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原科學技術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14868
- 條形碼:9787030514868 ; 978-7-03-051486-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原科學技術史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論述以今河南省為中心的中原科學技術歷史的專著。從史前時期開始,分為中原科技的形成、持續發展、鼎盛時期、緩慢發展,直到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和發展等階段,力求系統、全面地闡述中原地區農業、水利、礦冶、紡織、陶瓷、交通以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科學技術的歷史成就,分析了中原科技的特征和地位。本書的特點是時間跨度長,涉及學科廣,將學術性、知識性、普及性盡量融合在一起,使讀者從另一個視角加深對豐富多彩的中國科技史及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中原科學技術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論述以今河南省為中心的中原科學技術歷史的專著。從史前時期開始,分為中原科技的形成、持續發展、鼎盛時期、緩慢發展,直到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和發展等階段,力求系統、全面地闡述中原地區農業、水利、礦冶、紡織、陶瓷、交通以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科學技術的歷史成就,分析了中原科技的特征和地位。本書的特點是時間跨度長,涉及學科廣,將學術性、知識性、普及性盡量融合在一起,使讀者從另一個視角加深對豐富多彩的中國科技史及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中原科學技術史 目錄
**章中原地區技術和科學知識的萌芽(石器時代)
**節中原的自然環境和科技知識的萌芽
一、中原的自然環境
二、中原史前文化和科技知識的萌芽
第二節勞動工具的制造
一、石器的制造
二、骨、角、蚌器的制造
第三節原始農業與采集、漁獵技術
一、史前中原地區的農業科技
二、采集、漁獵技術
第四節原始手工業技術
一、原始的紡織技術
二、陶器的制作技術
三、原始的建筑技術
四、銅器的出現及冶銅技術的起源
第五節自然科學知識的萌芽
一、天文學知識的萌芽
二、物理化學知識的萌芽
三、數學知識的萌芽
四、生物學知識的萌芽
第六節醫藥與衛生保健的起源
一、醫藥的起源
二、衛生保健的起源
第二章中原技術和科學知識的積累(夏商周時期)
**節夏商周時期中原的政治、經濟與科技的發展
第二節農牧生產技術
一、以種植生產為主的自然經濟開始形成
二、耕作制度和耕作技術
三、蠶桑業
四、畜牧業及其生產技術
第三節青銅器及其冶鑄技術
一、青銅器及其合金成分
二、型范的制造工藝
三、青銅器鑄造技術
第四節手工業技術
一、陶瓷技術
二、建筑技術
三、玉器和骨、角、牙器的制造
四、紡織和染色技術
五、釀酒技術
六、車、舟制作技術
七、漆器制作技術
第五節初期的天文學和數學
一、天文學
二、數學
第六節物候學和地學知識的積累
一、《夏小正》和物候知識
二、地形、地圖和氣象學知識
第七節初期醫藥學
一、巫和醫的分化
二、對疾病的認識
三、衛生保健
第三章中原古代科學技術體系的奠基(春秋戰國時期)
**節社會大變革與中原地區的科技
一、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關系的變革
二、社會時局與科學技術
第二節中原地區的農業科技
一、鐵農具和畜力使用的普及和推廣
二、精耕細作技術的出現
三、大型農田水利的興建
四、園圃業、畜牧業、蠶桑業、漁業
第三節早期冶鐵技術的初步發展
一、中原地區人工冶鐵技術的開端
二、早期初步發展的煉鐵技術
三、鐵器鑄造技術與再加工工藝
第四節墨子及其科技貢獻
一、墨子及《墨經》
二、墨子的科技貢獻
三、墨子的科技思想
第五節《呂氏春秋》反映的農耕技術及農業思想
一、呂不韋及《呂氏春秋》
二、《呂氏春秋》反映的農耕技術
三、《呂氏春秋》反映的農業思想
第六節天文學和數學的進步
一、天文學的進步
二、數學的進步
第七節醫學的發展
一、職業醫生和醫學專著的出現
二、《黃帝內經》與中醫理論的奠基
第四章中原傳統科學技術的形成時期(秦漢時期)
**節中原地區農業的發展
一、中原地區的作物
二、中原地區的農具
三、中原地區的土壤耕作技術
四、中原地區的農田水利
第二節中原地區中醫藥學體系的形成
一、秦漢時期中醫藥學體系的形成
二、張仲景及其中醫藥學成就
第三節中原地區的數學與天文學
一、張蒼的科學成就
二、偃師東漢靈臺遺址
三、張衡及其科學成就
第四節王景治河的科學措施及成就
一、秦漢時期河患與治理概況
二、王景其人
三、王景治河措施和成就
四、王景治河與黃河安流
第五節漢代的冶鐵技術
一、中原地區冶鐵起源與發展概況
二、漢代中原地區的冶鐵遺址
三、冶鐵鼓風技術的進步――水排的發明
第五章中原傳統科學技術持續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
**節中原地區天文學的持續發展
一、陳卓與三家星官的定紀
二、張子信的天文學新發現
三、一行的天文學成就
第二節中原地區醫藥學的新成就
一、皇甫謐與針灸學的發展
二、孟詵在食療本草學上的開拓
第三節《南方草木狀》的植物學成就
一、《南方草木狀》的作者及其生平
二、《南方草木狀》的成書時間及內容
三、《南方草木狀》的植物學成就
第四節中原地區地理學的新進展
一、裴秀與制圖六體
二、《大唐西域記》的史地學成就
第五節中原地區建筑發展的新方向
一、石窟寺
二、佛塔
第六節中原地區的陶瓷燒造技術
一、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原的陶瓷
二、唐三彩的燒造技術及成就
第六章中原地區傳統科學技術鼎盛時期(宋元時期)
**節中原地區的植物學與農學
一、《離騷草木疏》的植物學成就
二、暢師文與《農桑輯要》的農學價值
第二節中原地區的天文學
一、天文儀器的制造及水運儀象臺
二、歷法的編撰與成就
三、登封觀星臺
第三節中原地區的醫藥學
一、《本草圖經》的本草學成就
二、針灸學的新發展
三、張從正的醫學思想
四、滑壽中醫藥學的貢獻—
第四節中原建筑學集大成之作――《營造法式》
一、《營造法式》編撰經過及其作者
二、《營造法式》的版本與內容
三、《營造法式》的建筑學成就
第五節指南針、火藥與活字印刷術應用
一、指南針
二、火藥
三、印刷術
第六節瓷器的燒制技術
一、汝窯
二、鈞窯
第七章中原傳統科學技術緩慢發展時期(明清時期)
**節明清時期中原的植物學
一、朱□與《救荒本草》
二、吳其溶與《植物名實圖考》
第二節明清時期中原的醫藥學
一、《普濟方》的編撰
二、李中立對中醫藥物鑒別的貢獻
三、醫學史家李濂及其成就
四、《王氏醫存》的醫學成就
第三節明清時期中原的數學與天文
一、朱載靖的科學成就
二、李子金的數學成就
三、杜知耕的數學成就
第四節明清時期中原的地學
一、明清時期中原地方志的修纂
二、明清時期中原地區的山水志
三、《滇南礦廠圖略》的礦物學成就
第八章中原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和發展(1840~1949年)
**節西方科學技術思潮引入河南
一、西方科學技術的引入
二、傳教士在河南與西方科學技術思潮的引入
第二節留學浪潮與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
一、晚清時期留學浪潮的興起
二、晚清時期河南留學狀況
三、河南留學歐關預備學校的建立
第三節河南高等教育的創辦與近代科技教育的興起
一、民國初年高等教育的發展
二、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推動下的河南高等教育發展
三、河南本科高等教育的開端——中州大學的誕生
四、各專門學校的創辦與近代科技教育的興起
第四節近代河南實業的興起及發展
一、軍工
二、機械制造
三、礦業
四、交通工程
五、醫療衛生
六、紡織
七、其他輕工業
第五節近代河南主要科研機構與著名科學家
一、科研機構
二、科研隊伍
參考書目
后記
中原科學技術史 作者簡介
王星光,河南獲嘉人,歷史學博士。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科技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史學科負責人,博士生導師,河南省特聘教授。兼任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河南省科技史學會副理事長、黃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及日本、韓國、希臘等地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學術交流,多次赴我國寶島臺灣進行學術訪問。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史、中國古代史、生態環境史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10余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10余項,主持完成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10余項。曾獲河南省青年科技獎、河南省教學標兵、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很好學者、鄭州大學學生“我喜愛的老師”等榮譽稱號,享受首屆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