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外交密檔:第三卷:中英外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44612
- 條形碼:9787511544612 ; 978-7-5115-446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外交密檔:第三卷:中英外交 本書特色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重點選題獲2016年度國家出版基金收錄了大量散佚在國外的珍貴的原始資料使中國共產黨用外文對外進行新聞傳播的歷史提前到了1930年本套圖書獲得2016年國家出版基金。 本套圖書入選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重點選題。 《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外交密檔》系列叢書首次以“外交”的視角,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收錄了以往很少被關注的德國、意大利、印度等國與中國的外交史料。客觀真實地反映了二戰(zhàn)中,中國與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印度等國的外交,為學者研究提供了寶貴可靠的研究資料。
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外交密檔:第三卷:中英外交 內容簡介
本套書共分為十卷。系統(tǒng)、全面地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外交密檔進行了科學整理, 廣泛輯錄了抗戰(zhàn)時期民國政府與英、美、法、德等國家官方交往的文件, 有政府聲明、宣言、協(xié)定、照會、密函等檔案文獻, 其中有大量檔案系首次公開發(fā)展, 也包含了大量翻譯各國尚未公開的外交文件及檔
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外交密檔:第三卷:中英外交 目錄
**章 一般交涉
一、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與英外長艾登晤談關于如何援助中國及召集咨
詢委員會等問題之談話情形電
二、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與英外長艾登晤談關于如何援助中國等問題之
談話情形電
三、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與英外相晤談關于如何防止德、意、日三國樞
軸強化等問題之談話情形電
四、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與英外次賈德干晤談關于英政府對遠東政策等
問題之談話情形電
五、立法院長孫科、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與英外長等商談關于財政援助
及英日妥協(xié)等問題之談話情形電
六、立法院長孫科、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訪英首相承告英政府對我財政
援助具體辦法正在研究中電
七、立法院長孫科、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呈蔣委員長請從中斡旋以利英方派員赴蘇進
行商務談判電
八、外交部長王寵惠自重慶呈蔣委員長報告與卡爾大使晤談關于勸英政府對日采取積極
政策等問題之談話情形電
九、駐蘇大使楊杰自莫斯科呈蔣委員長報告其參部對委員長所提以義勇軍助華等問題之
答復情形電
一〇、蔣委員長自重慶致駐英大使郭泰祺囑設法策動英政府邀請中國或其他遠東國家
參加任何抵制侵略之團結電
一一、蔣委員長自重慶致駐英大使郭泰祺囑向英政府探詢英、法以后對遠東之政策能
否固守國聯(lián)盟約會員國之立場電
一二、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呈蔣委員長報告與英外次賈德干密談關于中國是否參戰(zhàn)
等問題之談話情形電
一三、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呈蔣委員長報告晤英外次賈德干承告英國對國際公約及國
際聯(lián)盟各項決議當始終履行并表示不忽視與美國在遠東采取平行動作電渝
一四、駐其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與英外次晤談關于請英方向日、意警以阻止
偽政權之成立等問題之談話情形電
一五、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英方對偽組織之態(tài)度電
一六、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英駐日大使對南京偽政權成立事已向日政
府有所表示電
十七、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英外長為南京偽組織事允即前往上議院作
一簡單聲明表示對遠東政策及對中國合法政府之態(tài)度均無變更電
十八、蔣委員長自重慶致駐英大使郭泰祺囑代致賀邱吉爾組閣電
一九、蔣委員長在重慶接見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訂論中英兩國合作問題談話記錄
二〇、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呈蔣委員長報告與英外長暗談關于勸導印度及派遣訪問
團來華等問題之談話情形電
二一、蔣委員長在重慶接見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討論中、英、美三國同盟及派遣軍事與
經濟使節(jié)團來華等問題談話記錄
二二、蔣委員長在重慶接見英國駐華大使卡爾續(xù)商中、英、美合作問題談話記錄
二三、蔣委員長自重慶致駐英大使郭泰祺囑積極進行中、英、美合作方案電
二四、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呈蔣委員長報告宋子文特使尚未轉來中、英、美三國合
作方案電
二五、蔣委員長在重慶接見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討論中英軍事合作及商榷中國幣制與經
濟現狀等問題談話記錄
二六、蔣委員長在重慶接見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討論中英軍事合作及派遣軍事與經濟使
節(jié)等問題談話記錄
二七、蔣委員長在重慶接見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討論德蘇戰(zhàn)爭之可能性及日蘇關系等問
題談話記錄
二八、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晤英外相艾登賀其復任并就增進中英邦交
及兩國反侵略戰(zhàn)事演進狀況互作慰勉情形電
二九、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自重慶上蔣委員長報告英國政府對進行滇緬鐵路計劃之意見函
(譯文)
三〇、蔣委員長在重慶接見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討論德國在歐洲之企圖及中英軍事合作
等問題談話記錄
三一、宋子文特使自華盛頓呈蔣委員長報告與英大使商談關于開辟康印公路事之談話
情形電
三二、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自重慶上蔣委員長轉達其外長艾登聲明英國政府未曾與日本
成立對我不利之協(xié)定函(譯文)
三三、宋子文特使自華盛頓呈蔣委員長報告英駐美大使哈利法克面告英政府決不致存
封鎖滇緬公路電
三四、外交部長郭泰祺、交通部長張喜墩自重慶呈蔣委員長報告關于籌筑康印公路事
與英方接洽經過及進行勘測情形代電
第二章 我對英日交涉立場
第三章 對英封鎖滇緬公路之交涉
第四章 中英訪問團互訪
第五章 軍事合作
第六章 財經關系
出版后記
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外交密檔:第三卷:中英外交 節(jié)選
二八、駐英大使郭泰祺自倫敦致外交部報告晤英外相艾登賀其復任并就增進中英邦交及兩國反侵略戰(zhàn)事演進狀況互作慰勉情形電1941年1月3日重慶。外交部。四四號。二日。午后晤艾登,祺首賀其復任,表示公私慶慰,中英關系密切,此后當更能增進合作。艾登笑謂,彼決不至使之倒轉。祺謂我方所重視者為精神認識與團結,及承認我國在國際之新地位,在平等基礎上與我合作,此點委座已迭向卡爾大使切言。艾登謂已所了解,當循此旨以謀中英邦交之進展。嗣詢近來我國戰(zhàn)事情形并取地圖由祺略述大概,即在過去一年中,日本尚未能進展,而反退卻,例如撤退南寧等處。現在日本軍閥漸覺悟其不能戰(zhàn)勝中國,但正欲南進。*近報載日方在廣東集中大軍,此或為乘機攻香港之準備,但料其必與其他軸心國家在他處同時動作。艾登謂日本此時似應盱衡國際情勢,重新估計其自身之力,或不敢動。祺謂誠然,羅斯福總統(tǒng)之*近演說,及意大利在埃及及希臘之失敗,均足使侵略者氣餒,被侵略者壯。艾登亦以為然,吾人對新年前途可抱相當樂觀,難關在今年上半年,希特勒必竭全力以圖英,過此則吾人將人佳境。因英、美之生產力將達高峰,英空軍之優(yōu)將日增進。現德在巴爾干之活動仍屬虛張聲勢,對窮乏之西班牙當不致有何舉動,對維希亦難過事壓迫,恐反逼成法海相及北非之與英合作,而使意之更難守,希特勒對墨索里尼雖無所愛惜,但亦不能坐視其崩潰而不救。至英、意在阿爾巴尼亞之戰(zhàn),**日英軍僅死七十三人,**星期僅七百人,而俘虜意軍竟達三萬余,真堪驚異。彼于離去陸軍部以前,觀此結果,殊為快慰。又謂德國如大舉攻侵,英方現已有準備云云。彼詢及滇緬路近況,祺告以無何梗阻,每日約可運一萬噸。彼言此必能勝任,所樂聞。祺因略談滇緬鐵路完成之重要,彼允為注意。末托祺代向委座致敬云。按艾登現在保守黨地位甚高,為阿特里卸脫,該黨首領必由艾登繼承云。祺。(錄自總統(tǒng)府機要檔案) 二九、英國駐華大使卡爾自重慶上蔣委員長報告英國政府對進行滇緬鐵路計劃之意見函(譯文)1941年2月17日委員長鈞鑒:敬啟者。英國政府今決立即進行滇緬鐵路計劃,此為本大使所深感快慰,愿以秘密奉陳者也。 (一)俟下文第三、第五、第六與第七節(jié)各項得中國政府滿意認可之后,英國政府即當準備所需款項,俾緬甸政府得建筑自臘戍越薩爾溫河至邊境之各段,再俟接到中國政府滿意答復之后,英國政府為緊急處理起見,即當要求緬甸政府完成緬甸境內必要之丈量,并著手建筑業(yè)已丈量告竣之各段。 (二)此項計劃既經鈞座十分重視,英國政府雖在軍書旁午之中,仍愿盡量協(xié)助,計可以作實際貢獻者確有數端。英國政府確認中國政府除借道緬甸外,別無通海之道,并知中國政府今正急需運人大量笨重器材,而公路崎嶇,萬難應此運輸,故急需建筑鐵路。觀于湄公河附近*艱難之一段平面,雖經中國大使于十二月十七日之備忘錄中向英國政府聲明建筑公路為中國政府之計劃,然實有不能建筑公路而應建筑鐵路之必要,則貴國即可了解此項考慮之重要矣。 (三)英國政府深信中國政府為報資其協(xié)助完成此鐵路之貢獻起見,必能同意按照緬甸政府前所建議之界線,解決滇緬邊境懸而未決之劃界問題。建筑此項鐵路,緬甸政府雖不負出其資源之責任,然該路興建之中,必有若干新生義務加諸該政府之身。此路設后之稅入如何,前途尚甚渺茫,若不能按照該政府所建議之界線,將薩爾溫河以東之地區(qū)割歸該政府管轄,滿意解決,則欲該政府接受此項新生義務,苦難得激勵之方策。 (四)本大使個人印象以為*近緬甸訪問團來渝之結果,中國政府與緬甸政府間對于劃界問題,似已獲得共同之立場。故深感雙方不久即可視此項條件業(yè)已履行矣。 ……
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外交密檔:第三卷:中英外交 作者簡介
本書編委會,其成員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多個科研院所的專家和學者組成。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