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鐵證-日本侵華老兵口述歷史證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0606
- 條形碼:9787515820606 ; 978-7-5158-206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鐵證-日本侵華老兵口述歷史證言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吉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出品,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
★ 通過科學的分析和對比,鐵證如山地記錄了無法修飾也無法改變的日本殖民侵略罪行,從而體現口述歷史證言作為與傳統歷史文獻不同的活史料的特殊價值
★ 這些回憶不僅揭示了日本侵華的暴行和本質,也反映了日本侵華時期在不同階段、不同人身上表現出的“人性”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以及對同一事件不同的心理感受
★ 本書主編之一李素楨,長期致力于收集整理日本老兵口述侵華戰爭證言及文獻資料,建立了大規模的“日本人口述侵華戰爭史料庫”,被譽為“東亞民眾口述歷史第*人”
★ 本書使用的歷史照片和實物照片是由口述者本人提供,在國內外尚屬初次公之于眾
本書是吉林省赴日學者、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素楨和吉林省旅澳青年學者、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田剛采錄、整理和編撰的口述史料選輯。用當年侵略者親歷、親見、親聞的史實,揭露日本侵華罪行,警醒世人反對戰爭、珍惜和平,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一代,永遠不要忘記這段屈辱和抗爭的歷史。
二位口述歷史學者在日本十余年時間,對五百多位日本侵華老兵及遺屬做了采訪和記錄,請當事人講述他們的親歷、親見、親聞,并配有錄音、錄像、照片、筆記等,通過分析比對,深刻揭露當年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書中收錄了二十多位日本侵華老兵的口述史料,這些老兵都已是耄耋之年,有的采訪是在病床上進行的。讓這些年逾九旬體弱多病的侵華老兵打開記憶的隧道,懺悔罪行,是一件充滿挑戰而又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情。他們作為日本侵略者的一員,既有著特殊歷史背景下相似的體悟和感受,同時又有著個體化的經歷和回憶。他們是日本侵華戰爭的親歷者,他們的記憶亟待搶救和挖掘。在日本從事侵華老兵口述調查的李素楨和田剛及其工作團隊,沒有任何經費支持,因此而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無論嚴寒酷暑,他們穿行于日本的城市和鄉村,夜以繼日地工作,還要面對來自日本右翼勢力的各種阻撓和威嚇。在采訪過程中,這些侵華老兵以個人的親歷、親見、親聞和自我感受見證歷史,述說過去。我們可以從親歷者的回憶中看到普遍性的真實場景。這些回憶,不僅揭示了日本侵華的暴行和本質,也可以反映出日本侵華時期在不同階段、不同人身上表現出的“人性”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以及對同一事件不同的心理感受。
這批口述史料具有覆蓋面廣、細節豐富、直觀性強的特點。口述侵略地域以中國為主,覆蓋了朝鮮半島、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島等二戰期間曾遭受日軍侵略的廣大地區;侵華日軍士兵覆蓋陸海空三兵種,軍階以低層士兵為主(少尉–曹長–兵頭–上等兵–一等兵–普通兵);受訪對象,除侵華日軍士兵外,同時覆蓋“開拓團”團員(“開拓團”、“少年義勇軍”等半軍事化組織成員)、技術人員(醫護、工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人員)、普通社會民眾(一般社會工作人員及家屬)及遺族家屬(侵華老兵的遺孀、遺屬子女)等廣泛的社會角色。
本書使用的歷史照片和實物照片是由口述者本人提供,經李素楨、田剛兩位口述史學者搜集整理的,這些照片、手記、認罪書等第*手資料在國內外都是初次公之于眾。它浸透著兩位口述史學者治史的嚴謹風格;見證著“加害者”的戰爭罪惡與懺悔;傳遞著一般文字所無法表達的歷史信息。本書從親歷、親見、親聞的口述證言采集整理入手,來研究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為。與從理論、觀念入手進行研究不同,它是直觀的而非抽象的,是感性的而非概念的,是實證的而非虛擬的,是鮮活的而非僵化的歷史研究。
*后,讓我們以這樣一段話來作結:“歷史是一段過去的存在,無法抹去、無法修飾,更無法改變;記憶是一段現存的視頻,應該存儲、應該重放,更應該用以服務現實,警示今人。”
鐵證-日本侵華老兵口述歷史證言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周年大背景下,由吉林省政協文史委組織編輯,根據李素楨和田剛兩位口述歷史學者歷經在日十余年的口述采訪記錄整理而成。書中不僅收錄了已是耄耋之年的日本侵華老兵刻骨銘心的戰爭親歷,還有首次公之于眾的照片、手記、調查問卷及認罪書等珍貴史料,對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警醒世人反對戰爭、珍惜和平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讓這些年逾九旬體弱多病的侵華老兵打開記憶的隧道,懺悔罪行,救贖靈魂,是一件充滿挑戰而又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情。書中日本老兵們的回憶雖經過歲月的洗滌而日漸風化和模糊,但殘酷的戰爭在他們靈魂深處刻上的每一筆印痕卻因此而更加清晰地凸顯出來。他們作為日本侵略者的一員,既有著特殊歷史背景下相似的體悟和感受,同時又有著個體化的經歷和回憶。每個人的證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體現的是當事者本人的思想認知和角色立場,對戰爭和歷史問題存在某些偏頗和不客觀的認識,這在口述歷史證言里是無法回避的。另外書中出現了大量當時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名和數字,由于口述者掌握當時歷史情況的局限性,可能會有不準確之處,特此說明。 本書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對部分重大敏感內容作了一定刪節,但在整體上依舊本著實事求是的嚴肅態度來還原歷史原本的音容,鐵證如山地記錄下無法修飾也無法改變的日本殖民侵略罪行,從而體現口述歷史證言作為與傳統歷史文獻不同的活史料的特殊價值。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吉林省委宣傳部和吉林省政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謝。
鐵證-日本侵華老兵口述歷史證言 目錄
鐵證-日本侵華老兵口述歷史證言 節選
鐵證-日本侵華老兵口述歷史證言 作者簡介
田剛,碩士研究生,客座教授,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旅日、旅澳華人口述歷史青年學者。
李素楨,博士研究生,教授,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旅日華人學者。長期致力于采訪調查、收集整理日本老兵口述侵華戰爭證言及文獻資料,多次主持召開日中口述歷史國際研討會,建立了大規模的“日本人口述侵華戰爭史料庫”,被譽為“東亞民眾口述歷史第*人”。
- 主題:日本:侵華的鐵證
精裝本,印刷精致。字體不同顏色,一目了然。日本軍人的口述,回憶,反映了讓日本軍國主義個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可以收集,仔細研讀那段苦難史,堅定民族自信心。團購買的,*,*元,很值。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