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發展的縣域之路:以荊縣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70046
- 條形碼:9787010170046 ; 978-7-01-01700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享發展的縣域之路:以荊縣為例 本書特色
堅持共享發展不僅是指導當前我國改革開放的“
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且是其落腳點和歸屬點。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堅持共享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具體體現。中共十七大之后,在繼續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得到了高度重視并全面加快推進。經過十多年的趕超式改革實踐,取得了顯*成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制度和機制得到確立并逐步健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明顯縮小;政府的財政支出結構在優化,各項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比例增大,增速快于同期的財政增長;民生工程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亮點;等等。當前,伴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到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正在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望上漲到新高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升級換擋”,基本公共服務范圍需要拓展,標準需要提高,方式需要優化。另一方面,也面臨新的挑戰,尤其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財政壓力增大,同時國際范圍內的經驗和教訓值得關注,需要堅持普惠性、;尽⒍嘣涂沙掷m的改革方向。因而,需要我們回顧過去,及時總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各項制度和機制;*需要我們清醒透視當前的國內外發展形勢,把握未來的發展大趨勢,按照堅持“共享發展”的新理念,指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的完善和機制創新。
郝國慶編*的《共享發展的縣域之路--以荊縣為例》的切入點、側重點不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本政策框架構建問題,而是當前改革實踐進程中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趨勢。在研究方法上圖做到把實證研究與文獻研究和比較研究相結合,尤其是借鑒吸收了西方現代福利理論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一些思想和研究框架。本書選取了一個普通的縣為對象進行了實證研究,具體剖析了該縣近些年來在義務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幾個方面的均等化改革實踐,收集概括了一些具體的做法,總結了一些經驗,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議。
共享發展的縣域之路:以荊縣為例 內容簡介
本著作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由緒論、正文和結論三大部分組成,共有七章:**章緒論;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綜述;從第三章到第六章,是實證研究的內容,分別具體論述了義務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和社會保障四個方面的改革進展、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改革趨勢和對策建議等;第七章 基本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著作的切入點和側重點是當前改革實踐進程中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趨勢。在研究方法上力圖做到把實證研究與文獻研究和比較研究相結合。本著作選取了一個普通的縣為對象進行了實證研究,具體剖析了該縣近些年來在義務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幾個方面的均等化改革實踐,概括了一些具體的做法,總結了一些經驗,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議。 本著作的而研究有助于關注改革進程中的新需求和新問題,及時總結經驗,為改革實踐提供若干具體方案和路徑選擇,并提高改革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堅持和體現“共享發展”的理念。
共享發展的縣域之路:以荊縣為例 目錄
**章 緒論一、研究背景(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中的基本經驗與新問題需要及時總結(二)“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和新的發展階段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新的要求(三)世界范圍內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學習和借鑒二、選題意義(一)實踐意義(二)理論意義三、研究思路、內容框架與基本概念界定(一)研究思路(二)內容框架(三)基本概念界定四、研究樣本與研究方法(一)研究樣本介紹(二)研究樣本的合適性(三)研究方法五、創新與不足(一)若干創新(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綜述一、理論基礎(一)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理論(二)現代社會福利理論(三)公民權利保障與公平正義理論(四)中國特色的相關概念和政策理論二、研究現狀綜述(一)有關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增長與政府體制轉型問題的研究(二)有關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方面的研究(三)有關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方式創新方面的研究(四)有關民眾參與和民眾需求滿足提高方面的研究(五)有關環境變化與制度變遷方面的研究(六)簡要述評
第三章 義務教育的均等化一、荊縣教育公共服務的基本情況(一)學校和學生數量(二)教師隊伍(三)教育主管部門(四)教育均等化總體進展情況二、縣級義務教育服務需求與政府教育服務職責(一)當前義務教育服務需求(二)法律和政策對縣級政府教育服務的職責要求(三)縣政府和主管部門履行教育服務職能目標三、荊縣推進教育均等化的主要措施與進展狀況(一)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推進辦學條件的均等化(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資源的流動和均衡配置(三)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保障教育均等化的核心環節(四)實施“義務教育關愛工程”,保障弱勢群體接受義務教育權利(五)實施“校園安全工程”,滿足新的教育服務需求四、荊縣義務教育均等化的保障機制(一)多渠道教育的投入機制(二)教育督導和監督機制五、總結與啟示(一)基本成就和可借鑒內容(二)新問題與對策思考
第四章 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和內容(一)總體目標(二)主要內容(三)基本特征二、荊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設施和隊伍建設狀況(一)文化設施網絡建設現狀(二)文化隊伍建設狀況(三)文化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四)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對策三、荊縣農村公共文化消費和需求均衡狀況(一)公共文化消費特點和文化需求現狀(二)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三)需求與供給的均衡情況(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四、荊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和運行機制(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基本要求(二)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方式和實際運行(三)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四)創新服務供給方式的對策建議五、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保障機制(一)組織保障(二)經費保障機制(三)文化管理體制保障六、總結和啟示(一)公共文化均等化的推進要堅持政府主導與群眾主體地位相結合(二)堅持公共文化服務內容上的標準化要求與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相結合(三)堅持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的政府與市場相結合(四)堅持農村文化服務工作隊伍建設專兼結合(五)堅持公共文化建設的文化功能與經濟社會多項功能相結合
第五章 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一、荊縣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實踐進展與改革要求(一)三級體系建設(二)存在的新問題(三)均等化目標下的進一步改革要求與趨勢二、荊縣實施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做法與經驗(一)實施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目的意義(二)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三)有效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創新做法(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措施三、荊縣健全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實施狀況與完善建議(一)“新農合”的實施及其成就(二)存在的新問題(三)完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若干對策思路四、荊縣優化公共衛生服務方式的做法(一)優化服務方式的重要意義(二)優化服務方式的基本要求(三)優化公共衛生服務方式的做法(四)完善服務考評體系五、荊縣健全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保障(一)人才隊伍保障(二)財政投入保障六、總結和啟示(一)加快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機遇(二)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堅持公益性原則,同時積極創新服務供給方式(三)政府財政投入是保障醫療事業公益性的必要條件(四)合理劃分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類型及職責,形成分工合作的科學體系
第六章 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一、荊縣農村社會救助服務均等化實踐進展狀況(一)建立和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二)提升全覆蓋救助標準(三)逐步提高社會救助服務水平(四)拓展住房保障服務(五)加強監督管理二、荊縣農村養老服務均等化實踐進展狀況(一)養老公共服務逐步得到加強(二)以縣社會福利院為窗口開展創新實驗(三)推進農村養老服務方式創新三、荊縣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懷服務實踐進展(一)強化政府對留守兒童的公共服務職責(二)搭建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平臺和機制(三)構建留守兒童社會救助體系四、總結和啟示(一)轉型時期的政府將面臨越來越繁重的社會保障服務任務(二)做好社會保障服務需要構建多元治理體系(三)注意加強社會保障領域的廉潔和監督(四)政府的社會保障職能需要協調統
第七章 基本結論與政策建議一、研究的基本結論(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踐進展,不僅取得了顯著成效,而且具有深遠的意義(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路徑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三)建立和完善了有效推進工作的壓力和動力機制(四)公共服務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創新能力普遍提高(五)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中還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二、政策建議(一)堅持效率與公平兼顧,防止改革出現傾向性偏差(二)堅持兼容并蓄,積極借鑒吸收世界經驗和教訓(三)在公共服務中處理好公益性與市場化的關系(四)加快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完善投入保障機制(五)擴大社會群眾民主參與(六)進一步優化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七)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三、堅持共享發展的新機遇
附錄:荊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狀況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共享發展的縣域之路:以荊縣為例 作者簡介
郝國慶,男,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碩士,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