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蠻荒與啟蒙 遠古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141322
- 條形碼:9787505141322 ; 978-7-5051-4132-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蠻荒與啟蒙 遠古時代 本書特色
《蠻荒與啟蒙•遠古時代》描述了從考古資料探索有文字記載以前的原始社會的狀況。上起人類的原始,下與夏商周對接,涉及中國史前考古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對象的方方面面。遠古時代主要描述了我們的遠古祖先(約180萬年前-1萬年前)、新石器時期(約公元前1萬年-前3500年)、銅石并用時代(約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和周邊地區(東北、甘青、東南、華南、西南)遠古文化的輝煌。在遠古時代,中國境內已有分布廣泛的人類活動。他們留下了原始社會的蹤跡。
蠻荒與啟蒙 遠古時代 內容簡介
同類好書推薦:
內容出自專業史家: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受到多位國家領導人的致信道賀;☆主持《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著作:《史學概論》《史學論集》《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中國通史綱要》《民族宗教論集》《回族人物志》《中國回族史》等。☆同郭沫若、范文瀾等創辦了新中國史學會;☆創辦了《光明日報》的《歷史教學》半月刊;☆與劉大年等發起創辦了《歷史研究》雜志;☆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并與侯外廬等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
歷史唯物主義史學觀:白壽彝教授秉承歷史唯物主義史學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史家,曾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重視,此點高度吻合黨政機關學習歷史的需要。
內容全面細致:本系列圖書上起遠古時代,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內容豐贍、資料翔實;體裁新穎而具有民族風格;代表當代中國史學研究*水平。
普及歷史學讀本:該系列圖書很好地將科學性和通俗性結合起來,不僅適合歷史專業工作者閱讀、研究,而且適合一般讀者學習、了解中國五千年文明史。
彩色插圖:本系列圖書詳細勘校糾正了以往版本中出現的諸多錯誤,且添加有精美彩插,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璀璨之文明。
蠻荒與啟蒙 遠古時代 目錄
導 論 /01
遠古時代 /001
**講 環境與發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1.相對獨立的環境與走著一條封閉獨立的道路 /003
2.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與不平衡的發展 /003
3.自然地理條件與遠古歷史的進程 /004
第二講 中國是人類起源的搖籃之一
1.人類的起源地應在非洲和亞洲 /007
2.*早的人類及其文化 /008
3.中華民族的起源以及國內外之紛說 /011
第三講 從藍田人到北京人
1.藍田人:較早時期的代表 /014
2.較晚時期的北京人 /016
3.我國廣泛分布著的直立人 /019
第四講 我們的直系祖先
1.“貌似奇特”的奇怪推測 /024
2.柳江人和資陽人 /026
3.中國人的直系祖先 /026
4.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 /027
第五講 新石器時代的輝煌創舉
1.開始向新石器時代過渡 /029
2.新的文化類型 /030
3.石器制造場 /031
4.出現*早的農業 /032
5.相對穩定的歷史文化傳統 /034
6.磁山文化 /035
7.裴李崗文化:居址與墓地遺址中的發現 /037
8.發現*早的老官臺文化 /038
9.河姆渡和羅家角與稻作農業 /040
第六講 仰韶、龍山文化與母、父系氏族社會
1.仰韶文化所見母系氏族社會 /047
2.龍山文化時期的父系氏族社會 /050
3.文化的多元起源與多區域不平衡發展 /054
第七講 新石器居民邁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1.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歸類 /058
2.后岡一期文化與大汶口早期文化 /061
3.大溪文化 /062
4.馬家浜文化 /063
第八講 冶煉術的出現,人類進入銅石并用時代
1.概觀銅石并用時代 /067
2.銅石并用時代之早期 /068
3.銅石并用時代之晚期 /071
第九講 遠古人類建筑的偉大創舉
1.“新石器”的村落與房屋 /076
2.“銅石并用”時代的分間式房屋 /077
3.河南淅川下王崗的長屋 /079
4.甘肅秦安大地灣的“殿堂”和“教堂” /081
5.中心部落與中心聚落 /082
6.建筑技術的提高與結構的進化 /083
7.城堡的發現和水井的發明 /085
第十講 陶器為新石器時代的主要標志
1.彩陶——世界文化的珍品 /090
2.持續近千年的技術革新 /094
3.陶輪技術的快速發展 /096
第十一講 樣樣精彩的戴、穿、用、喝
1.“裝飾”之妙出 /101
2.玉器之精良 /102
3.紡織之技高 /107
4.漆器之珍貴 /108
5.釀酒之興起 /109
第十二講 “半坡”人口與健康的珍稀材料
1.墓地死者的調研 /112
2.半數以上的婦女15—30歲死亡 /114
第十三講 占卜,在神與人之間悠蕩
1.宗教早已發生 /117
2.瑤山良渚文化祭壇 /118
3.溝通神與人的法器:卜骨與玉琮 /119
4.巫師類似首領 /120
第十四講 墓葬反映出的社會和文明進程
1.山頂洞下洞 /124
2.仰韶甕棺葬 /124
3.大汶口墓葬 /129
4.花廳的殉葬:人殉出現 /132
5.貧富之分化 /134
6.英雄剝頭皮 /138
7.圖畫文字與刻劃記號 /139
第十五講 遠古時代的傳說
1.*早的記錄 /147
2.不朽的傳頌 /148
3.黃帝集團 /152
4.炎帝集團 /155
5.太昊與少昊 /157
6.三苗集團 /159
7.部落集團的戰爭 /159
8.各部落集團的融合與分化 /163
第十六講 云南西藏的史前遺存
1.西南邊疆的新石器文化 /165
2.世界屋脊的珍稀遺存 /171
3.西藏東部的卡若村 /175
第十七講 東北地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
1.農業對于興隆洼尚不重 /181
2.裸婦、神偶與宗教 /185
3.先民集團過著漁獵生活 /203
第十八講 甘青地區的原始文化遺存
1.起源與譜系 /206
2.擇地而葬的尊崇人物 /208
3.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 /212
4.活躍的齊家文化 /216
第十九講 百越先祖的海洋文化
1.珠江三角洲的大型采石場 /223
2.工具和武器幾乎都是石器 /231
3.臺灣長濱的八仙洞 /234
4.獨一無二的無箅陶窯 /235
5.稻谷的發現填補了臺灣農業史的一段空白 /237
6.江西的樊城堆文化 /240
第二十講 中國古代文明的曙光
蠻荒與啟蒙 遠古時代 相關資料
壽彝的治史是多方面的, 幾乎是無所不涉及的, 而其專業卻更多重視中國史學史。中國史學源遠流長, 史家前后輩出, 絡繹不絕, 是應該有其專史的。歷代對此都曾有研究, 有關著作亦殊不少, 可是近數十年來, 卻還有待于繼續開拓……壽彝為了彌補這樣的缺陷, 在這方面用了很大的工夫…… 特別是《史學史研究》已經成了研究歷史的學人不可或缺的讀物。這就不僅是在開風氣, 而且是為天下師了。——史念海 陜西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歷史文化學院名譽院長
古往今來,大凡有作為的學人,在治學道路上總是有一種思想上的境界和動力。正是這種境界和動力,使他們能夠堅持不懈地追求、攀登,直到光輝的頂點和生命的終結。這些學人留給后世的,不只是他們的皇皇巨著,還有他們的思想和精神。白壽彝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學人,一位享譽中外的史學家。當我們懷著欽敬的心情,去追尋白壽彝先生的治學道路時,就會逐漸感受到他的這種思想動力的巨大和長久。——瞿林東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情況復雜,我們中國人自己要了解這些都不容易,外國人了解這些就更難。但是白壽彝同志的書,不但使我們逐漸了解了我們的歷史,也使一部分外國人逐漸了解了我們的歷史,特別是正確地了解了我們的歷史。——楚圖南 作家、翻譯家、書法家
春秋九十載,學術生涯70年,先生學術的追求,是創新的意識,批判繼承祖國文學遺產,成自得之學;先生學術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變,關注祖國歷史的興衰,思考民族的未來。先生在民族史、民族理論、文學理論,在中國史學史、中國通史、中外交通史以及歷史教育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中國史學會
蠻荒與啟蒙 遠古時代 作者簡介
該系列為白壽彝之子白至德根據白壽彝史學論著整理編著而得。白壽彝,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民族理論工作者。回族,河南開封人,早年就讀于中州大學、文治大學和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研究生。曾為云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