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抗倭名將:戚繼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42443
- 條形碼:9787564542443 ; 978-7-5645-424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抗倭名將:戚繼光 本書特色
國難當頭賊逞強,英雄豪邁赴疆場,橫刀立馬殺倭寇,天道相助不可擋。 通過閱讀《抗倭名將:戚繼光/安邦武將系列》,我們可以學習戚繼光積極進取、獨立創(chuàng)新的精神;感受他渴望變革、勇于突破、善于發(fā)現(xiàn)機會的品質(zhì)。 相信每一位有志于走向成功的人都會受到啟發(fā)。
抗倭名將:戚繼光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 英雄出身將門家庭、童年受到良好熏陶、年少繼承父親的遺訓、嚴嵩專權誤國、青年時代滿懷抱負、倭寇為患, 委以重任、初次顯示治軍才能等。
抗倭名將:戚繼光 目錄
英雄出身將門家庭
童年受到良好熏陶
年少繼承父親的遺訓
嚴嵩專權誤國
第二章 倭寇為患,青年將領露頭角
青年時代滿懷抱負
倭寇為患,委以重任
初次顯示治軍才能
第三章 調(diào)任浙江,戰(zhàn)場上展示才華
提出抗倭獨特見解
戰(zhàn)斗中建立友誼
毅然提出練兵計劃
科學方法訓練士兵
岑港奮力抗倭寇
二御溫州
解桃渚之圍
浙東前線顯威名
編制戚家軍
整頓戚家軍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
第四章 再援福建,戚家軍威震敵膽
福建**大捷
“戚老虎”名震四方
林墩之捷
平海衛(wèi)大戰(zhàn)告捷
以寡敵眾開先河
實現(xiàn)倭患平定的愿望
第五章 接受北調(diào),為國家鞠躬盡瘁
翻開人生新篇章
上書論新戰(zhàn)術
修長城,練邊兵
一次成功的閱兵
屢克北虜又立奇功
第六章 英雄的晚年生活
第七章 留給后人的財富
《紀效新書》
《練兵實紀》——籠天地于紙上,挫萬物于毫端
《止止堂集》——因事抒思,搦管成章
《戚少保奏議》
第八章 建軍思想,創(chuàng)新實用
練將
練兵
改善武器裝備
治軍諸因素的關系
廣泛的影響
附錄:戚繼光生平大事年表
抗倭名將:戚繼光 節(jié)選
《抗倭名將:戚繼光/安邦武將系列》: 英雄出身將門家庭 戚繼光的故鄉(xiāng),是歷史上出過無數(shù)英雄豪杰的山東。在山東濟寧東南六十里,運河和泗水交匯的地方,有個美麗的村莊叫魯橋鎮(zhèn)。村東有戶姓戚的人家,嘉靖七年(1528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這天,戚家大院里非常熱鬧,進進出出的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氣,原來這天凌晨,家里添了個男孩,這孩子就是戚繼光,這天院子里人很多,賀喜的親朋好友紛紛走向一個老人,祝賀他老來得子。老人叫戚景通,他就是戚繼光的父親,五十六歲時才有了兒子,老人自然非常高興。 由于當時天剛剛亮,東方光華耀眼,于是戚景通就給他取名繼光,希望他能繼承祖業(yè),光裕后人。 戚繼光的祖先原本住在山東的東牟縣(今萊蕪市)。元朝末年,戚繼光的六世祖戚詳,曾一度遷居到濠州定遠縣昌義鄉(xiāng)。這時,各地的農(nóng)民起義正在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著,濠州是定遠人郭子興領導的起義軍的根據(jù)地。戚詳毅然地參加了這支起義軍,當上了一個統(tǒng)率十名士兵的小頭目,隨著郭子興的部將朱元璋在反抗元朝統(tǒng)治者的斗爭中轉(zhuǎn)戰(zhàn)各地。后來,在朱元璋建立明政權之初,戚詳仍舊留在軍隊里,為新國家的統(tǒng)一而東征西討。他從軍近三十年,*后跟隨大將傅友德攻打云南,在一次戰(zhàn)斗中陣亡了。明政府追念他在開國時的功勞,授他的兒子戚斌為明威將軍,世襲登州衛(wèi)(今山東蓬萊市)指揮僉事。從此,戚家又搬回了山東,并且在那里定居下來。 戚斌是一位能干的將領,到任后即操練軍隊,維修城墻,他的勤勉練達受到同僚們的廣泛好評。戚斌的兒子戚珪承襲了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職務。戚珪不僅精通武藝,而且“倜儻有俠節(jié),能文章,詩賦駢麗有唐風”。為了教育后代,他還著有《家訓》。他曾于宣德八年(1433年)上言備倭事。戚珪的兒子叫戚諫,年輕時就力大過人,據(jù)說他曾經(jīng)和猛虎搏斗過,為鄉(xiāng)人稱道。戚諫有兩個兒子,長子戚宣無嗣,次子戚寧生一子后早逝。戚寧生子戚景通,景通就是戚繼光的父親。 戚寧死時,戚景通只有六歲,母親閻氏二十四歲守寡,獨自撫育幼兒,生活艱苦,于是將景通過繼與戚宣為嗣。戚景通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長大成人。 戚宣死后,景通便承襲了伯父的職位,做了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 從明朝初年起,倭寇就不斷侵擾山東沿海州縣,所以登州衛(wèi)成了當時的海防前哨。明朝政府很重視這個地方,在這里設有七個所,大小將領自指揮到百戶一百二十多人,兵額有三千二百多名。戚家自明太祖洪武中葉戚斌任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一直到戚景通擔任這個職務,長期防守在這個重要地方,前后共歷五世,近一百四十年。 戚景通自承襲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后,就表現(xiàn)出了自己優(yōu)異的軍事才能,曾被提升為都指揮,負責山東沿海備倭軍事。后又調(diào)充大寧(今河北保定市)都指揮使等職。 ……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