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興安文集-全三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21847
- 條形碼:9787020121847 ; 978-7-02-012184-7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賀興安文集-全三卷 本書特色
本文集收錄了作者的主要著作有《評論:獨立的藝術世界》《楚天鳳凰不死鳥——沈從文評論》,評論《王蒙評傳》,散文集《非竹的印痕》,隨筆集《渴求對語》。有對外國名人名著的評析,也有對沈從文、王蒙等人的評傳。
賀興安文集-全三卷 內容簡介
本文集收錄了作者的主要著作有《評論:獨立的藝術世界》《楚天鳳凰不死鳥——沈從文評論》,評論《王蒙評傳》,散文集《非竹的印痕》,隨筆集《渴求對語》。有對外國名人名著的評析,也有對沈從文、王蒙等人的評傳。
賀興安文集-全三卷 目錄
目次
**輯 評論:獨立的藝術世界
一 評論家——他獻出了生命,于是選擇了評論
二 評論——烙跡著生命、激情與靈智的一切有關文學的文字
三 批評標準——不存在一把掛在墻上可以衡準一切的標尺
四 視角與方法——處在不斷豐富、不斷補充的永無止境的發展中
五 批評過程——從改造我們的閱讀入手,在判斷上自覺認識
六 批評家札記——從文化建設角度,對外國名家采取勇于吸
七 也算作結語
后記
第二輯 楚天鳳凰不死鳥
——沈從文評論
我說沈從文(代序)
前言
**章 一個藝術型“鄉下人”的鑄成
第二章 令人憂慮和哀嘆的鄉間生靈
第三章 交織著虛華、庸懦與追求的都市面影
第四章 虛幻世界的遐想和寄與
第五章 邊城自然、健康的“人生形式”
第六章 湘行旅途的沉痛與憂思
第七章 針砭時弊的長河畫卷
第八章 孤獨求索、辛勤奉獻的一生
后語
作者的話
評論沈從文之余
再說自敘中的沈從文
從《水云》看沈從文的創作模式
湘土異域情
第三輯 王蒙評傳
序一
序二
前言:跨越半個世紀的作家
**章 在戰爭和革命風雨里成長
第二章 歡欣與躊躇的歲月
第三章 新疆生活十六年
第四章 “復出”初的創作噴涌
第五章 藝術思維的進一步拓展
第六章 身為作家,又充當“橋梁”的日子
第七章 作家的自我復歸
第八章 進入花甲之年后的選擇
后語:晚年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作者的話
附錄
《王蒙評傳》補遺
王蒙近作的心態描述
王蒙的散文
說說王蒙的小評論
王蒙晚年小說變異
《王蒙自傳》拐點談
也是一種盤問,一種嬉戲
第四輯 作家作品評論
作家作品評論
藝術的相抗與理論的兼容
生命的光輝
是血淚史,也是斗爭史
家史創作散論
從凝視到發現
追尋人生的彩虹
面對批評潮流的雙重反撥
雄渾深沉的琴音
章永璘的哲理攝取力及其他
一幅差強人意的諷刺畫
談《拂曉前的葬禮》
轉化性格的藝術探求
何立偉作品碎語
報告文學的好勢頭
婦女解放的一聲深長的呼吁
笑與思
“燭照”下的“抽樣”
《迷路的地圖》小釋
《殘夢》碎語
由直面抒情走向藝術營造
要緊的還是那顆“心”
《我是太陽》創新處五點談
靈魂的自我審判
機構存而人才亡
以笑匡世借笑養性因笑成體
動人的心靈
靈與肉的雙重扼殺
關于信仰的一些調查
第五輯 非竹的印痕
序言
我沒有登上那個“關山尖”
童年小景
晨笛
愛情四章
鴿群何時在北京街頭飛起
霧的聯想
天鵝之死
承德石市記
舞場的孤獨
北戴河抒情
青春贊
老人兩篇
從情欲到愛情
現實向英雄挑戰
番客嬸
說說忘年交
吊腳樓的愛與怨
妓船
一個變態女人
評論者的淚水
書的生命
重游倫敦遐想
那是一個迷人的世界
柔弱而倔強的靈魂
愛丁堡之韻
牛津和劍橋的“心教”
旅行
坡地
冬雪圖·老貨郎·坐轎
說說“放”情
再說“真”情
瞬間
永生
愛的神秘
空寂的古塔
“留春者”的狂舞
愛的此岸與彼岸
烏魯木齊之憾
文赤璧及其他
調整情緒
要緊的還是那顆心
迎接老年
第六輯 渴求對語
·往日回想·
童年懺悔
沉重的鄉情
戰后的蒲中
我這一次回家
夜深人靜的時候
舊情的歸依
故鄉的山
鄉戀,我的那份
故土的情歌
北國游子遙致故鄉
故鄉回首
識盡他鄉是我鄉
黏附著太多生命的鄉情
清怨的鄉情
友情至少有一半是缺少交往的
回首華林師友情
青春學涯之憶
·異域情思·
夜宿牛津
那靈魂,那窗口——訪狄更斯故居
瀑布之典
千島行
天塔行旅
渥太華街景
渥太華的人物雕像
渥太華的公共圖書館及其他
逛“亞賽兒”
空游渥太華
愛的閃失與尋求
情欲·愛情·文學
拾穗人,必須游蕩不止
廊橋留下什么
靈魂的自我審判
溫哥華島抒情
從尋夢遭捕到煉獄超越
再見吧,我的愛土
寬待獨行者
·貴有“血色”·
貴有“血色”
以生命的形式呈現出來
從反思到自省想到的
“多”并不拒斥“一”
“村莊”的愛情
說“書蟲”
味兒
音樂電視應向深度進軍
湘西人
“注水肉”的聯想
偶發于一瞬的真情
·審慎與執拗·
文學評論與評論文學
審慎與執拗
穩實的批評品格
其勢難擋的兩個涌動
文學語言在本質上是反規范的
新情況,新處置
讀書雜談
自贊與他吹
人·死亡·權利
孤獨與共鳴
榮譽與業績
佚名與包裝
揳進一個“情”字
“絕人”與“人絕”
·自然之喚·
自然之喚
冬之旅
春之光
夏之郁
秋之朗
香山即景
瞥香山
一景二名
無言的曾侯乙
“諸葛廬”觀后
潭柘寺的故事
鈞魂
把個性帶入收藏
再到鳳凰
·心火傳遞·
作一點世紀反思
文化不文
心火的傳遞
勇于孤守
自我抗爭
羞怯·忘卻·透明
馬路上那盞燈
精神產品的上帝是誰
十個臭皮匠頂不了半個諸葛亮
未能書傳
香山盲藝人
進一步天地美
情歌
說“老年”
還是有點不滿足好
文藝改革隨想
收藏者的擁有
監督輿論及其他
視點厘定
聽歌
呀,無邊的涌動
閱讀
寫作
功夫在“身”外
覺民同志走了
松與石
靈山行
第七輯 雪鴻泥爪
未完的絮語
編輯插科
存目六篇
展開全部
賀興安文集-全三卷 作者簡介
賀興安男,漢族,1935年8月4日出生于湖北蒲圻(現赤壁市)趙李橋。
1949年畢業于蒲圻縣中。1952年畢業于湖北省實驗師范學校。1956年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后留系任教。1959年至1963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研究班學習。1964年至1980年,調新華社國際部工作,其間,1972年至1974年,在倫敦分社工作。1977年至1979年,在中共中央*著作編委會辦公室工作。
1980年至現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歷任《文學評論》編輯部副主任、主任、常務編委。主要著作有:專著《評論: 獨立的藝術世界》《楚天鳳凰不死鳥——沈從文評論》,散文集《非竹的印痕》,隨筆集《渴求對語》,評論《王蒙評傳》,參與合著《新時期文學與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