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社區矯正個案點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450855
- 條形碼:9787501450855 ; 978-7-5014-508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區矯正個案點評 內容簡介
《社區矯正個案點評》對社區矯正個案進行了全面系統整理,包括女性罪犯社區矯正的危機介入模式,人性化矯正的真情感化,接納和理解是個案矯正的基礎,明確人性化矯正理念、促使矯正對象轉變等54個個案分析,每個個案分析又包括:基本情況、背景資料、存在問題、風險評估、矯正介入與方案、效果評估等內容。
社區矯正個案點評 目錄
個案2 女性罪犯社區矯正的危機介入模式
個案3 人性化矯正的真情感化
個案4 以助人為切人點 幫助矯正對象實現自助
個案5 傾情幫教 以情化人
個案6 昔日詐騙犯的“鳳凰涅槃”
個案7 強化社會支持 重新融人社會
個案8 接納和理解是個案矯正的基礎
個案9 啟發誘導 促進成長
個案10 昔日無知犯下罪行 今朝悔悟回報社會
個案11 法,成為他的好朋友
個案12 關愛,讓人生重新起航
個案13 管理為本 育人為上
個案14 依托兩個支點 發揮矯正效用
個案15 用勤勞的雙手重塑新的人生
個案]6 對癥下藥覓良方 因人施教出成果
個案17 動之以情 行之依法
個案18 對癥下藥 因人施教
個案19 矯正對象王英年的矯正過程
個案20 緩和家庭矛盾 實現助人自助
個案21 重樹生活信心 開創美好未來
個案22 強化認知與領悟 重塑自我
個案23 以人為本 開展人性化心理矯正工作
個案24 讓憂傷的淚不再流
個案25 社區矯正給予他第二次生命
個案26 依法教育改造 以人為本矯正
個案27 在探索方式上做文章 在矯正轉化上求實效
個案28 明確人性化矯正理念 促使矯正對象轉變
個案29 矯正對象陸永革的轉變過程
個案30 親情喚醒重刑犯 社區矯正顯成效
個案31 社區矯正帶他走向人生的新旅程
個案32 一位社區矯正對象的大轉變
個案33 細化矯正方案 實現矯正目標
個案34 強攻細教樹信心 破舊立新塑人生
個案35 掙脫心靈枷鎖 笑迎美好未來
個案36 愛心喚良知 陽光驅陰霾
個案37 寬嚴相濟 病樹發芽
個案38 誰說“朽木”不可雕
個案39 妙手回春醫病樹 攻心治本化頑石
個案40 社區矯正助失足少年迷途知返
個案41 打開塵封的心靈 喚回失落的人生——社會學理論在個案矯正中的應用
個案42 尊重接納矯正對象 實現助人自助
個案43 心理矯治使他恢復自信
個案44 社區矯正對象金小意的新生活
個案45 社區矯正使她絕處逢生
個案46 告別過去 走向明天
個案47 擺脫焦慮 煥發新生
個案48 克服自卑 面對生活
個案49 矯正認知偏差 再建人性之美
個案50 人際關系障礙的矯正
個案51 晚年映照夕陽笑
個案52 轉變認知偏差 重新融人社會
個案53 隱性濫藥者的浴火重生
個案54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青少年成長的溫馨港灣
社區矯正個案點評 節選
《社區矯正個案點評》: 個案8 接納和理解是個案矯正的基礎 一、基本資料 陳二成,男,1966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學歷,家有妻子和女兒,妻子在一家大型物流公司上班,女兒正在讀高中。家庭經濟狀況屬中等。兄弟姐妹較多,關系很好,相處融洽。陳二成利用職務便利收受財物合計人民幣90萬元。被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矯正日期自2007年12月起至2010年1月止。 根據《s市社區矯正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結合街道的實際,加大對非監禁刑罪犯的管理和教育改造工作,陳二成被納入社區矯正對象,接受社區矯正。2008年3月初經過甲街道司法所所長的介紹,社區矯正工作者**次和矯正對象陳二成接觸,通過交談,社區矯正工作者告知了社區矯正的有關規定,在社區矯正工作者的幫助下陳二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區矯正保證書上簽了名,建立初步關系。 一、問題分析與診斷 (一)理論視角 1.社會工作理論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在社區服刑的矯正對象主要是對自己所犯的罪錯進行反思,被判刑是人生的一大挫折,矯正對象可能會對自己曾經犯下的罪錯產生悲觀失望情緒。社區矯正工作者就必須要采取積極傾聽的方式來跟矯正對象接觸,通過積極的傾聽讓矯正對象感受到接納和理解,使得矯正對象加深對社區矯正工作者的信任感,而社區矯正工作者通過對矯正對象的有效傾聽,分辨出矯正對象的觀念、情感和行為,對其鼓勵、提供幫助與支持,肯定矯正對象的成就,提升其整合意識,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 2.社會互動理論的觀點。社會互動理論強調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溝通、理解及支持對個人的發展的重要性。伯吉斯、哈維格斯等人的活動理論也強調,社會互動對每一個人都有同等價值。個人的角色建立在工作、婚姻和與社會聯系及社團參與的基礎上,如果失去工作和社交活動,又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角色或建立新角色。這種情況無論是自愿還是被迫,*后終將導致其放棄身份,社會價值及自我形象也會變得模糊。作為被假釋在社區接受矯正的罪犯,其社會價值及自我形象都比較模糊,對于自己究竟應該定位在何處的問題上可能會存在誤區,所以社區矯正工作者應在這方面對其進行需要評估。 ……
社區矯正個案點評 作者簡介
連春亮,男,漢族,生于1965年,河南省禹州市人。先后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教授、司法行政管理系副主任。1987年在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任教至今,主要從事法制心理學、監獄學、社區矯正和刑事法學研究。先后在《河南大學學報》、《河南社會科學》、《中國監獄學刊》、《犯罪與改造研究》、《中國司法》、《山東警察學院學報》、《四川警察學院學報》、《許昌學院學報》、《南都學壇》等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90多篇,其中有2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全文轉載;出版專著(合著)10部,主編、副主編教材14部,參編教材5部;主持或參與省部級研究課題8個,獲得廳級以上獎勵15項。2005年被評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社會兼職主要有:河南省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監獄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河南省青少年研究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河南省公務員招錄考試與測評面試考官。出版的專著和教材主要有:《剖析罪犯心理的藝術》(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兩人合著)、《罪犯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四人合著)、《罪犯心理矯治策論》(華文出版社2004年版,獨著)、《犯罪心理學教程》(中原農民出版社2005年版,兩人合著)、《社區矯正概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人文關懷下的罪犯心理矯治》(群眾出版社2006年版,兩人合著)、《行刑與罪犯矯治社會化研究》(群眾出版社2007年版,合著)、《基層法律服務教程》(群眾出版社2008年版,主編)、《社區矯正的理論與應用技術》(群眾出版社2010年版,主編)、《社區矯正的理論與實務》(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年版,主編)、《犯罪心理學》(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年版,副主編)、《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實務》(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年版,兩人合著)、《社區矯正工作規范》(群眾出版社2013年版,主編)、《社區矯正學教程》(群眾出版社2013年版,主編)、《社區矯正個案點評》(群眾出版社2013年版,主編)、《罪犯矯正形態論》(群眾出版社2014年版,三人合著)、《罪犯矯正模式論》(群眾出版社2014年版,兩人合著)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