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643911
- 條形碼:9787502643911 ; 978-7-5026-439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 內容簡介
基于食品安全綜合保障理念,《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重點對動態中的中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日本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進行了系統性分析介紹,勾勒了中國、日本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就各體系的發展歷程和趨勢、理念變化、發展過程及效果進行了深層次分析,嘗試性地對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理論進行探討。具體內容包括: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食品安全技術標準體系、食品和農產品認證體系、食品安全預警體系、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食品安全教育培訓、食品安全年度監控計劃、進出口食品監管、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作用、新聞媒體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作用、食品檢驗檢測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并就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進行了對比。期待為建立統一完善的中國食品安全體系提供參考。
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 目錄
**節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
第二節 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要素及作用
第二章 中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節 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第二節 中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
第三節 中國食品安全技術標準體系
第四節 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體系
第五節 中國食品安全預警體系
第六節 中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第七節 中國食品安全教育培訓
第八節 中國食品法律的演變及基本內容
第九節 中國食品安全年度監控計劃
第十節 中國進出口食品監管
第十一節 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第十二節 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第十三節 新聞媒體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第十四節 食品檢驗檢測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第三章 日本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節 日本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第二節 日本食品法律法規體系
第三節 日本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第四節 日本食品認證監管
第五節 日本冷凍食品的認證理念
第六節 日本食品安全預警體系
第七節 日本食品安全應急體系
第八節 日本食品安全教育體系
第九節 日本進口食品監管
第十節 日本進口食品監控指導計劃
第十一節 對《2016年日本進口食品監控檢查指導計劃》的理解
第十二節 日本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第十三節 日本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第十四節 日本新聞媒體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第十五節 日本食品的檢驗檢測
第四章 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
**節 中日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對比
第二節 中日食品法律法規體系對比
第三節 中日食品標準體系對比
第四節 中日食品認證認可體系對比
第五節 中日食品安全預警體系對比
第六節 中日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對比
第七節 中日食品安全教育培訓體系對比
第八節 中日進口食品監控對比
第九節 中日食品安全事件處罰對比
第十節 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定位對比
第十一節 新聞媒體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定位對比
第五章 日本各界對中國輸日食品的客觀評價
**節 先進的進出口食品監管制度
第二節 日本官方對中國輸日食品的評價
第三節 日本頂級食品科學家對中國輸日食品的評價
第四節 日本進口商及學者對中國輸日食品的評價
第五節 日本消費者對中國輸日食品的評價
第六節 日本媒體對中國輸日食品的客觀報道
第七節 日本專業中介組織對中國輸日食品的評價
第六章 調研與思考
**節 對山東濰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調研
第二節 對質檢總局出口食品基地——安丘外貿的實地調研
第三節 對黑龍江正大實業有限公司的考察
第四節 對吉林長春首舜農業有限公司的考察
第五節 大型封閉式食品農產品基地在全國有推廣價值
第六節 中國食品農產品也需要轉變發展方式
參考文獻
后記
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 節選
《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 第二節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要素及作用 有理由說,食品安全保證體系中應該包含政府監管、法律法規、標準、認證認可、風險監測和預防、檢驗檢疫、檢測、預警、應急、從業者(企業、農戶、消費者、廣告業者)、媒體、教育培訓等多種要素。各個要素在食品安全保障中均有自己的責任、定位和作用。 政府監管、法律法規、標準、認證認可、風險監測和預防、檢驗檢疫、檢測、預警、應急等屬于政府監管范疇,該范疇的工作由政府牽頭。從業者(企業、農戶、消費者、廣告業者)、媒體、教育培訓屬于社會保障范疇,這幾個要素各負其責,對食品安全提供社會保障。這些要素形成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局面。 1.政府監管 政府監管是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核心要素,但并非食品安全監管的全部。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監管在世界各國中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政府部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各國,大部分國家都設有監管食品安全的政府機構或代理監管機構,制定適合自己國情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制定監管政策、法律法規、標準,實施認證認可、風險監測、檢驗檢疫,從事預警和應急監管處置,實施教育培訓。在此基礎上還會根據食品安全形勢適時酌情調整機構或監管模式,調整食品安全監管政策或法律法規,制定適合本國發展水平的標準和認證認可,調整風險監測和檢驗檢疫制度。目的在于發揮政府層面的監管作用,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國也不例外。 2.法律法規 依法監管食品安全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只有依靠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監管食品安全,才能使食品安全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銷售到餐桌的各個鏈條得到法律的保護,使得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有法可依、執法有據、執法必嚴。因此,各國都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視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不遺余力構建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包括食品安全主法及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覆蓋食品安全整個食物鏈。對于法律法規無法覆蓋的領域或盲區,各國基本采取制定部門規章、政府令、條例的形式予以補充完善。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 3.標準 按照標準定義,標準是經有關方面協調一致而形成的一種統一的規定,在約定條件下也起著協調社會活動和調整社會關系的作用。食品安全標準可以看做是一種技術法規,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一部分。食品安全標準是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有了具體的食品安全標準,我們才有了組織食品種植養殖的規矩,根據國家標準或者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加工、檢查確認、檢驗檢疫,對不符合標準的食品實施召回等。這也是我們衡量食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的依據。也是人們生產食品的依據。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標準要先行,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4.認證認可 認證認可也是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對食品進行認證認可,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一種促進食品企業采取先進生產方法的有效措施,這項措施對促進企業采取科學生產方法,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提高食品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認證認可并非檢驗食品或產品是否合格的手段,如HACCP認證、IS022000質量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食品認證等。認證認可不僅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取信于民,而且對規范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風險監測和評估 風險監測是國際上普遍認可的預防或排除食品安全風險的科學方法,強調科學評估、早期預警防控、排除風險。國際上已普遍放棄通過*終產品確認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代之以科學的風險監測。即所在國的官方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通過系統和持續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監測數據及相關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和及時通報的活動。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是指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所進行的科學評估,包括危害識別、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評估、風險特征描述等。通過上述的這些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排除食品安全風險。 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已被國際上作為公認的排除食品安全風險的有效科學方法,被視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關鍵要素。在保證食品安全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6.檢驗檢疫 食品安全檢驗檢疫也是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的關鍵要素,是監控進出口食品安全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通常,人們是無法通過感官或觸覺完全發現食品中的各種隱患,包括農獸藥殘留量、添加劑殘留量,食品污染或其他各種危害人身健康的有害因素。因此,就需要通過檢驗檢疫發現包括食品在內的各種產品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確保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如進出口食品在口岸檢驗檢疫或市場抽查中被確認存在問題,立刻會實施扣留、退貨或銷毀處理,對已入境的違規食品會立即實施召回措施,以確保國門安全,維護公眾健康。 7.檢測 食品安全檢測通常是指經國家注冊的食品檢測機構,依據《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以及國家公布的食品檢測標準、檢測方法或指南,對食晶質量安全所進行的檢測。包括感官檢測、理化檢測及微生物檢測等。對食品質量進行的檢測包括:食品的外包裝、內包裝、標識、標簽、商品及外觀的特性等,食品的理化指標以及其他一些安全指標所進行的檢測。感官檢測無法發現食品內部存在的隱患。因此,需要進行理化檢測及微生物檢測等發現食品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置并排除風險,確認食品質量安全。 通常將如下內容歸為食品安全檢測的范圍:農獸藥殘留、食品微生物、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劑、動植物疫病疫害、轉基因、動物源性成分的鑒別、重金屬、放射性殘留等等。 為保障食品安全,通過構建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和檢測隊伍,依法實施檢測并承擔相關檢測的法律責任,不斷提升檢測技術水平,通過科學的高水平的食品檢測,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檢測已經成為食品安全保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 作者簡介
邊紅彪,博士,譯審。1984年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學院,畢業后到共青團陜西省委旅游部工作。1992年任陜西省青年聯合會國際部副部長、中國青年旅行社陜西分社副總經理。曾任中國光大旅游總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虹橋旅行社常務副總經理等。 2001年-2002年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2003年獲外國哲學博士學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主攻外國哲學、國際貿易)。2004年國家質檢總局標準法規中心副譯審,從事WTO與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2013年至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譯審,從事食品安全等的研究及參加貿易磋商。 主要代表作有:專著《中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對比》《中日外交研究——吉田茂對華外交思想》《吉田茂早期對華外交思想》等;執筆《2002年-2004年度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年度報告》;譯著《WTO與FTA》《日本國際標準化活動經濟效益》《食品的迷信》等。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