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宗方小太郎日記:未刊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31620
- 條形碼:9787208131620 ; 978-7-208-13162-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宗方小太郎日記:未刊稿 本書特色
《宗方小太郎日記(未刊稿)》史料價值極高,是資深日本大間諜的自白書。這部日記記載了日本近代大間諜“中國通”宗方小太郎在中國三四十年的活動經歷,其中所記述的中國社會情況涉及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成為難得的一部具有史料價值的材料。同時,本書也反映了日本對中國展開的間諜活動的真實情況,印證了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對華侵略的史實,是日本軍國主義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的較有說服力的新資料,是近代歷史時期日本侵略中國的真實材料與鐵證。 流傳過程極其曲折,翻譯難度難以想象。宗方小太郎于1923年去世后,日記被人帶回日本東京,1939年,宗方弟子波多博為了編寫宗方傳記,從宗方遺屬手中借用了包括日記在內的大批資料,帶到上海,后因故散失。1957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前身)將其購回收藏,經整理、分類,裝訂為24冊。日記在歷史所資料室躺了幾十年,雖陸續有人利用,但久久無人翻譯出版。不少通曉日語的歷史研究者深知日記價值不凡,欲將其譯出中文,無奈因日記原稿書寫過于潦草,無法辨認,終歸罷手,未能如愿,而甘慧杰先生憑借在歷史所資料室工作的優勢,也憑借自己的聰慧,孜孜以求,全力投入,幾經春秋,*終尋找出宗方小太郎式的書寫規律,將全部日記全面破解,*終譯出中文。 宗方日記將讀者帶回到清末民初那列強凌逼、山河破碎的災難歲月。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一方面是中國統治者御敵無能,殘民有方,政治黑暗,吏治腐敗,經濟凋敝,民不聊生;一方面是外國侵略者善于謀劃,精于安排,長轡遠御,步步為營。這些,我們在以往關于近代歷史的官方檔案、民間記錄中,在以往的經濟史、社會史、戰爭史中,或許也能看到。但是,像宗方日記這樣,以一個異國間諜的身份,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深入中國沿海、沿江、內地那么多鄉村、市鎮、官府,周旋于農民、市民、商人、官紳之中,以如此細致的、冷峻的筆觸,以一個他者的眼光,將其親歷親見的細節纖毫畢露地呈現出來,持續三十多年,則前未之見。近些年,已有眾多近代日記被整理出版,官員如曾國藩、翁同龢、王文韶、鄭孝胥等,文人如趙烈文、孫寶瑄、劉大鵬、錢玄同等,已有眾多的日本人在華游記被整理出版,諸如宇野哲人、內藤湖南、曾根俊虎、德富蘇峰、小林愛雄等,均各具特色,各有價值。但是,就反映中國社會基層狀況而言,就反映日本人對中國社會的理解,對清朝官吏和一些落后民眾特點之洞悉,反映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心路歷程而言,則無出其右者。 可以期待,這部近一百七十萬字、厚厚三卷本日記的出版,一定會受到中日關系史學者的重視,受到中國社會史、城市史學者的重視,受到近代史學者的重視,沒準也會受到情報部門的重視。如果有影視工作者以宗方經歷為素材,編成影視劇,一定精彩生動,引人入勝。因為,他的某些經歷,遠比現在某些影視劇更加“豈有此理,竟有此事”。 ——熊月之(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宗方小太郎日記:未刊稿 內容簡介
本書絕大部分系日本近代著名大間諜、“中國通”宗方小太郎的親筆手稿。
宗方小太郎日記:未刊稿 目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