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朱自清經典大講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65200
- 條形碼:9787511365200 ; 978-7-5113-652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朱自清經典大講堂 本書特色
《朱自清經典大講堂》是一部朱自清的經典作品集,收錄了朱自清《蹤跡》《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多部作品集中*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外,還收入了朱自清生前未曾編成集子的散文、雜文、書評等,將現代文學的經典用全新的手法表現出來。在編排過程中,我們在經典篇目中配入插圖,其中既有映襯時代背景的歷史照片,也有表現朱自清生平的相關資料等,圖文互注,使閱讀變得清晰生動。另外,為了尊重原著,我們保留了原文中的古今異體字、傳統的標點使用習慣等,力求*大限度地確保作品的原汁原味。
朱自清經典大講堂 內容簡介
《中僑大講堂:朱自清經典大講堂》是朱自清的經典作品全集,收錄了朱自清《蹤跡》《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多部作品集中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外,還收入了朱自清生前未曾編成集子的散文、雜文、書評等,將現代文學的經典用全新的手法表現出來。 《中僑大講堂:朱自清經典大講堂》在編排過程中,我們在經典篇目中配入插圖,其中既有映襯時代背景的歷史照片,也有表現朱自清生平的相關資料,圖文互注,使閱讀變得情晰生動。希望這些作品能夠幫助讀者更透徹地認識朱自清,開拓閱讀視野,獲得智慧啟迪。
朱自清經典大講堂 目錄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剎那
背影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阿河
飄零
荷塘月色
春
你我
我是揚州人
威尼斯
佛羅倫司
羅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蘭
柏林
德瑞司登
萊茵河
巴黎
西行通訊〔附錄〕
三家書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園
加爾東尼市場
吃的
乞丐
圣誕節
房東太太
別
歌聲
憎
看花
揚州的夏日
執政府大屠殺記
論氣節
冬天
談抽煙
南京
重慶一瞥
說夢
沉默
潭柘寺戒壇寺
自治的意義
新年底故事
父母的責任
笑的歷史
文藝的真實性
正義
航船中的文明
旅行雜記
教育的信仰
團體生活
女人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海行雜記
哀韋杰三君
新詩
那里走
白馬湖
我所見的葉圣陶
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
文藝之力
論逼真與如畫——關于傳統的對于自然和藝術的態度的一個考察
說話
論書生的酸氣
論無話可說
給亡婦
擇偶記
文言白話雜論
論說話的多少
買書
論別字
松堂游記
初到清華記
什么是散文
清華的一日
很好
蒙自雜記
是嘍嘛
如面談
論誠意
外東消夏錄
撩天兒
論轟炸
論東西
不知道
論自己
論別人
人話
論做作
論青年
重慶行記
話中有鬼
民眾文學的討論
動亂時代
論誦讀
論學術的空氣
論中國詩的出路
論雅俗共賞
論百讀不厭
什么是文學
古文學的欣賞
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
論嚴肅
大學的路
論吃飯
文學的一個界說
論通俗化
論不滿現狀
文學的標準與尺度
論標語口號
論且顧眼前
朱自清經典大講堂 節選
《中僑大講堂:朱自清經典大講堂》: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我們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于是槳聲汩——汩,我們開始領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甡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I瘦西湖的船也好。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如秦淮河的船一樣。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陳設著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家具,桌上一律嵌著冰涼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窗格里映著紅色藍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紋,也頗悅人目。“七板子”規模雖不及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干,空敞的艙,也足系人情思。而*出色處卻在它的艙前。艙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頂,兩邊用疏疏的欄干支著。里面通常放著兩張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談天,可以望遠,可以顧盼兩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這個,但在小船上更覺清雋罷了。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這燈彩實在是*能鉤人的東西。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里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仿佛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了。我們終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麗過于他處,而又有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我們坐在艙前,因了那隆起的頂棚,仿佛總是昂著首向前走著似的;于是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里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里看花,盡朦朦朧朧的。這時我們已過了利涉橋,望見東關頭了。沿路聽見斷續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我們明知那些歌聲,只是些因襲的言詞,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的發出來的;但它們經了夏夜的微風的吹漾和水波的搖拂,裊娜著到我們耳邊的時候,已經不單是她們的歌聲,而混著微風和河水的密語了。于是我們不得不被牽惹著,震撼著,相與浮沉于這歌聲里了。從東關頭轉灣,不久就到大中橋。大中橋共有三個橋拱,都很闊大,儼然是三座門兒;使我們覺得我們的船和船里的我們,在橋下過去時,真是太無顏色了。橋磚是深褐色,表明它的歷史的長久;但都完好無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堅美。橋上兩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間應該有街路?這些房子都破舊了,多年煙熏的跡,遮沒了當年的美麗。我想象秦淮河的極盛時,在這樣宏闊的橋上,特地蓋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麗麗的;晚間必然是燈火通明的。現在卻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橋上造著房子,畢竟使我們多少可以想見往日的繁華;這也慰情聊勝無了。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準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異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于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準水了。此地天裸露著的多些,故覺夜來的獨遲些;從清清的水影里,我們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橋外,本來還有一座復成橋,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游蹤盡處,或也是秦淮河繁華的盡處了。我的腳曾踏過復成橋的脊,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但是兩次游秦淮河,卻都不曾見著復成橋的面;明知總在前途的,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緲似的。我想,不見倒也好。這時正是盛夏。我們下船后,借著新生的晚涼和河上的微風,暑氣已漸漸銷散;到了此地,豁然開朗,身子頓然輕了——習習的清風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這便又感到了一縷新涼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沒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熱蓬蓬的,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綠著。任你人影的憧懂,歌聲的擾擾,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冪似的;它盡是這樣靜靜的,冷冷的綠著。我們出了大中橋,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將船劃到一旁,停了槳由它宕著。他以為那里正是繁華的極點,再過去就是荒涼了;所以讓我們多多賞鑒一會兒。他自己卻靜靜的蹲著。他是看慣這光景的了,大約只是一個無可無不可。這無可無不可,無論是升的沉的,總之,都比我們高了。 ……
朱自清經典大講堂 作者簡介
《朱自清經典大講堂》是朱自清的經典作品全集,收錄了朱自清《蹤跡》《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多部作品集中擁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還收入了朱自清生前未曾編成集子的散文、雜文、書評等,將現代文學的經典用全新的手法表現出來。《朱自清經典大講堂》在編排過程中,我們在經典篇目中配入插圖,其中既有映襯時代背景的歷史照片,也有表現朱自清生平的相關資料,圖文互注,使閱讀變得情晰生動。希望這些作品能夠幫助讀者更透徹地認識朱自清,開拓閱讀視野,獲得智慧啟迪。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