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茶館-(全本)-附《龍須溝》《寶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42213
- 條形碼:9787540242213 ; 978-7-5402-4221-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茶館-(全本)-附《龍須溝》《寶船》 本書特色
1. 讀中國現代文學,不可不讀《茶館》《龍須溝》。 《茶館》《龍須溝》,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豐碑,是蕞具京味的文學作品,也是一個時代的注腳。 2. 《茶館》《龍須溝》“人藝”60年經典保留劇目,是北京的文化名片,是中國文藝青年必賞劇目。 3. 高超的語言藝術,反映社會世相的功能,以及濃郁的老北京風情,使得《茶館》《龍須溝》成為中國現當代語文教材、課外推薦讀物、各級考試的必選內容。 4. 作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家風教育主要載體的民間故事,在現當代文學創作中已經罕見,老舍先生的《寶船》,恰恰是這類珍惜文學形式的代表作,非常適合中小學生閱讀和領略傳統文化形式的魅力。
茶館-(全本)-附《龍須溝》《寶船》 內容簡介
《茶館》,代表著老舍話劇創作的蕞高成就。劇本借裕泰茶館的興衰與茶館老板王利發和茶客秦仲義、常四爺等人的視角,將戊戌變法失敗后的清朝末年、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國民黨統治崩潰前夕這三個時期的歷史風貌與時代變遷,像一幅長卷一樣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三幕話劇《龍須溝》描寫了北京一個小雜院4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劇中塑造了程瘋子、王大媽、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寶船》講述了貧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寶船、救助弱者,被奸險小人騙走寶船,又在朋友的幫助下重奪取寶船的神話故事,頌揚了勞動者勤勞善良、助人為樂、頑強勇敢、團結互助的美好心靈。
茶館-(全本)-附《龍須溝》《寶船》 目錄
目錄
序言
茶館
龍須溝
寶船
茶館-(全本)-附《龍須溝》《寶船》 節選
第1幕幕前 (我)大傻楊,打竹板兒,一來來到大茶館兒。 大茶館,老裕泰,生意興隆真不賴。 茶座多,真熱鬧,也有老來也有少; 有的說,有的唱,穿章打扮一人一個樣; 有提籠,有架鳥,蛐蛐蟈蟈也都養的好; 有的吃,有的喝,沒有錢的只好白瞧著。 愛下棋,(您)來兩盤兒,賭一賣(碟)干炸丸子外灑胡椒鹽兒。 講排場,講規矩,咳嗽一聲都象唱大戲。 有一樣,聽我說:莫談國事您得老記著。 哼!國家事(可)不好了,黃龍旗子一天倒比一天威風小。 文武官,有一寶,見著洋人趕快跑。 外國貨,堆成山,外帶販賣鴉片煙。 *苦是,鄉村里,沒吃沒穿逼得賣兒女。 官兒闊,百姓窮,朝中出了一個譚嗣同, 講維新,主意高,還有那康有為和梁啟超。 這件事,鬧得兇,氣得太后咬牙切齒直哼哼。 她要殺,她要砍,講維新的都是要造反。 這些事,別多說,說著說著就許掉腦殼。 〔幕徐啟。大傻楊入茶館。 打竹板,邁大步,走進茶館找主顧。 哪位爺,愿意聽,《轅門斬子》來了穆桂英。 〔王利發來干涉。 王掌柜,大發財,金銀元寶一齊來。 您有錢,我有嘴,數來寶的是窮鬼。(下) 第二幕幕前 打竹板,我又來,數來寶的還是沒發財。 現而今,到民國,剪了小辮還是沒有轍。 王掌柜,動腦筋,事事改良講維新。 (低聲)動腦筋,白費力,胳臂擰不過大腿去。 鬧軍閥,亂打仗,白臉的進去黑臉的上, 趙打錢,孫打李,趙錢孫李亂打一炮誰都不講理。 為打仗,要槍炮,一堆一堆給洋人老爺送鈔票。 為賣炮,為賣槍,幫助軍閥你占黃河他占揚子江。 老百姓,遭了殃,大兵一到糧食牲口一掃光。 王掌柜,會改良,茶館好象大學堂, 后邊住,大學生,說話文明真好聽。 就怕呀,兵野蠻,進來幾個茶館就玩完。 先別說,喪氣話,給他道喜是個好辦法。 他開張,我道喜,編點新詞我也了不起。(下) (又上)老裕泰,大改良,萬事亨通一天準比一天強。 〔王利發今天不打發,明天才開張哪。 明天好,明天妙,金銀財寶齊來到。 〔炮響。 您開張,他開炮,明天準唱《蠟廟》。 〔王利發去你的吧! 〔傻楊下。 第三幕幕前 樹木老,葉兒稀,人老毛腰把頭低。 甭說我,混不了,王掌柜的也過不好。 (他)錢也光,人也老,身上剩了一件破棉襖。 自從那,日本兵,八年占據老北京。 人人苦,沒法提,不死也掉一層皮。 好八路,得人心,一陣一陣殺退日本軍。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勝利大家有希望。 (哼)國民黨,進北京,橫行霸道一點不讓日本兵。 王掌柜,委屈多,跟我一樣半死半活著。 老茶館,破又爛,想盡法子也沒法辦。 天可憐,地可憐,就是官老爺有洋錢。(下) 〔王掌柜死后,傻楊再上,見小丁寶正在落淚。 小姑娘,別這樣,黑到頭兒天會亮。 小姑娘,別發愁,西山的泉水向東流。 苦水去,甜水來,誰也不再作奴才。 ……
茶館-(全本)-附《龍須溝》《寶船》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 1924年老舍赴英國,擔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余,他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并正式開始文學創作。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1930年老舍回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并編輯《齊魯月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半期,老舍發表了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和《牛天賜傳》等。1936年夏他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先后出版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說17篇。創作了《選民》(后改為《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長篇杰作《駱駝祥子》。抗戰期間,老舍運用小說、新詩、話劇、曲藝等多種文體來表現抗戰題材,如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話劇《張自忠》,長詩《劍北篇》等。1946年,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后留美繼續創作與翻譯,完成了長篇小說《鼓書藝人》與《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 1949年底,老舍回國。1950年創作話劇《龍須溝》,引起熱烈反響,1951年12月21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上,榮獲“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1957年7月,堪稱二十世紀中國話劇經典的三幕話劇《茶館》發表于《收獲》創刊號上。 1966年“wen革”開始,老舍和文藝界其他人士受到迫害。同年8月25日晚上,人們在德勝門外的太平湖西側發現了老舍的遺體。 老舍一生除了在小說創作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外——留下十五部長篇小說、三部未完長篇小說、九部中短篇小說集(收六十余篇中短篇小說),在戲劇創作方面也成就巨大:創作了三十余部話劇、曲劇、歌劇。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