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路上大工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27272
- 條形碼:9787567127272 ; 978-7-5671-272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新路上大工匠 本書特色
寄托著助推中國整體國力大躍升的工匠和工匠精神,必須有高立意、大境界,必須超越單純經濟學視野,而聚焦于中國在人類文明和世界歷史中的長遠定位:新時代呼喚的工匠和工匠精神必須服務于從根本上改變刻寫在蘋果手機背后的“美國設計、中國組裝”的局面,創新而不只是守成,想象而不只是經驗,動腦而不只是動手,思想而不只是技能,才是中國當下乃至未來需要的大工匠!
本書選擇了上海大學十位卓有成就的教授和研究員,展示了他們鍥而不舍、終成佳績的過程和貢獻之片段。把他們譽為“大工匠”,意在表達對中國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所急需的人才和仍然有待破題的創新體制建設之有限理解、無限期待。他們懂理論、有技術、能思想、會管理,*重要的共同標志是拿出了得到行業認可的產品包括專利。他們既不是傳統意義上只會精工細作的匠人,也不是歷史上只會坐而論道的書生,不是專為解決細節問題而生的“程序猿”,也不是有所發現但只為完成KAI的“教書匠”,而是將眼光瞄準人類未來,關注世界大格局,把握自己所在領域的大方向,探尋技術發展的新路徑,并成功地把自己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在“產學研”全流程中融為一體,達到文理相通的新型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是名副其實的能把對世界的想象變成現實世界的大工匠!
所以,本書意旨所歸不在于展示個人,不在于展示某個大學校園中的小群體,而在于力圖為支撐起這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大國身姿的無數中國大工匠樹一組象征,立一尊群雕,譜一串音符!
創新路上大工匠 內容簡介
他們既不是傳統意義上只會精工細作的匠人,也不是歷史上只會坐而論道的書生;他們既不是專為解決細節問題而生的“程序猿”,也不是有所發現但只為完成教學計劃的“教書匠”。
他們是將眼光瞄準人類未來,關注世界大格局,把握自己所在領域的大方向,探尋技術發展的新路徑,并成功地把自己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在“產學研”全流程中融為一體,達到文理相通的新型科學家和工程師。
他們是名副其實的能把對世界的想象變成現實世界的大工匠!
創新路上大工匠 目錄
前言 中國需要大工匠 顧駿/ 001
一、工匠背后是國家命運/ 002
二、世界走在拐點上/ 005
三、大國需要大工匠/ 010
**章 國家戰略與萬眾創新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顧駿/ 015
一、科技創新與國家地位/ 017
二、中國科技創新的篳路藍縷/ 018
三、科技創新中國家作用的演進/ 024
四、科學與技術聯姻對國家的要求/
026
五、優勢與短板,科技創新中國家的自覺/
028
六、創新成果引發的利益沖突/ 033
七、“雞與蛋”,長遠看待“國有資產”/
035
八、讓創新者愉悅/ 038
第二章 激流險潭,且看無人勝有人
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羅均/043
一、無人真比有人厲害?/ 043
二、上海大學無人艇從何處駛來/ 044
三、站在黃浦江畔,遙望祖國遼闊海岸線
/ 046
四、無人艇何以不需要人?/ 047
五、無人艇何以勝過人?/ 048
六、小有小的難處 / 055
七、“小白”與“精海爸爸”/ 057
八、青春在創新中激蕩 /060
九、瞄準國際先進水平,走自己的路 /
061
十、從中國機器人到機器中國人 /
063
十一、年輕工程師創新的動力在哪里?/
065
第三章 大數據需要大思想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 郭毅可/067
一、創新就是好玩/ 067
二、創新,創意,創業,原來是這樣的關系/
071
三、概念創新如何直接提升國家實力?/
073
四、創新怎么玩?/ 075
五、給彭麗媛的禮物:創新和創意如何走到一起 / 076
六、全球大數據走到哪里了? / 078
七、中國處于大數據產業鏈哪一環? /
079
八、中國能否“安安穩穩做中游”? /
082
九、中國在數據科學領域如何再上一步?/
084
十、如何讓機器更像人? / 085
第四章 材料基因自有創新密碼
上海大學 羅宏杰/ 087
一、中國如何贏得“瓷國”美名?/
087
二、由陶至瓷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089
三、創新也需要講原則?/ 090
四、從發現到發明,創新經歷了怎樣的轉變?/ 093
五、材料何以也要講基因? / 095
六、如何找到材料的基因?/ 096
七、材料基因,中國在世界上占據什么地位?/ 098
八、再現自然過程也是創新嗎? /100
九、如何做一個“既能又巧”的大工匠?
/101
第五章 補心更需別出心裁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肖俊杰/
105
一、如何讓跳不動的心臟復蘇?/ 108
二、心臟修復有何妙招?/ 110
三、“心臟修復”的活好干嗎? /112
四、內源性修復之一:中國發明的路徑?
/ 114
五、內源性修復之二:上海大學還有企圖?/
116
六、內源性修復之三:上海大學專家還有涉獵?/ 117
七、外源型心臟修復:國外在干什么?/
119
八、癌細胞還能提供心臟修復的靈感?/121
九、上天真會眷顧有心的創新者? /
123
十、創新者如何定義創新? / 124
十一、心臟修復,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有多大距離?/ 125
第六章 為“云”底下私密與開放的悖論解方程
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張新鵬/ 129
一、私密與開放可以兼得乎?/ 130
二、搭建跨越私密與開放的橋梁 /
133
三、道理簡單,用途不簡單/ 135
四、創新就是先想到 / 136
五、創新是共同體的事業 / 137
六、密文域數據處理雙向發力 / 138
七、圖文域數據處理,中國處于什么位置?/
140
八、算法也是創新嗎?/ 143
九、創新算法,超越算法/ 145
十、創新動力來自自我實現 / 147
第七章 在意外中享受化合而成的樂趣
上海大學理學院 許斌 / 149
一、藥物是怎么煉成的?/ 151
二、化學家在新藥創制中干什么? /
152
三、藥物是如何產生療效的?/ 155
四、化合物設計有哪些基本環節? /
156
五、化學家如何修飾藥物骨架? /
158
六、化學家如何構建化合物骨架?
/159
七、化學家如何建設化合物庫? /161
八、上海大學化合物庫有什么特點?
/164
九、藥物研制,學科如何協同? /
165
十、好玩的化學,好玩的化學家 /
167
十一、中國化學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 170
十二、化學家創新動力的來源 / 171
第八章 產學研一體化道路上的“超導”路徑
上海大學理學院 蔡傳兵/ 175
一、迎戰超導材料高門檻/ 176
二、匠心獨運超導材料研發 / 178
三、厚積薄發博采眾長定方向 / 180
四、低高溫和物理化學方法超導技術 /
181
五、篳路藍縷的超導帶材產業化 /
185
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187
七、性價比乃產業化關鍵的關鍵/ 188
八、超導領域里中國的跑道 /191
九、產學研中的困惑和難題/ 192
十、創新動力來自追求走自己的路
/196
第九章 為音視頻傳輸立中國規矩
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王國中/ 199
一、中國標準中國造/ 200
二、AVS:音視頻傳輸先要做成“奶粉”/ 202
三、音視頻壓縮:用數學欺騙眼睛 /
204
四、算法需要工程實驗證明 / 208
五、產業化:從標準到應用 / 211
六、突破知識產權的瓶頸 / 212
七、善學勤思才能有所創造 / 213
八、音視頻技術,中國處在什么位置?/
214
九、創新也可以“套公式” / 216
十、工程師對創新不失理智的態度 /
217
第十章 納米研發:小尺度背后的大體制
上海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施利毅/ 219
一、納米是一個技術鏈概念 / 220
二、四處現身的納米 / 222
三、小的是活潑的 / 223
四、“非驢非馬”的雜化涂料 / 224
五、不通又通的“壓敏陶瓷”/ 226
六、充滿設計感的納米研發 / 228
七、上海大學納米研究的長項與短板 /
230
八、納米研發,中國還不盡如人意 /
231
九、大學科技園作為協同平臺 / 234
十、在為別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大價值 / 236
第十一章 管理好創新的發動機
上海大學 金東寒/ 239
一、上海建科創中心路在何方? /
241
二、技術也是產品嗎? / 242
三、知識應該如何管理? / 243
四、工程師創新的動力來自哪里? /
246
五、突破老辦法也算創新? / 247
六、工程師也是手藝人? / 248
七、愛學習與當工程師,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250
八、博士就不能干“低層次的活”? /
251
九、未來工程師從何入手學會創新? /
254
第十二章 中國大工匠:從跟隨到引領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顧駿 / 257
一、中國高速發展必有道理 / 258
二、中國難題:走出自己的路 / 260
三、謎一樣的中國 / 263
四、現代科學技術創新的結構 / 265
五、中國技術創新源遠流長/ 270
六、中國技術創新的文化優勢 / 272
七、中國科技創新的文化瓶頸 /275
八、鳳凰涅槃,中國大工匠引領世界的態勢
/ 280
后記/
283
展開全部
創新路上大工匠 作者簡介
顧 駿: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大國方略”系列課程策劃人,長期從事當代中國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遷研究,擔任國家民政部等黨政部門決策咨詢專家、中央電視臺等各類媒體的特約評論員,為《中國教育報》《中國經營報》等十多家報紙雜志撰寫時政評論,擔任“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主題演繹深化工作小組”創意策劃專家、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專家。著有《人·仁·眾:人與人的智慧》《猶太智慧:創造神跡的人間哲理》《傳統中國商人智謀結構》《猶太商人的智慧》《流動與秩序》《活力與秩序》《和諧社會與公共治理——顧駿時評政論集》《大國方略——走向世界之路》等,主持各類課題20余項。曾獲上海市第五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2002—2003)一等獎、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02—2003)內部探討優秀成果獎、上海市第十一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通俗讀物(著作類)一等獎等。2015年度獲評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提名。
作者:在國際上有重大學術影響力和卓越科研成就的教授和研究員,各院系的領軍人物。顧駿、羅均、張新鵬、郭毅可、羅宏杰、肖俊杰、許斌、蔡傳兵、王國中、施利毅、金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