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虹笙文集詩集(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66487
- 條形碼:9787534866487 ; 978-7-5348-664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虹笙文集詩集(全2冊) 本書特色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虹笙,一位金融圈里才情卓著的女子,以文字為霓裳,落筆于成長歲月,在現實與夢想中,在生活與事業間,感悟情愛人間,探尋生命真諦,揮就《虹笙文集》。 這是一部修煉一顆飽滿之心的史詩,每一篇、每一首都清新真摯,委婉動人,直抵人心。 讀《虹笙文集》,是心靈與光陰同行的過程,讓你在歲月中領悟生命的意義,撥去迷霧,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美好,懂得珍惜。讀《虹笙文集》,是在*美的光陰里,采擷她用文字綻放出的生命的春花。 依然明月在,相攜彩云歸 文/虹笙 一個從小就熱愛文字的人,到了四十歲才想到要出書,這大約和我恬淡的性格有關。對文學,是單純而持久的熱愛,不需要理由,也無需證明,更不必經營。所以20年的時光里,有感就寫,無感的時候,就珍藏于心,如同攜手一位知己,相視一笑,彼此了然于心。——我和文學,就是如此“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九十年代在南陽初入職場的時候,青春正盛,才思也猛烈。記得處女作是出手兩篇不同的散文,同一日的《南陽日報》、《聲屏周報》都刊登了,還接到了《聲屏周報》南春堂主編打來的鼓勵的電話,并且一下子收到了十幾封讀者來信。年少的心由此蓬勃,自此在文字里恣肆汪洋,一發不可收拾。那十余年里,我的詩歌、散文、小說在《聲屏周報》、《南陽日報》、《南陽晚報》、《躬耕》上,在省文聯的《熱風》雜志上,在金融系統的《金融時報》、《建設銀行報》上被人熟悉。在那個尚有閱讀的年代,很多南陽人記住了我,很多系統內的同事們認識了我。還有一些粉絲到單位里找到我,要認識我。而我,是躲在文字后面的那個女子,只愿意安寧地和文字在一起,享受它的好。 如果通往夢想的路都是一帆風順的,這世界上該有多少擁擠的夢想成真?2000年前后,我經歷了兩位親人的先后離世。一個原本只想在文字里逍遙的弱小的女子,肩膀上忽然壓上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在人生挫折的井噴期,我選擇了沉默度日,將文學夢深深埋進了心底。迷茫而彷徨的2004年,因為文字方面的才能,我艱難中得福,被睿智的上級領導青睞,工作獲得調動,離開南陽來到鄭州工作。起點低,背景薄,自此開始了十余年重新扎根發芽的生涯,傾精力于工作和生存。活得像個人,才配有夢想。而心里有夢想,才能活得像個人。好好工作,踏實生活,擯棄浮躁,磨練心性。在今天回望來路,我慶幸自己人生的磨難來得比較早,因為年輕的時候,我們更有精力從生活的廢墟上站起來,也能較早有機會看清楚這世界的本來面目,既感受生活的寒涼,也得到意想不到的溫情,讓我覽盡生活風云后終于可以云淡風輕笑看紅塵。 有人說,人生是一座橋,你只能經過它,卻不能擁有它。如是。行走在人生這座橋上,這十余年里,我再也沒有刻意去走關于文學的路。但是對于文字的愛是我始終不能改變的情懷。在出差的旅途,在緊張的會議間隙,我習慣了用詩歌的形式隨手記錄下零碎的心語。這些心語沒有想過發表,沒有想過給誰看,只是為了記錄下點點滴滴真實的心懷。因為人之一生,功名利祿*終都要返還給世界,唯有一路上悲歡離合的感受是自己的。曾經留下過青春印痕的報紙編輯們也都還記得我,他們組織專版的時候有時會向我約稿,而我也一定不讓他們失望。如此,我也留下了長長短短的散文篇章。 當鬢邊開始出現零星的華發,當青春的狹隘變成中年的寬闊,回望十年來世路,我的心里,是扎實走來后云淡風輕的從容與暢意。 2014年初,我生了一場病,在神思恍惚命懸一線的游離中,想到此生沒有愛過自己想愛的人,沒有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心里有一種深深的痛楚和遺憾。人生的長短不必在意,而活得是否盡興卻至關重要。我病中發愿:康復后,一定盡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這個世界貢獻一份自己能貢獻的美好,不負此生。有驚無險地康復后,我體會到生病是上帝的提示:人生無常。要趁早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那一年,我開始整理散落在電腦角落里十余年零散發表過的散文,和那些長長短短心情圓缺的詩句。——給過去做一個完滿的總結,也為了再一次更好地出發。 文字整理好了,十幾萬的字,散文一冊,詩歌一冊。聽說我要出書,相近的朋友紛紛熱心相助。摯友史君聯系了南陽文聯副主席周同賓老師。周老師年歲已高,十五年前就公開聲明不再給人寫序,而史君是老師學生,與老師感情深厚,他親自帶我拜見老師,匯報我的情況。老師信任史君人品貴重,知道他不妄言,遂欣然應允作序。另一位領導兼老師李君,惜我才華,知我人品,他搜羅自己的人際圈,聯系上尚在國外忙于公務的河南文學院院長助理、著名詩人萍子老師,拜托她給我的詩集寫序。李君說:要找就找與你心靈能夠相契的大師。萍子老師是詩壇巨擘,不輕易為人寫序。感于李君摯誠,接下我的詩稿,閱后與我心有戚戚,待到我倆相見,猶如前世親人相逢,老師對我的文字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使我熱淚滿襟。 兩位文壇前輩聯袂寫序,使我有了做好此事的信心。我在南陽工作時候就呵護我成長的一位兄長般的領導幫我聯系中州古籍出版社南陽分社出版的熟人商談出版事宜,沒想到我的責任編輯竟然是我初寫文章時候就對我厚愛有加的原《南陽晚報》編輯湯溯老師。老師與我心意共鳴頗深,過程中殫精竭慮,力求做出質量上乘的精品。而給我配插圖的摯友王慧玲,與我同年同月出生,初涉文壇時候,我倆因為文章經常發表在同一家媒體,同樣受到主編賞識,被主編介紹認識,自此20年相伴同行一路從南陽到鄭州。在我經歷人生低谷的時候,慧玲也經受著生活的其他磨難。慧玲多才,職業是英語老師,業余精通咖啡、插畫、播音主持。在生活的捉弄下,我們都曾折疊起夢想的翅膀,臣服于命運的淫威,而當我想要重新出發,我依然*想和她同行。我讓慧玲給我配插畫,我說:只有你,能畫出我的狀態,能畫出我想要的感覺。其時,慧玲父親正纏綿于病榻,稚子學業繁重需要照顧,而她滿口應允,百忙之中精心琢摩,繪出這一幅幅美好圖畫為我增色。看到插畫草稿的時候,我就驚喜不已。我對慧玲說:愿此書記錄和承載你我的成長與友誼。 正是這一份份支持和理解,讓《虹笙文集》在2017年初順利面世。手捧新書,仿佛抱著自己孕育已久剛剛誕下的嬰兒,它潔白的封面,素凈的裝幀,散發著新生命的芳香與希望,承載著一段段被光陰洗凈的成長故事。 慧玲說:厚積已久。愿你以后一年出一本書,有一天可以著作等身。 在這個世界上,如今已經有太多的人太多的話我不會在意,而慧玲的話我在意。因為這一路風急雨大,她知道,我是怎么走過來的,我也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依然明月在,相攜彩云歸。(2017.2.13)
虹笙文集詩集(全2冊) 內容簡介
一顆紅豆吞落肚,兩個相思在心中。虹笙吞下了文學這顆紅豆,引發了對文學的終生思戀。在新的人生起點上,虹笙一如既往,繁忙工作之余,她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成長長短短的文章。她的文章,率性而作,平易樸素,篇篇出自內心,透著女性的溫婉和細膩,如同山間的溪流,清澈透底,不摻半點雜質。讀她的文章,如清風撲面,自然流暢,猛看似不怎么講究章法,卻讓人在渾然天成中感受到自然之魅,且篇篇都有耐嚼的地方。 文如其人。虹笙性格質樸,心地善良。這些年一直有人督促她整理出書,但她總說不急,默默書寫,積攢閱歷,錘煉功力,一路走得靜緩扎實,一個人品嘗生活之味,安享文字之美。
虹笙文集詩集(全2冊) 目錄
虹笙文集詩集(全2冊) 相關資料
春風拂面 堪為佳作 《虹笙文集》受讀者關注 本報訊十年心血浸潤,以詩滌心,以文相伴,記錄成長的歷程和青春的蛻變。經一年的辛苦整理,《虹笙文集》2017年初面世,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著名作家周同賓,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院長助理、著名詩人萍子為該書作序,受到廣大讀者關注與好評。 虹笙,原名杜紅升,出生、成長于南陽盆地。1995年開始在《金融時報》、《建設銀行報》、《熱風》、《南陽日報》、《南陽晚報》、《聲屏周報》、《躬耕》等各級報刊雜志發表詩歌、散文。以敏銳善感的女性視角,靜品流年,拈字里心痕。尤其關注都市女性心靈覺醒與成長,在似水流年里,在現實與夢想中,在生活與事業間,感悟情愛人間,采擷世間美好,探尋生命真諦,引領女性修煉一顆飽滿的心,優雅行走于人生。其作品清新真摯,如白描圖譜,卻又愛深情濃,清淺的語言里透出生命的禪機,詩情畫意里宛如梨花搖雨,委婉動人,直抵人心,在讀者中享有盛譽。 “一顆紅豆吞落肚,兩個相思在心中,虹笙吞下了文學這顆紅豆,引發了對文學的終生思戀。”周同賓作序贊嘆,極傳神地寫出了該書的神韻。年邁的周老師不吝筆墨:“她的文章,率性而作,平易樸素,篇篇出自內心,透著女性的溫婉和細膩,如同山間的溪流,清澈透底,不摻半點雜質。讀她的文章,如清風撲面,自然流暢,猛看似不怎么講究章法,卻讓人在渾然天成中感受到自然之魅,且篇篇都有耐嚼的地方。”周老師還說:文如其人。這些年一直有人督促虹笙整理出書,但她總說不急,默默書寫,積攢閱歷,錘煉功力,一路走得靜緩扎實,一個人品嘗生活之味,安享文字之美。” “茶一杯花一朵詩一集,從容笑對流年。”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院長助理,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河南省直文聯副主席萍子如是作序評價,歌唱一般道出了該書的美好。萍子說:讀她的詩,百余首詩,讀她的“歲月如歌”,讀她的“青青子衿”,讀她的“愛暖心扉”,讀她的“昨夜星辰”。這些詩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在*美的光陰里。讀著它們,便是沉醉在*美的光陰里,便是在另一個追夢人的青春里又活了一回,或苦或甜,或淚或笑,或高昂或低回,此時都不過是花開的過程。花開的過程總是*美的,總是動人的,至于結果,不必追問。讀這些詩,我仿佛遠遠地站在一邊,看著作者時而明媚時而憂傷的樣子,像姐姐望著心愛的小妹,像母親望著鐘愛的孩子,我沒有言語,因為,我怕驚動了心中的淚水。可是,我終還是忍不住落下了眼淚。是相知相惜的眼淚,是只有發自內心的好詩才會觸動的眼淚。 的確,自少女時代與詩歌結緣,虹笙從唐詩宋詞氤氳的意境里出發,她把詩作為心靈棲息的樂園。她說,寫的時候,不為了發表或者贊賞,只為了聽從于自己的心,只為了記錄生命的山一程水一程。正因為如此純粹,她的詩文里總是跳動著一顆美好的赤子之心。一花一葉,一側首一回眸,都能在她的心湖蕩起動人的漣漪。四季輪換里,微雨杏花又行云流水,不管是行走在春天的大地還是徜徉在六月的田野,不管是流連于秋日的暖陽下還是沉醉于冬日的梅香雪寒中,仰首蒼穹,背負生命成長的苦樂悲歡,她選擇既勇敢直面生活的真相,也從不懷疑生命的美好。 愛著,追尋著,經歷著。 虹笙懷著對世間一切美好的追尋,與光陰同行,向著太陽走。 她的文字里彰顯著對詩和遠方的向往,彰顯著生命柔韌卻不屈的吶喊,彰顯著愛的柔情與力量,彰顯著一顆飽滿的心修煉成就的過程。如春風徐徐,如芝蘭拂面,讓人一冊在手靜讀細品中產生深深的感悟共鳴,無疑是與一顆美好心靈同行的過程。
虹笙文集詩集(全2冊) 作者簡介
虹笙,原名杜紅升,女,70年代人。 出生、成長于南陽盆地。1995年開始在《金融時報》、《建設銀行報》、《熱風》、《南陽日報》、《南陽晚報》、《聲屏周報》等各級報刊雜志發表詩歌、散文。以敏銳善感的女性視角,靜品流年,拈字里心痕。尤其關注都市女性心靈覺醒與成長,在似水流年里,在現實與夢想中,在生活與事業間,感悟情愛人間,探尋生命真諦,引領女性修煉一顆飽滿的心,優雅行走于人生之路。其作品清新真摯,委婉動人,直抵人心, 現供職于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辦公室。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