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農民工社區融合與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74044
- 條形碼:9787010174044 ; 978-7-01-01740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民工社區融合與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 本書特色
陸自榮、徐金燕*的這本《農民工社區融合與城 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論證社區融合指標“去經 濟維度”的合理性,設計社區融合測量的指標體系, 通過因子分析發現社區融合的四因子模型;指出公共 文化服務供給是公共文化服務參與的主要影響因素, 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參與程度和層次對農民工城市社 區融合有顯*作用,培育農民工城市社區歸屬感的著 力點在于完善的城市社區公共服務體系;提出建立農 民工為導向的城市公共服務模式,完善農民工終身教 育體系,改善農民工城市生存條件,轉變從業人員的 服務理念,消除農民工城市公共服務消費的疏遠感。
農民工社區融合與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遵循“融合理論分析、融合測量框架、三個群體社區融合狀況及受公共文化服務參與之影響的實證研究”這一邏輯展開。具體內容包括如下部分:一是探討了社區融合指標的“去經濟維度”以及指標的設計框架。系統梳理社會融合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社會融合連續統”概念并以此為基礎提出與融合理論相對應的個體和階層兩層次的融合測量指標體系;區分了“社區融合”與“社會融合”,指出“社會融合”中經濟維度的基礎地位和“社區融合”中“去經濟維度”的必要性,構建“去經濟維度”后的社區融合測量指標架構。二是利用調查數據對上述理論進行驗證。對社區融合進行因子分析,發現社區融合的四因子模型(交往信任、文化適應、地域認同、社區參與),證明社區融合“去經濟維度”的合理性。
農民工社區融合與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 目錄
農民工社區融合與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 作者簡介
陸自榮,男,漢族,生于1966年12月,湖南邵陽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121工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社區治理、社會發展理論。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省部級項目4項。出版學術專*4部,其中獨*2部。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在《社會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孔子研究》、《學術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或論點轉載10多次。 徐金燕,女,壯族。1978年12月生,廣西貴港人,湖南科技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南大學管理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組織與地方政府社會治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通訊評審專家。主持***課題1項,教育部課題1項,省級課題3項,其他課題5項;參與課題多項;在《學海》、《城市發展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部分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