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吾負藤花-徐悲鴻精神的現代性闡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2076461
- 條形碼:9787102076461 ; 978-7-102-0764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吾負藤花-徐悲鴻精神的現代性闡釋 本書特色
王文娟*的《吾負藤花(徐悲鴻精神的現代性闡釋)》主題是現代性視角的徐悲鴻研究。1.現代性問題紛繁復雜,沒有統一定論。本書著重現代性理解之一的馬克斯·韋伯(Max Weber)路線,以列奧·斯特勞斯(Leo Strauss)的《現代性的三次浪潮》為梳理線索,并認為有理由把福柯(Michel Foucault)式的批判性質詢精神也歸入現代性的第三次浪潮但西方現代性的開啟與成果早已不只屬于西方,自由民主等人性啟蒙與國家民族獨立富強的現代性追求早已屬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因此,現代性并不等于西方化,東方世界可以在吸納借鑒西方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走出自已的現代性道路,西方世界也可以在反思自己以往經歷并吸納東方文明養料的同時**自己的弊端而健康發展。東西方的對話交流才是“全球化 ”時代人們的現代性出路所在。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性啟蒙的真正開篇和時代強音。反思的“五四”是中國現代性重臨的起點和永恒的目標。2.徐悲鴻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他選擇并為之奮斗一生的寫實主義的終*原因即是“五四”精神洗禮的自由民主與科學之追求。晚清及至“五四”精神的現代性啟蒙是徐悲鴻寫實主義的思想史基礎。3.本書對徐悲鴻的藝術主張近一百年米大約遭到的四方面的批坪、質疑進行了“現代性”問題糾纏的學理性清理,進行了現代藝術思想史的深入剖析。4.以社會為己任,以公共精神的關懷者和推動者闡釋、守護也改造世界之意義是畫家徐悲鴻的現代人文知識分子的角色認定。其行動體現除了創作、策展外,還表現在美術教育、對美術館建設的呼吁投藝術批評等方面。本書也從人文知識分子角度展開了徐悲鴻、林鳳眠的比較研究,認為徐悲鴻是在“積*自由”中爭取藝術*大貢獻的一面光輝旗幟,林風眠則是在“消*自由”中取藝術寧靜的一線天而留得青山的靜靜守夜人。5.徐悲鴻在援引輸入西方文化的同時,亦尋求民族文化強盛之根,畢生提倡國家的文藝復興。堅持文化建設、文化保藏和文化輸出,他的亞洲足跡和歐洲巡展都在避免民族自卑而不成其為“被看”的“他者”形象,改寫著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弱勢乃至失聲狀態,以世界性的眼光堅持民族文化的身份認同,努力與**世界建設平等對話關系,這使得徐悲鴻*富后殖民時代的當代意義。王文娟*的《吾負藤花(徐悲鴻精神的現代性闡釋)》主題是現代性視角的徐悲鴻研究。1.現代性問題紛繁復雜,沒有統一定論。本書著重現代性理解之一的馬克斯·韋伯(Max Weber)路線,以列奧·斯特勞斯(Leo Strauss)的《現代性的三次浪潮》為梳理線索,并認為有理由把福柯(Michel Foucault)式的批判性質詢精神也歸入現代性的第三次浪潮但西方現代性的開啟與成果早已不只屬于西方,自由民主等人性啟蒙與國家民族獨立富強的現代性追求早已屬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因此,現代性并不等于西方化,東方世界可以在吸納借鑒西方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走出自已的現代性道路,西方世界也可以在反思自己以往經歷并吸納東方文明養料的同時**自己的弊端而健康發展。東西方的對話交流才是“全球化 ”時代人們的現代性出路所在。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性啟蒙的真正開篇和時代強音。反思的“五四”是中國現代性重臨的起點和永恒的目標。2.徐悲鴻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他選擇并為之奮斗一生的寫實主義的終*原因即是“五四”精神洗禮的自由民主與科學之追求。晚清及至“五四”精神的現代性啟蒙是徐悲鴻寫實主義的思想史基礎。3.本書對徐悲鴻的藝術主張近一百年米大約遭到的四方面的批坪、質疑進行了“現代性”問題糾纏的學理性清理,進行了現代藝術思想史的深入剖析。4.以社會為己任,以公共精神的關懷者和推動者闡釋、守護也改造世界之意義是畫家徐悲鴻的現代人文知識分子的角色認定。其行動體現除了創作、策展外,還表現在美術教育、對美術館建設的呼吁投藝術批評等方面。本書也從人文知識分子角度展開了徐悲鴻、林鳳眠的比較研究,認為徐悲鴻是在“積*自由”中爭取藝術*大貢獻的一面光輝旗幟,林風眠則是在“消*自由”中取藝術寧靜的一線天而留得青山的靜靜守夜人。5.徐悲鴻在援引輸入西方文化的同時,亦尋求民族文化強盛之根,畢生提倡國家的文藝復興。堅持文化建設、文化保藏和文化輸出,他的亞洲足跡和歐洲巡展都在避免民族自卑而不成其為“被看”的“他者”形象,改寫著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弱勢乃至失聲狀態,以世界性的眼光堅持民族文化的身份認同,努力與**世界建設平等對話關系,這使得徐悲鴻*富后殖民時代的當代意義。
吾負藤花-徐悲鴻精神的現代性闡釋 內容簡介
王文娟著的《吾負藤花(徐悲鴻精神的現代性闡釋)》主題是現代性視角的徐悲鴻研究。1.現代性問題紛繁復雜,沒有統一定論。本書著重現代性理解之一的馬克斯·韋伯(Max Weber)路線,以列奧·斯特勞斯(Leo Strauss)的《現代性的三次浪潮》為梳理線索,并認為有理由把福柯(Michel Foucault)式的批判性質詢精神也歸入現代性的第三次浪潮但西方現代性的開啟與成果早已不只屬于西方,自由民主等人性啟蒙與國家民族獨立富強的現代性追求早已屬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因此,現代性并不等于西方化,東方世界可以在吸納借鑒西方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走出自已的現代性道路,西方世界也可以在反思自己以往經歷并吸納東方文明養料的同時超越自己的弊端而健康發展。東西方的對話交流才是“全球化”時代人們的現代性出路所在。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性啟蒙的真正開篇和時代強音。反思的“五四”是中國現代性重臨的起點和永恒的目標。2.徐悲鴻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他選擇并為之奮斗一生的寫實主義的終極原因即是“五四”精神洗禮的自由民主與科學之追求。晚清及至“五四”精神的現代性啟蒙是徐悲鴻寫實主義的思想史基礎。3.本書對徐悲鴻的藝術主張近一百年米大約遭到的四方面的批坪、質疑進行了“現代性”問題糾纏的學理性清理,進行了現代藝術思想史的深入剖析。4.以社會為己任,以公共精神的關懷者和推動者闡釋、守護也改造世界之意義是畫家徐悲鴻的現代人文知識分子的角色認定。其行動體現除了創作、策展外,還表現在美術教育、對美術館建設的呼吁投藝術批評等方面。本書也從人文知識分子角度展開了徐悲鴻、林鳳眠的比較研究,認為徐悲鴻是在“積極自由”中爭取藝術*大貢獻的一面光輝旗幟,林風眠則是在“消極自由”中取藝術寧靜的一線天而留得青山的靜靜守夜人。5.徐悲鴻在援引輸入西方文化的同時,亦尋求民族文化強盛之根,畢生提倡國家的文藝復興。堅持文化建設、文化保藏和文化輸出,他的亞洲足跡和歐洲巡展都在避免民族自卑而不成其為“被看”的“他者”形象,改寫著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弱勢乃至失聲狀態,以世界性的眼光堅持民族文化的身份認同,努力與**世界建設平等對話關系,這使得徐悲鴻極富后殖民時代的當代意義。
吾負藤花-徐悲鴻精神的現代性闡釋 目錄
吾負藤花-徐悲鴻精神的現代性闡釋 作者簡介
王文娟,女,200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中外美術比較研究方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學術部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2013—2014年)。主要研究領域:中外美術比較研究、藝術哲學、美術理論與當代美術批評。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煙與鏡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