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公訴業務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212659
- 條形碼:9787510212659 ; 978-7-5102-126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訴業務教程 內容簡介
《國家檢察官學院全國預備檢察官培訓系列教材(3):公訴業務教程》重點介紹預備檢察官應知應會的業務知識和業務規范,注重業務技能及實務經驗的傳授和職業素養的養成,通過文書范例和典型案例著力解析預備檢察官在各項檢察業務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力爭使教材內容涵蓋檢察官基本職業素養、基本業務規范和基本業務技能,適應預備檢察官崗位素質和業務能力培養的要求,使預備檢察官通過培訓具備履行檢察官職務的素養和能力。
公訴業務教程 目錄
**章 公訴工作概述
**節 公訴工作的主要職責
第二節 公訴工作的基本流程
第三節 公訴工作的素能要求
思考題
第二部分 公訴工作實務
第二章 審查起訴
**節 受理案件
第二節 實體審查與程序審查
第三節 證據審查
第四節 退回補充偵查
第五節 羈押必要性審查
第六節 提起公訴與不起訴
思考題
第三章 出庭支持公訴
**節 出庭支持公訴的準備
第二節 出庭支持公訴的活動和方法
第三節 變更、追加、撤回起訴
第四節 其他重點環節和問題
思考題
第四章 刑事審判法律監督
**節 二審檢察
第二節 公訴環節刑事審判法律監督
第三節 第二審程序抗訴
第四節 審判監督程序抗訴
思考題
第五章 特別程序
**節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檢察工作
第二節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第三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
第四節 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
思考題
第三部分 常用文書制作與范例
第六章 公訴文書的概念、特征和寫作要求
**節 公訴文書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公訴文書的寫作要求
第七章 常用公訴文書制作與范例
**節 公訴案件審查報告
第二節 起訴書
第三節 公訴意見書
第四節 不起訴決定書
第五節 刑事抗訴書
第六節 其他常用公訴文書
第四部分 公訴精品案例
一、施某某等17人聚眾斗毆案
二、許某某受賄案
三、陳某某貪污案
四、王某某受賄案
五、劉某某挪用公款案
……
公訴業務教程 節選
《國家檢察官學院全國預備檢察官培訓系列教材(3):公訴業務教程》: 2.根據法庭調查,對本案事實、證據情況進行綜述,對質證情況進行總結和評述,并運用各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論證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一部分內容的詳略程度,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確定。如果被告人不供、翻供、避重就輕或者對事實、證據提出了較多異議,就應當充分論證本案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例如:“在剛才的法庭調查中,公訴人詳細訊問了被告人,宣讀、出示了相關證據,并對證據進行了充分的質證。行賄人某某證明,其為尋求被告人的幫助,在行賄當天從銀行取出5萬元現金,由司機開車陪同到達被告人家樓下,自己單獨上樓向被告人行賄5萬元,并證明行賄之事是和妻子共同商定的,其司機也知情。對于行賄人的證言,行賄人之妻某某承認曾與丈夫共同商定向被告人行賄5萬元,且事后聽丈夫說錢已經送出,與行賄人的證言相吻合;行賄人司機某某承認曾開車與行賄人一同到銀行取出5萬元現金后到達被告人家樓下,行賄人拿錢上樓,過了一會兒下來說錢已經送給了被告人,與行賄人的證言相吻合;行賄人存取款記錄證明行賄人在行賄當天從銀行取出5萬元,與行賄人證言相吻合;而被告人的存款記錄顯示在行賄人行賄當天之后第三天,被告人在銀行存入了5萬元,也與行賄人的證言相印證。且主管行賄人投標工程的證人某某證明,被告人作為其上級主管領導,曾向其打招呼要求關照行賄人的投標,說明行賄人所證明的尋求被告人職務上的幫助也確實得到了落實。以上證據相互印證,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條,足以證明被告人收受他人賄賂5萬元并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犯罪事實存在。雖然被告人拒不認罪,但不影響對本案事實的認定。” 3.根據起訴書所指控罪名的犯罪構成要件,結合案件事實、情節,論證被告人的行為已經構成所指控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并根據其情節和認罪態度,提出從重、從輕、減輕處罰的意見,并可以提出量刑建議。在案件適用法律可能存在爭議時,這一部分應當著重描述。但由于辯方的辯護意見尚未發表,此時不宜先拋出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區別等觀點。例如,在辯方將間接故意殺人案件認為是過于自信過失致人死亡案件時,可以在論證被告人的主觀故意時著重描述其對危害結果所持的放任心態;再如,在辯方將以打孔盜油方式破壞易燃易爆設備案件認為是盜竊案件時,可以在論證犯罪行為的危害后果和侵害客體方面著重描述其侵犯了公共安全。庭審中,對于出現被告人當庭翻供、當庭認罪等情形的,公訴人應當在公訴意見中予以體現。 4.分析被告人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依法給予法律制裁的必要性,剖析其犯罪的思想根源和社會根源,進行必要的法制宣傳和教育工作。這一部分主要結合被告人的認罪悔罪態度、犯罪特點等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