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一調百病消:讓你不體虛、不疲勞、不衰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591919
- 條形碼:9787560591919 ; 978-7-5605-9191-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氣血一調百病消:讓你不體虛、不疲勞、不衰老 本書特色
中醫認為“氣”“血”是我們健康的根本,氣血充盈,則人健康、長壽;氣血虧虛,則人會經常出現所謂亞健康的癥狀,甚至疾病纏身。
本書詳細介紹了中醫的氣血理論,調理滋補氣血的方法,以及普通人如何在生活中用中藥、飲食、艾灸等方法加以調理和糾偏。內容通俗、方法實用而具體,適用于所有需要調養氣血養生的人群。此外,還列舉了一些由于氣血不調導致的疾病及其治療的驗案供讀者參考。
氣血一調百病消:讓你不體虛、不疲勞、不衰老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六章, 其主要內容包括: 生命的動力: 氣血 ; 養生就要養氣血 ; 一分鐘辨別: 你的氣血正常嗎 ; *簡單的補氣養血方法: 家常食療 ; *有效的理氣活血方法: 經穴艾灸 ; 中醫如何補益氣血。
氣血一調百病消:讓你不體虛、不疲勞、不衰老 目錄
人體經穴圖 / 001
**章 生命的動力:氣血 / 023
什么是“氣”? / 024
“氣”來自何方? / 024
“氣”的作用 / 026
“氣”的運動方式 / 029
氣的運動與五臟六腑的關系 / 030
中醫說的人體的“氣”有多少種 / 030
1.元氣: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 030
2.宗氣:推動血氣的運行 / 031
3.營氣:營養全身,化生血液 / 031
4.衛氣:溫養臟腑,護衛肌表 / 032
人體氣虛可出現在任何臟腑組織 / 034
人體“氣”的運動失常面面觀 / 035
1.氣滯:局部或全身的氣機不暢或阻滯所致 / 035
2.氣逆:多由情志所傷 / 036
3.氣陷:以氣的升舉無力為主要特征 / 036
4.氣閉:多因七情過極而引起 / 037
5.氣脫:全身性功能衰竭的病理狀態 / 037
血: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 038
揭開“血”生成的秘密 / 038
“血”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039
1.濡養作用 / 039
2.運載作用 / 040
3.血是精神活動的基本物質基礎 / 040
體內的“血”是如何運行的 / 041
心主血脈是什么意思 / 042
“心主身之血脈”與“肺朝百脈”的關系 / 043
血虛自然百病叢生 / 045
人體血液運行失常狀況有哪些? / 045
1.血瘀:局部疼痛的根源 / 046
2.血行迫疾:精神疾病的病因 / 046
3.出血:病因多而癥狀多 / 047
第二章 養生就要養氣血 / 049
血為氣之母 / 050
氣為血之帥 / 051
氣血充盈才會有好的容顏 / 051
氣血足才能百病無 / 053
1.不可忽視氣血 / 054
2.氣血正平,長有天命 / 054
補氣血先補脾胃 / 055
1.脾與氣血的密切關系 / 055
2.怎樣保養脾胃 / 056
3.別讓不良情緒傷害脾胃 / 056
胖人補氣,瘦人補血 / 057
1.胖人補氣 / 057
2.瘦人補血 / 058
情緒也會影響氣血 / 058
1.喜 / 058
2.怒 / 059
3.悲 / 059
4.思 / 059
5.恐 / 060
損傷氣血的生活習慣 / 060
氣血兩虛怎么補 / 061
1.氣血兩虛的癥狀 / 062
2.氣血兩虛就要氣血雙補 / 062
第三章 一分鐘辨別:你的氣血正常嗎 / 063
如何判斷自己氣血是否充足 / 064
1.看皮膚 / 064
2.看頭發 / 064
3.手的溫度 / 064
4.看牙齦 / 065
5.看運動 / 065
6.看睡眠 / 065
7.手指的指腹 / 065
中醫如何辨別氣虛證 / 066
中醫如何辨別氣陷證 / 068
中醫如何辨別氣滯證 / 069
中醫如何辨別氣逆證 / 070
中醫如何識別氣閉證 / 071
中醫如何識別氣脫證 / 073
中醫治療氣病的六大原則 / 074
1.氣虛則補 / 075
2.氣滯則疏 / 075
3.氣陷則升 / 076
4.氣逆則降 / 076
5.氣脫則固 / 076
6.氣閉則開 / 077
中醫如何識別血虛證 / 077
中醫如何識別血瘀證 / 078
中醫如何識別血熱證 / 080
中醫如何識別血寒證 / 081
中醫如何識別辨血脫證 / 082
中醫如何識別血燥證 / 083
中醫治療人體血病的六大原則 / 084
1.血虛則補 / 084
2.血脫則固 / 085
3.血瘀則行 / 085
4.血寒則溫 / 086
5.血熱則涼 / 087
6.出血則止 / 087
氣血同病的兩大治療原則 / 088
1.氣病治血 / 089
2.血病治氣 / 089
第四章 *簡單的補氣養血方法:家常食療 / 091
五谷雜糧讓你氣血充足 / 092
五谷為養 / 092
安谷則昌 / 092
五谷的養生價值 / 093
補氣養血的家常食療 / 094
1.紅糖姜湯 / 094
2.桑葚枸杞糯米粥 / 095
3.紅棗菊花粥 / 095
4.紅棗糯米粥 / 095
5.番茄山藥粥 / 096
6.加味枇杷膏方 / 096
補養氣血的花茶 / 097
常用補氣食物 / 098
1.粳米:補中益氣 / 098
2.小米:補氣暖胃,小米粥稱為“代參湯” / 100
3.黑木耳:益氣,涼血,止血 / 101
4.香菇:補脾胃,益氣 / 102
5.馬鈴薯:調胃和中,健脾益氣,消炎 / 102
6.紅薯:健脾益胃,益氣生津 / 103
7.栗子: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 / 105
8.牛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 / 105
9.狗肉:補中益氣,益腎溫陽 / 107
10.柴雞:溫中益氣,補精養血 / 109
11.鰱魚:補脾暖胃,養肺潤膚 / 110
12.黃鱔:補氣養血,溫補脾胃 / 110
13.櫻桃:補脾益氣,補腎養血 / 111
14.葡萄:健脾胃,益肝腎,強筋骨 / 112
15.花生:補脾益肺,潤腸通便 / 114
附:常用補氣食物性味功效表 / 115
常見補氣粥膳 / 116
1.紅棗蓮子粥 / 117
2.薏米山藥粥 / 117
3.人參粳米粥 / 118
4.參苓生姜粥 / 118
5.參芪白蓮粥 / 118
6.黃芪粳米粥 / 119
7.羊肉大麥粥 / 119
8.山藥面粉粥 / 120
9.黨參豬脾粥 / 120
10.黨參大棗粥 / 120
11.薏仁蓮子粥 / 121
12.黃芪粳米粥 / 121
13.苡仁粳米粥 / 121
14.山藥扁豆粥 / 122
15.黃芪當歸粥 / 122
16.芝麻花生粥 / 122
17.棗仁熟地粥 / 123
常用補血食物 / 123
1.烏雞肉:益氣血,調月經,補肝腎,退虛熱 / 123
2.豬肝:補肝養血,明目 / 125
3.豬血:補血,行血,殺蟲 / 126
4.羊肉: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 / 127
5.雞蛋:滋陰潤燥,養血安胎 / 128
6.荔枝:補脾養血,生津止渴,理氣止痛 / 129
7.菠菜:補血,開胸膈,通腸胃,潤腸燥 / 130
8.胡蘿卜:養血明目,健脾補氣化滯 / 131
附:常用補血食物性味功效表 / 133
常見補血粥膳 / 133
1.豬肝粳米粥 / 134
2.豬血菠菜粥 / 134
3.雞肝粳米粥 / 135
4.紅棗龍眼粥 / 135
5.山藥薏米粥 / 135
6.阿膠大棗粥 / 136
7.花生牛筋粥 / 136
8.加味羊骨粥 / 136
氣血不足者宜喝的藥酒 / 137
1.人參補氣酒 / 137
2.人參二冬酒 / 138
3.黨參黃芪酒 / 139
4.首烏地黃酒 / 140
5.桑葉糯米酒 / 140
6.羊肉生梨酒 / 141
7.龍眼桂花酒 / 142
8.松葉竹葉酒 / 142
9.人參解困酒 / 143
10.人參三七酒 / 143
11.菠蘿砂糖酒 / 143
產后氣血虛弱者宜喝的藥酒 / 145
1.杜仲桂心酒 / 145
2.糯米冰糖酒 / 145
3.獨活肉桂酒 / 146
4.人參當歸酒 / 146
5.山蓮藕酒 / 147
6.桂圓枸杞酒 / 147
7.山茱萸酒 / 148
8.烏雞米酒 / 148
9.母雞參芪酒 / 149
第五章 *有效的理氣活血方法:經穴艾灸 / 151
認識穴位 / 152
艾灸是古老而有效的調養氣血法 / 153
補益氣血直接灸的方法 / 154
補益氣血艾炷間接灸的方法 / 155
補益氣血艾條灸的操作方法 / 156
10大理氣活血穴位 / 157
1.百會穴:可升氣,可降氣 / 157
2.膻中穴:寬胸理氣*有用 / 159
3.中脘:補益中氣首選穴 / 160
4.關元穴:培元固本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 160
5.氣海穴:調理人體氣機的要穴 / 161
6.腎俞:補益腎氣的要穴 / 161
7.命門: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 / 162
8.足三里穴: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之功能 / 162
9.血海: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 / 163
10. 三陰交: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之功效 / 163
艾灸補氣養血注意事項 / 164
第六章 中醫如何補益氣血 / 167
中醫常用的補氣中藥 / 168
1.人參: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的中藥之王 / 168
2.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功效與人參近似 / 170
3.太子參:補益氣陰堪稱老少皆宜的清補藥品 / 171
4.西洋參:補氣養陰生津止渴藥性比較平和 / 172
5.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是中醫補氣要藥 / 174
6.白術:脾胃虛弱、飲食欠佳*宜用之一 / 175
7.山藥:健脾補腎益氣養陰滋補佳品 / 176
8.靈芝:扶正固本養心安神自古被譽為“仙草” / 178
9.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抗衰老 / 179
10.扁豆:調和臟腑、安養精神、益氣健脾 / 181
11.飴糖:補中緩急,潤肺止咳 / 182
12.甘草:健脾益胃,可用于脾胃氣虛之證 / 183
中醫常用的補血中藥 / 184
1.阿膠:補血及冬令進補三寶之一 / 185
2.當歸:女性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要藥 / 186
3.地黃:補血養血促進造血 / 188
4.何首烏:滋補肝腎,補益精血,養發延年 / 189
5.女貞子:補益肝腎,清熱明目,安五臟,養精神 / 190
6.紫河車:補腎益精,益氣養血,增強免疫力 / 191
中醫方劑的組成原則 / 192
中醫常用的補氣方劑 / 194
1.四君子湯:功專益氣健脾 / 194
2.參苓白術散:脾虛夾濕證,兼能祛濕止瀉 / 196
3.補中益氣湯:長于升陽舉陷,有甘溫除熱之功 / 198
4.生脈散:養陰生津用于氣陰不足證 / 199
中醫常用的補血方劑 / 201
1.四物湯:養血調血,俗語曰“女不離四物” / 202
2.歸脾湯:益氣生血,兼能健脾養心 / 204
附:當歸補血湯:重在益氣生血 / 205
3.炙甘草湯:氣血雙補,滋陰溫陽,復脈定悸 / 206
中醫補氣養血方劑功效與主治的異同 / 208
常見的補氣養血中成藥 / 209
1.四君子丸 / 209
2.六君子丸 / 209
3.人參歸脾丸 / 210
4.人參養榮丸 / 210
5.人參健脾丸 / 211
6.補中益氣丸 / 211
7.參苓白術丸 / 212
8.香砂六君丸 / 212
9.黃芪健中丸 / 212
10.十全大補丸 / 213
11.八珍益母丸 / 213
12.烏雞白鳳丸 / 214
展開全部
氣血一調百病消:讓你不體虛、不疲勞、不衰老 作者簡介
王強虎 主任醫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編號:141610104000234),現任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醫學分社社長,陜西中醫藥大學校董會董事,全國針灸臨床研究會陜西分會副主任,*級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醫學圖書出版策劃人,承擔*級及省部級基金項目20余項,數年來一直致力于醫學專著及醫學科普圖書的寫作與研究,以作者身份在國內數家出版社出版高端醫學專著、創新性針灸本科教材及科普圖書共計100余種,其中有9種的圖書版權已輸出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