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如果孩子朝著錯誤的方向生長,那么可以肯定,這是因為父母本身出現了錯誤。
糟糕的家庭*毀孩子 / 002
孩子一直在看著你呢 / 005
父母自私,孩子很自我 / 007
父母冷漠,孩子會冷酷 / 011
別讓你的臟話污染了孩子 / 014
孩子愛撒謊,多半怪父母 / 017
好父母應該讓孩子引以為榮 / 020
步調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 / 023
第二章 父母脾氣壞,孩子毀一生
當孩子面對惡狠狠的你時,他們學到了什么呢?學到了粗暴,學到了壞脾氣,學會了指責,學會了狡辯,還學會了膽小和自卑。這就是父母對著孩子大發脾氣的后果。希望父母們在對著孩子發脾氣之前多想一想,你希望孩子的未來是什么樣子?
罵孩子是一種畸形教育 / 028
不當斥責會令孩子變壞 / 031
把手中棍子輕輕放下來 / 035
家庭教育務必寬嚴相濟 / 040
懲戒不可少,但要適度 / 043
控制住自己的憤怒情緒 / 047
在溫和的探討中點撥孩子 / 050
第三章 心靈施暴,這是家長極易忽視的軟暴力
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于讓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不是這樣的。很多孩子自閉、自卑、消極,都與家長的心理暴力有關。心理暴力是一種軟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在精神和內心層面的,這種心靈的摧殘以及情感的虐待,家長們一定要好好注意了,軟暴力產生的心理影響深刻且嚴重。
持有偏見,不會有好的教育 / 054
孩子“不好”,也不能嫌棄 / 057
孩子的自尊心萬萬不可傷 / 061
別用消極比較“凌辱”孩子 / 063
當眾揭短,孩子感覺很丟臉 / 065
孩子的不滿,不能一味壓制 / 068
給予孩子更多關注和肯定 / 071
注意!那些有意無意的心理虐待 / 074
第四章 家長精神專制,釀成“腐爛的臍帶”
早在中國家長陶醉于“家長專制”的迷魂湯中不能自拔時,西方的哲人就已揭開了家長專制的畫皮。康德稱家長制為“可以想象的*大的專制主義”。父母“唯我獨尊”的高壓,會使孩子產生了唯唯諾諾的心理,這讓他們以后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呢?
簡單粗暴,親子教育之殤 / 078
別要求孩子做順從的羔羊 / 081
允許孩子發出自己的聲音 / 083
給予孩子合理爭辯的權利 / 086
盡量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 / 088
在家里為孩子設立“自治區” / 091
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編織一個夢 / 096
第五章 別壓抑!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有機會把這些負面情緒宣泄出來。否則,孩子長期受到壓抑,情緒得不到宣泄,就有可能導致身體和心理上的障礙。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除了接納、共情以外,更要積極地想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正確宣泄。
謹防不良情緒騷擾孩子 / 100
小小男子漢,有淚也要彈 / 103
別讓孩子的煩惱積累成災 / 106
將孩子的怒氣恰當引導出來 / 110
大人說話,小孩可以插嘴 / 114
給孩子承認錯誤的機會 / 116
幫助孩子度過心理危險期 / 118
正確應對子女青春期怪異行為 / 121
第六章 父母蹲下去,孩子站起來
盡管家長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傾注了很多心血,但事實上,更多的家長并不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不給孩子平等相處的機會。孩子失去尊重,只好將委屈和不滿埋在心底,并由此產生與父母對抗的心理。父母應該經常蹲下去,與孩子面對面,平等地互相交流與溝通。
教養孩子需要有“三心” / 128
愛孩子就請放下高姿態 / 134
既有威嚴感,也有親切感 / 136
與孩子進行美麗溝通 / 139
試著讓孩子當你的老師 / 141
第七章 引導而非逼迫,孩子才能愛上學習
很多家長往往是只知道要孩子去學習,卻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學習。顯而易見,這并不能真正起到關心孩子學習的作用。成功家長的經驗是:不要眼睛只盯著孩子的分數、名次,而要“授之以漁”,在教會孩子學習上下功夫。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愿意學習,學得進去,學得輕松。
孩子厭學,家長有很大責任 / 146
孩子成績差,父母要找原因 / 149
盯得越緊,孩子越不愛學習 / 152
誘孩子學,而不是逼孩子學 / 156
利用逆反心理巧治厭學癥 / 161
激將法激發孩子好勝心 / 165
寓學于樂,讓孩子邊玩邊學 / 168
第八章 調教而非控制,淘氣孩子也能成才
世上從沒有完人,要求孩子絕對聽話也不現實。俗話說“淘丫頭巧,淘小子好”。很多情況下,“淘氣”正是孩子聰明、富于想象力和創造性的表現。因此,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淘氣”,賞識孩子的“淘氣”,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氣,讓孩子在淘氣中學習,在淘氣中進步。
淘孩子一樣大有可為 / 172
孩子貪玩不是毛病 / 174
別怕孩子搞“破壞” / 178
不要扼殺孩子的獵奇心 / 181
支持孩子的異想天開 / 183
陪孩子一起去冒險 / 187
第九章 期望值適當,別把孩子壓成侏儒
家長對孩子常有兩種極端心理,都是非常有害的:一是忽視;二是希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既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期望值太高會使孩子覺得根本無望實現而放棄努力。若期望值太低,則不利于挖掘其潛能,有礙于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
望子成龍要尊重實際 / 192
高壓會逼迫孩子逃離 / 195
以平常心對待升學問題 / 198
別以一次成敗論孩子 / 202
不要把孩子夸到天上去 / 206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明星 / 209
借助藝術為孩子減輕壓力 / 212
第十章 放手去愛,別讓包攬扼殺孩子的生存能力
父母包攬本應由孩子自己做的一切,把自己的付出作為孩子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為孩子自身的成長創造條件。結果是,扼殺了孩子作為權利主體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父母需要認識到,在孩子人生的舞臺上,他們才是主角。為了孩子獨立地精彩展示,父母要退到幕后。
溺愛不是愛,是一種殘害 / 218
別把孩子一直兜在襁褓中 / 222
適當放手讓孩子做小主人 / 225
孩子的擔當要從小培養 / 228
給予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 230
鼓勵孩子直面人生挫折 / 233
培養孩子的挑戰精神 / 236
孩子的膽識都是父母給的 / 239
參與進去,塑造孩子領導力 /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