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前言
1 緒論1.1 城市更新與城市用地再開發1.1.1 城市發展與城市更新1.1.2 城市更新內容與方式1.1.3 城市用地再開發1.2 城市用地再開發發展概況1.2.1 國外的相關理論與實踐1.2.2 我國的研究和實踐1.3 城市用地再開發與交通問題1.3.1 城市用地再開發與交通問題的經典案例1.3.2 城市用地再開發對交通影響的兩面性1.4 本書的內容和結構
2 用地再開發下交通擁擠機理2.1 交通擁擠機理研究現狀2.1.1 交通流和交通系統層面2.1.2 交通與土地利用關系層面2.2 用地再開發的內涵2.2.1 用地再開發的動因2.2.2 用地再開發的特征2.2.3 用地再開發的流程2.3 用地再開發與交通系統的協同2.3.1 城市用地與交通系統的要素關聯2.3.2 土地利用變化與交通系統的相互作用2.3.3 用地再開發對交通系統的影響因素2.4 用地再開發對交通系統的影響途徑2.4.1 交通生成階段2.4.2 交通分布階段2.4.3 交通方式選擇階段2.4.4 路線選擇階段2.5 用地再開發對交通系統的影響結果2.5.1 對出行特征的影響2.5.2 對交通狀態的影響2.5.3 對交通擁擠的影響2.6 用地再開發下交通擁擠成因分析2.6.1 交通供需關系方面2.6.2 用地再開發方案合理性方面2.6.3 規劃與管理機制方面
3 面向用地再開發的交通擁擠管控策略3.1 交通擁擠管理策略研究現狀3.2 用地再開發下交通擁擠管理目標與內容3.2.1 用地再開發下交通擁擠管理目標3.2.2 用地再開發下交通擁擠管理內容3.3 考慮交通發展的用地再開發規劃管理3.3.1 用地與交通一體化規劃制定策略3.3.2 再開發用地規劃實施管理策略3.4 用地再開發下交通供需平衡管控3.4.1 交通供給管理與控制策略3.4.2 交通需求管理與控制策略3.5 面向用地再開發的交通擁擠管理系統構建3.5.1 管理系統目標和要素3.5.2 管理系統框架和流程3.5.3 管理系統的幾個關鍵技術
4 面向用地再開發的交通需求分析模型4.1 現有交通需求分析模型評述4.1.1 用地再開發下交通需求預測分析特點4.1.2 現有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及存在問題4.2 土地—交通一體化模型框架4.2.1 土地—交通一體化模型概述4.2.2 基于用地再開發的一體化模型的構成4.2.3 多層綜合交通模塊的構成4.3 客運模型的選取與改進4.3.1 客運模型概述4.3.2 區域客運模型4.3.3 城市客運模型4.4 貨運模型的構建與完善4.4.1 貨運模型概述4.4.2 區域貨運模型4.4.3 城市貨運模型4.5 交通時空分配模型的處理4.5.1 時間分配方法4.5.2 空間分配方法4.6 模型之間關聯與開發4.6.1 模型關聯4.6.2 模型開發
5 用地再開發規劃階段交通擁擠預檢5.1 交通擁擠的預檢方法5.1.1 目的和意義5.1.2 基本流程5.1.3 關鍵技術5.2 交通狀態及擁擠程度分析指標5.2.1 基礎指標選取5.2.2 主體指標確定5.2.3 輔助指標構建5.2.4 指標計算方法5.3 交通狀態及擁擠程度影響評價指標5.3.1 評價指標概述5.3.2 綜合指標構建5.4 用地再開發交通合理性分析閾值5.4.1 評價指標分級閾值5.4.2 合理性判定標準
6 用地再開發實施階段交通影響分析6.1 現有交通影響分析及存在問題6.1.1 交通影響分析方法的起源及在我國的發展6.1.2 存在的主要問題6.2 交通影響分析特點與流程再造6.2.1 特點與要求6.2.2 流程再造6.2.3 啟動閾值6.3 面向用地再開發的準備工作技術6.3.1 影響范圍確定方法6.3.2 交通需求預測方法6.3.3 用地與交通系統評價6.3.4 其他技術處理方法6.4 面向用地再開發的影響分析內容6.4.1 影響分析方面6.4.2 影響分析指標6.4.3 影響程度確定6.5 面向用地再開發的交通改善和建議6.5.1 選址階段的交通改善和建議6.5.2 報建階段的交通改善和建議
7 用地再開發與交通擁擠治理策略應用7.1 應用背景簡介7.2 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模型(MSTM)簡介7.2.1 模型結構7.2.2 模型基于的網絡與數據7.2.3 模型的效果檢驗7.3 再開發方案設計7.3.1 再開發區域和數據7.3.2 再開發方案生成7.4 交通影響分析7.4.1 對總體出行特征的影響分析7.4.2 對交通總體狀態的影響分析7.4.3 對交通擁擠狀態的影響分析7.5 交通合理性評價7.5.1 交通狀態的影響評價7.5.2 交通合理性判定7.5.3 判定結果分析與后續完善7.6 方案的實施管理
附件1 圖片索引
附件2 表格索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