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套: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經濟問題與主義: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15863
- 條形碼:9787218115863 ; 978-7-218-1158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有一套: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經濟問題與主義:Ⅲ 本書特色
中國五年計劃(規劃)的歷史進程正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其中包括了經濟體制、政府職能、發展方式、決策模式等諸多方面的轉變。
中國為什么要制定五年計劃(規劃)?五年計劃是如何編制出來的?歷次五年計劃完成情況如何?五年計劃如何推動中國實現國家戰略目標?五年計劃與中國經濟周期有著怎樣的關系?計劃體制的完結是否意味著計劃管理的終結?中國與蘇聯、印度的五年計劃有著怎樣的聯系和區別?應該從過去的五年計劃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五年計劃將走向何處?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學研究務必關心的問題。
本書以五年計劃(規劃)為切入點,立足五年計劃的編制過程、框架結構、執行效果、演變特點等內容,觀察中國經濟史的變遷。書中通過對中國五年計劃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周期、政策模式等內容進行系統性評析,試圖揭示新中國經濟發展史的某些演變特點和規律。
中國有一套: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經濟問題與主義:Ⅲ 內容簡介
★無論風云如何變化,中國都有一套計劃
★無論問題多么復雜,中國總有一套辦法
★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
★近七十年來,全世界從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般堅持不懈地實施“有計劃”地發展經濟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新常態,新規劃,新征程
★中國經濟學歷史學派新作
★——請相信,中國有一套
★大智興邦,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數百個研究課題,數千位專家咨詢,數萬人參與研究,數百萬字研究報告……這是世界*規模的公共政策研究項目,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長、涉及人口*多、覆蓋范圍*廣的公共政策決策過程。
中國有一套: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經濟問題與主義:Ⅲ 目錄
序 言 五年計劃的歷史鏡鑒
解碼中國模式的另一種視角
基于五年計劃的中國經濟史評析
**章 五年計劃的誕生
**節 難產的“一五”計劃
為計劃做準備
留點后備力量
遲到的計劃
蘇聯的援助及中國的奮斗
第二節 五年計劃決策模式的演變
**階段(“一五”至“二五”前期):內部集體決策初期
第二階段(“二五”后期至“四五”):“一言堂”式決策
第三階段(“五五”至“六五”):內部集體決策重建
第四階段(“七五”至“九五”):咨詢式決策
第五階段(“十五”至“十三五”):集思廣益型決策
第三節 五年規劃編制過程詳解
第四節 推進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
中長期政策系統
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
三重屬性
六大功能
第二章 五年計劃微變化
**節 從“經濟”到“社會”
雙輪驅動發展
社會問題的挑戰及應對
第二節 從“計劃”到“規劃”
從“指令性”到“指導性”
三大信號
第三節 從“計委”到“發改委”
第四節 從“一化三改”到“四個全面”
計劃經濟時期指導思想
改革開放后指導思想
第五節 從“計劃體制”到“計劃管理”
指令性計劃
計劃管理的創新
第三章 五年計劃改變中國
**節 積五年而變化
主要經濟指標執行情況
不同領域指標完成情況
第二節 基于五年計劃的中國經濟史分期
**階段: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時期(1949—1957年:國民經濟恢復及“一五”計劃時期)
第二階段:曲折探索時期(1958—1980年:“二五”計劃—“五五”計劃)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時期(1981—2000年:“六五”計劃—“九五”計劃)
第四階段:全面建設小康時期(2001—2020年:“十五”計劃—“十三五”規劃)
第三節 恢復發展時期的五年計劃
“一五”計劃(1953—1957年):工業化起步與社會主義改造
第四節 曲折探索時期的五年計劃
“二五”計劃(1958—1962年):“大躍進”與大調整
“三五”計劃(1966—1970年):備戰、備荒,建設“三線”
“四五”計劃(1971—1975年):狠抓備戰,促進國民經濟新飛躍
“五五”計劃(1976—1980年):過渡中醞釀改革,開啟改革開放新篇章
第五節 改革開放時期的五年計劃
“六五”計劃(1981—1985年):啟動改革,走向開放
“七五”計劃(1986—1990年):改革闖關,治理整頓
“八五”計劃(1991—1995年):深化改革,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
“九五”計劃(1996—2000年):推進“兩個根本”轉變,實現經濟軟著陸
第六節 全面小康時期的五年計劃
“十五”計劃(2001—2005年):指令計劃退場,市場配置資源
“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從計劃轉向規劃,實施科學發展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落實科學發展,建設全面小康社會
“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引領發展新常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四章 五年計劃與中國經濟周期
**節 十一個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的劃分
十一個經濟周期簡析
第二節 從“劇烈振蕩”到“平緩波動”
第三節 內部傳導與外部沖擊
內生因素
外生因素
第四節 中國的政治經濟周期
影響中國政治經濟周期的因素
中共“黨代會”與中國政治經濟周期
內外機制共同作用
第五章 五年計劃與中國模式
**節 集思廣益 大智興邦
從“內部集體決策”到“集思廣益決策”
集思廣益型決策模式解析
第二節 五年計劃決策的民主性
第三節 五年計劃治理模式的轉變
第四節 五年計劃的獨特性與普適性
第六章 基于五年計劃的中蘇命運
**節 蘇聯計劃體制與模式
蘇聯五年計劃的誕生
蘇聯五年計劃介紹
第二節 成也“計劃”敗也“計劃”
高度集中的模式
“計劃”的功與過
被僵化和誤導的改革
第三節 中蘇“計劃”的聯系與區別
合乎歷史邏輯的選擇
中蘇“一五”計劃的相似性
中國的創新與變革
第七章 基于五年計劃的中印較量
**節 中印五年計劃比較
尼赫魯社會主義
印度五年計劃解析
中國五年計劃與印度五年計劃對比
第二節 中印改革開放比較
改革開放的背景:“計劃”模式的束縛
改革開放的內容:自由化、市場化、全球化
改革開放的效果:經濟快速增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間道路
第三節 從“龍象之爭”到“龍象合作”
龍象之爭
中印競爭要素比較分析
龍象合作,亞洲崛起
第八章 基于五年計劃的中央與地方關系
**節 中央的控制力與地方的自主性
中央的控制力
地方的自主性
第二節 “收權”與“放權”的循環
計劃體制下的集權與分權
“政治上相對集中”與“經濟上相對自主”
分權的規范化與法制化
第九章 五年計劃的經驗與教訓
**節 “計劃”的經驗
第二節 “計劃”的教訓
第十章 “計劃”的必要性和可塑性
**節 中國還需要“計劃”嗎?
第二節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計劃”?
新書預告
展開全部
中國有一套: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經濟問題與主義:Ⅲ 作者簡介
馬遠之,經濟學者,中國經濟學歷史學派創始人,制度融合論提出者,(新)社會市場經濟倡導者。主要研究領域:經濟史、人性經濟學、社會市場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市場價格學等。從事過記者、經濟師等工作,現供職于國家一智庫機構。調研、撰寫過多篇內參及內部分析報告,著有《世界六百年與中國六十年:從重商主義到新結構主義》《中國有一套: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人性與制度:(新)社會市場經濟的邏輯與要義》《被遺忘的較量:辛亥沉思錄》等作品。
二十多年來,作者以一種動態的歷史主義方法論為核心,把世界與中國、歷史與當下結合起來,分析思考中國經濟問題,學術研究具有深刻的經濟學理性和歷史思辨性以及人性關懷的特征。作者提出的“實施結構性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設生態文明”“建立社會市場經濟”等思想理論和政策建議,得到高層決策的重視,在政策制定和具體實踐中予以采納、應用。
作者研究認為,20世紀90年代誕生的“歷史終結論”和“文明沖突論”難以完全解釋、驗證世界歷史發展的現實和趨向問題,它們未能發現、揭示各種價值或制度深層次融合的潛流,作者為此提出“制度融合論”,闡明“社會資本主義”和“(新)社會市場經濟”或將是人類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發展的一種必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