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不完整的家-在破碎愛情里找回完整的自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91836
- 條形碼:9787550291836 ; 978-7-5502-9183-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完整的家-在破碎愛情里找回完整的自己 本書特色
面對出軌與背叛,你在憤怒、悲傷之余,面對迷茫的未來,或許會有各種妥協。
也許是自己不好,用自責來掩蓋真正的問題所在,卻不知不覺讓自己陷入了更痛苦的自卑;也許是太愛對方而無法離開。感情依附,并不是愛,有可能只是不了解自身真實需求時退而求其次的庇佑。擔心單親家庭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其實阻礙孩子身心發展的,并非破碎的家庭,而是父母自我的不完整。
每一段關系的結束,都是需要被哀悼的,但傷痛也需要你自己包扎與調理。唯有經過這樣的歷程,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與愛。
作者胡可歆,與你有著相同的經歷。身為心理咨詢師的她,選擇正視自己的情緒,積極地自我療愈,走出傷痛。現在,她把這段找回完整自我的旅程分享給你,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做出*適合的選擇,涅槃重生。
不完整的家-在破碎愛情里找回完整的自己 內容簡介
無論我會成為什么樣子,都遠比我現在可以想象的還要好。
---喬?維泰利
你以為,你深深地愛著他。你以為,就是因為我愛他,所以我才這么痛苦;而愛情本身就包含了巨大的痛苦。我想,你誤解”愛”了。
創傷與失落,是人生中都得面對的一個重要主題。
這是一本給從破碎的愛情關系中,重新找回自己的書。
當離開一段關系時,都會有著“受害者”所面臨的負面情緒:憤怒、懊悔、受挫、孤獨、寂寞。這樣的情緒,有時如狂風暴雨有時卻無聲無息站上心頭。不知怎么了,很多時候無法傾訴,也找不到答案。
身為心理咨詢師的作者,以自身、他人的經歷,給讀者一段重新探索關系的旅程。在下一段關系來臨前,那是一段找尋自己、了解自己、進而擁抱自己的過程。如何找到痛處的源頭,如何發現愛的真面目,如何縮短低潮期,如何面對失去愛的未來,如何確認那是我們所愛。在書中,在愛的關系里,可能會遇到的,外遇、劈腿、謊言和不信任,她將帶領我們找到指引。
不完整的家-在破碎愛情里找回完整的自己 目錄
推薦序靈魂深處的覺醒Ⅴ
前言療愈,一場獨一無二的旅程Ⅶ
01 / 完整家庭的困惑
一個人即是圓滿
關于離婚的常見困惑
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做必要的事,讓幸福如影隨形
與其問“那怎么可能”,不如問“如何使其可能”
02 / 創傷的療愈
調整你對情緒的認識
你的想法造成你的情緒
安全感的重建是創傷療愈的基礎
療愈是獨一無二的旅程
未成熟的寬恕——不被允許存在的憤怒
03 / 直面外遇
親愛的,你沒有瘋
遭逢配偶外遇后的常見情緒
你只能看見你準備好要看見的事物
認識自己
設定你的底線,并盡全力執行它
你是行動者,而非受害者
04 / 留下還是離去
你的伴侶是否有改變的意愿及可能
雙方都有誠意的復合
果斷放下傷害性關系
我的底線與我的選擇
05 / 愛•謊言•關系中的外遇
謊言其實與權力和控制有關,無關于愛
進化心理學如何看待外遇
用生理學解讀“情欲”這回事
不同社會文化對“外遇”的有趣解讀
三種不同意識層次的愛
06 / 顧全與保護孩子
轉變為合作的“伙伴父母”
孩子并非你或對方的延伸
家庭中的情緒氛圍比物質環境重要
前離婚期對孩子的關照和幫助
調整與復原時期對孩子的關照和協助
無法成為伙伴父母的情況
新伴侶與重組家庭
所有這一切的關鍵:自我療愈,成為完整的你
不完整的家-在破碎愛情里找回完整的自己 作者簡介
胡可歆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碩士。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兼任臺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臨床心理師。擅長心理創傷的療愈、情緒調節、愛情與兩性關系等領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