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學說史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98773
- 條形碼:9787516198773 ; 978-7-5161-987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語法學說史論 本書特色
謝曉安、亢世勇*的《語法學說史論》在評論現有的“語法名*·時序”語法學說史體系的基礎上,構筑了“語法單位·時序”語法學說史體系。論述了只有兩種體系互補并行,才能顯現出語法學說發展的歷程。按照“語法單位·時序”語法學說史體系描寫和評論了各個層級上的部分語法單位研究的發展軌跡和語法分析方法的發展軌跡。按“語法單位·時序”
語法學說史體系評論了部分名*。
語法學說史論 內容簡介
本書在評論現有的“語法名著·時序”語法學說史體系的基礎上,構筑了“語法單位·時序”語法學說史體系。論述了只有兩種體系互補并行,才能顯現出語法學說發展的歷程。按照“語法單位·時序”語法學說史體系描寫和評論了各個層級上的部分語法單位研究的發展軌跡和語法分析方法的發展軌跡。按“語法單位·時序”語法學說史體系評論了部分名著。
語法學說史論 目錄
**部分 兩種不同的語法學說史體系**章 關于漢語語法學說史研究的思考一關于語法學說史著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如何使漢語語法研究精密化、科學化(二)對原著準確的理解(三)全面、準確地把握語法學發展中的事實(四)語法著作的名稱、作者、出版者、出版時間(五)使語法學說史研究科學化二關于進行多角度研究、建設多樣性的漢語語法學說史1本系(一)目前的研究角度和體系(二)進行以語法單位為綱、以時間為目的研究,建立“(語法)單位·時序”體系的語法學說史(三)進行著名語法學家的語法思想研究,建立“著名語法學家語法思想·時序”體系的語法學說史第二章 關于漢語語法學說史研究的再思考一“時序”是語法學史科學性的基礎二重視描寫分析論述初版著作,正確處理初版著作與修訂版著作的關系
第二部分 “語法單位·時序”體系對一些主要語法單位所作的描寫、分析和評論第三章 從西方語言學的產生與發展看漢語語法學產生遲緩的原因一對語言材料的廣泛收集和整理二相關科學的影響和帶頭學科的推動三東、西方學者思維方式和學術環境的差異四研究對象自身結構特點的不同第四章 五四運動與現代漢語語法學的興起第五章 20世紀的形容詞學說一術語·定義·辨認二構造三范圍分類四用法第六章 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短語學說的發展一定義和范圍二功能三結構第七章 20世紀語法學句子觀的發展一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以結構(具備主謂成分)為主,兼顧意義(表達完整的意思)(二)以意義為主,兼顧結構完整和語音特征二20世紀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一)以結構完整為主,兼顧結構的獨立與作用(二)意義完整、結構獨立、結構完整并重(三)以聽話人聽得懂而且滿意為主,并強調語言環境對句子的決定作用三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四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五20世紀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第八章 “句子成分”新探——兼論句子分析一漢語語法學“句子成分”研究的述評二“句子成分”新說三句子分析第九章 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的復旬學說一術語·定義·范圍二結構·分類三分析方法第十章 試論“依句辨品”是一種輔助性的詞的歸類標準一《文法》的詞類是以意義為標準劃分的二《文法》并沒有用“依句辨品”給詞分類三“依句辨品”是給詞歸類的四“依句辨品”是一種輔助性的歸類標準第十一章 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的單句分析方法一1920年至1923年二1924年至20世紀30年代初期三20世紀40年代四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第十二章 《中國文法要略》和《漢語語法論》的句子中心析句法第十三章 20世紀40年代前的句型思想一上位句型(一)*上(高)位句型(二)次上(高)位句型二下位句型第十四章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走向一未來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走向——向應用型發展二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一)語義問題(二),詞類問題(三)句型問題(四)語用問題
第三部分 “語法單位·時序"體系對語法著作,語法觀點所作的評論第十五章 頗有創見力的一部語法專著——評易作霖的《國語文法四講》一構建重句法的語法學框架二繼承與創新并舉,用“重”分析法分析擴張復句、短語、二重合義側三用語義解釋“變式句”四分析副詞附加語的語義,給副詞附加語分類,描寫副詞附加語的排列次序第十六章 20世紀前半葉漢語語法學的變換分析——兼評《漢語語法叢書·序》中的一個觀點
展開全部
語法學說史論 作者簡介
謝曉安,男,1935年出生于廣東,195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后進入蘭州大學工作至今,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致力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尤其是語法學史研究,用力最多,成果最多。亢世勇,男,1964年出生于陜西,1995年研究生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專業,獲得文學碩士學位。現為魯東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山東省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重點學科、山東省語言資源開發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國家語委漢語辭書研究中心學術帶頭人。主要致力于現代漢語語法、詞匯以及中文信息處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