情
西藏故事:50個人的50年-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節選
《西藏故事:50個人的50年(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在西藏工作要有“長期建藏、邊疆為家”的思想 “在西藏工作要有‘長期建藏、邊疆為家’的思想。”老書記由此回憶起西藏往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中央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做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決定。毛澤東同志用“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否則夜長夢多”表達了中央對和平解放西藏的迫切心情。 很快,在1950年元旦,解放西藏這個“非常重要、非常艱巨、非常光榮”的任務就交到了第二野戰軍十八軍的肩上。 但是,經過長期作戰,剛解放完大西南,部隊要休整。有的干部甚至在考慮安家過上穩定的生活,突然要離開舒適富饒的“天府之國”,到物質條件落后、環境惡劣、高寒艱苦的西藏去,廣大指戰員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動。 當時,中央對西藏的實際情況也不了解,為了鼓舞士氣,提出了“進軍西藏三年一換”的口號。 陰法唐說,其實這才是*初進藏的口號。“大家一聽,思想上的負擔就沒那么大了:建設西藏哪怕再艱苦,三年不就回來了嘛。大家的積極性也開始提高了。” “但是進藏談何容易,高山險阻,路途遙遠,如果三年一換,大家還沒有站穩腳跟就該回去了,又如何全心全意地建設西藏呢?” 后來中央認識到這個問題,就提出了“長期建藏”的口號。 “不過,進軍西藏前的物質準備、作戰準備很復雜。怎么爬山、怎么適應高原氣候,學習政策、制定政策,每天還要學習一個小時的藏語,千頭萬緒,紛繁復雜,根本顧不上解決大家的思想問題。”陰法唐講道。真正開始貫徹“長期建藏”思想是在昌都戰役后。當時,主持十八軍五十二師黨政工作并兼任中共昌都工委委員、昌都解放委員會委員的陰法唐在部隊開辦了“學習班”,重點就是解決指戰員們的思想問題:從“三年一換”轉變為“長期建藏”。 “聽說‘長期建藏’的口號后,同志們的表現特別有意思,有的說干四五年吧,有的試探地問七八年行不,也有的干脆說死在西藏算了。當然這里面有真話也有賭氣的話。”講到和自己出生人死的戰友們的那點“小肚雞腸”,老書記沉浸在回憶中,樂呵呵地笑了起來。 昌都戰役雖然成功實現了以打促和,但在迎來“和平談判”的勝利同時。部隊也有很大的犧牲。那些為解放西藏而長眠于雪山的戰友,為了和平談判而流淌的鮮血,讓進藏部隊的思想慢慢有了變化,特別是進駐拉薩后,部隊組織開展誓師大會、各種代表會議,學習建藏思想,大家才逐步形成了“長期建藏,邊疆為家”的思想。 “西藏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解放西藏、建設西藏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的責任。在西藏工作,必須首先樹立和奠定‘長期建藏’的思想,否則就會把建設西藏看成一個額外的負擔,成為一種任務觀、臨時觀,甚至是個人的‘榮譽觀’。”陰法唐說。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