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97950
- 條形碼:9787516197950 ; 978-7-5161-9795-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 內容簡介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從比較詩學和接受美學研究視角,詳細論述了中英浪漫主義詩學在本體特征上的共性表現和差異表征,既注重把浪漫主義置于文藝思潮發展演進的歷史語境中,探討浪漫主義同古典主義﹑現代主義以及后現代主義的關系,使我們看到浪漫主義思想理念的傳承性和詩學意義的當下性;又著重闡釋中國五四浪漫主義在對英國浪漫主義詩學理念的影響和接受過程中所呈現的民族化、本土化的特點。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的創新之處在于從女性主義視角探討中英浪漫主義時期女性在各自歷史中的地位和受教育狀況,女性閱讀和女性書寫及女性詩學的構建。 總而言之,《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論述提升了中國五四浪漫主義詩學與西方話語,尤其是與英國浪漫主義思想的緊密聯系以及在中國文學現代化過程中的地位,引申出我們在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的語境中,對文學乃至文化的民族性傳承和發展,對異域文化的影響和接受等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 目錄
一 詩學、比較詩學與浪漫主義
二 浪漫主義研究現狀、意義和方法
**章 文藝思潮語境中的浪漫主義
**節 浪漫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內涵
一 浪漫與浪漫主義
二 浪漫主義的內涵
第二節 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反叛
一 古典與古典主義
二 新古典主義
三 古典主義的弊端和浪漫主義的反叛
第三節 浪漫主義對現代性的批判
一 波德萊爾對現代性的概括
二 主體性原則和對個體的重視
三 注重內心情感表達
第四節 浪漫主義對后現代主義的啟示
一 后現代與后現代主義
二 浪漫主義對后現代的啟示
第二章 中英浪漫主義的發生和詩學特質
**節 英國浪漫主義的發生與詩學特質
一 《抒情歌謠集》的震撼:英國浪漫主義的發生
二 “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英國浪漫主義的詩學特質
三 英國浪漫主義的現代之路:從批判到繼承
第二節 中國五四浪漫主義的發生與詩學特質
一 影響與促動:中國五四浪漫主義的發生
二 變革的先鋒:中國五四浪漫主義詩學特質和樣態
三 五四浪漫主義之流變:從“革命的浪漫蒂克”到“文藝大眾化”
第三章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本體論闡釋
**節 自然家園與人性自然: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心靈訴求
一 回歸自然:盧梭浪漫主義理想的源起
二 自然——人類的精神皈依:英國浪漫主義詩學視角
三 自然——崇尚與擺脫:中國五四浪漫主義詩學向度
第二節 語言作為人類生存家園: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語言觀
一 “采用人們真正使用的語言”:平民化立場
二 “返回中世紀”與重新發現民謠
三 文學革命與白話“活的語言”
四 民間歌謠與五四浪漫主義詩學的平民化表達
第三節 “世間未冕的立法者”:詩人主體性建構
一 雪萊的西風頌歌與郭沫若的鳳凰之舞:天才與靈感
二 濟慈的秋天與廢名的田園:憂郁感懷
三 拜倫的希臘之旅與徐志摩的康橋一別:異國情調
第四節 表現客體的重新發現:浪漫主義詩學的現實維度
一 “卑微的田園生活”:英國浪漫主義詩學的題材轉向
二 “平民文學”與“人的文學”:五四浪漫主義詩學理念
三 主宰與毀滅之間:對科學主義的矛盾心理闡釋
四 民主革命與民族革命:浪漫主義詩學的政治宣言
第四章 女性的崛起與中英浪漫主義女性詩學構建
**節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女性閱讀與女性詩學
一 女性失語的歷史回顧
二 思想啟蒙與女性聲音
三 女性的文學主體性表現與詩學發展
第二節 中國五四時期女權運動與女性寫作
一 五四時期女權運動與女性教育
二 五四時期女性作家與女性詩學的拓展
第三節 來自她們的聲音:女性詩學的浪漫書寫
一 簡·奧斯汀的愛情觀與冰心愛的哲學
二 多蘿西·華茲華斯的生活瞬間與林徽因的晝夢時分
結語 浪漫主義在中國:走向現代的五四浪漫主義詩學
一 作為現代性標志的主體性確立
二 作為現代性標志的先鋒性代表
三 作為現代性標志的民族性構建
參考文獻
致謝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 節選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 **節 英國浪漫主義的發生與詩學特質 英國文學的詩歌傳統一直為世人稱道,而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詩歌成就可以說具有超越時空的影響力與震撼力,浪漫主義文藝思想不僅表現在詩歌領域,也滲透到散文與小說乃至戲劇中,并進入美學、哲學思想領域,其超越國界的影響擴大到印度、日本以及中國。英國浪漫主義的發生并非偶然,既有其國內歷史政治背景,也有其厚積的社會經濟基礎;既有歐陸啟蒙思想的影響,也有英國詩歌發展演變的內在傳統;更離不開那些具有獨創意識,追求自由、個性與挑戰傳統的浪漫主義大師的個人或集體的創造。 一 《抒情歌謠集>的震撼:英國浪漫主義的發生 (一)英國社會發展的必然 王佐良教授在論述英國浪漫主義時說:“英國浪漫主義的特殊重要性半因它的環境,半因它的表現。論環境,當時英國是**個經歷**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世界上*大的殖民帝國,在國內它的政府用嚴刑峻法對付群眾運動,而人民的斗爭則更趨高漲,終于導致后來的憲章運動和議會改革。從布萊克起,直到濟慈,浪漫詩人們都對這樣的環境有深刻感受,形之于詩,作品表現出空前的尖銳性。論表現:英國浪漫詩歌時間長,數量大,而且兩代重要詩人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在題材和詩藝上都突破前人,突破國界,成為全歐洲以至全世界的文學和思想影響。英國的近代詩歌理論也是在這個時期開端的,幾位大詩人都作出了意義重大的貢獻。由于這些原因,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又不僅僅是英國一國的,而是世界詩歌的一個重要部分。”① 英國是世界上**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法國革命爆發時,英國工業革命已經開始,無業無產階級隊伍也在成長。19世紀*初10年間,北方工業區已發生過多次工人暴動,*劇烈的是1811-1812年群眾性的破壞機器的路德運動。政府鎮壓工人運動,造成1819年著名的彼得盧大屠殺。勞資矛盾已經很尖銳,但此時英國工業資本家和大企業主在政治上還未取得絕對的統治地位,他們和操縱議會的金融寡頭、土地貴族集團之間存在著矛盾。1832年的改革法案鞏固了資產階級的*后勝利。 18世紀后半葉,英國和愛爾蘭、蘇格蘭之間的民族矛盾加深,對外進行了美洲和印度的殖民戰爭。在法國革命的影響下,由資產階級激進派領導的民主運動在18世紀*后10年達到高潮。當時民主會社林立,如“革命社”“權利法案社”“人民之友社”等,其中以1792年成立的“倫敦通訊社”為*激進,規模*大,組織也*民主。它吸引了當時許多著名的民主思想家和文人,如潘恩、葛德文、布萊克等,也吸收了許多工人。“通訊社”的活動在雅各賓專政時期達到高峰,它召開了全英人民大會,邀請其他民主會社參加,并通過了要求停止對法戰爭和擴大選舉權的決議。民主派反封建、反資本主義罪惡的斗爭突出地反映在葛德文和思想家勃克(Burke)的論戰中。勃克在《對法國革命的感想》(1790)這一著作中維護舊制度,認為社會是在過去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不能用強制的辦法把它推翻。民主派紛紛起來加以駁斥,普里斯特萊的.《致勃克書》(1791)和潘恩的《人權論》(1791)都曾給勃克以有力的反擊。但是葛德文的回答更進一步。 ……
影響與接受-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發生與比較 作者簡介
范麗娟,女,1968年生;教授,文藝學博士,落戶龍江博士后,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英語教育系副主任,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生導師,全國英國文學研究會會員,歐美同學會會員,全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員。曾赴英國諾丁漢大學、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美國博爾州立大學等進行訪學研究。主持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省社會科學基金、海外學人科研項目等省廳級項目10余項。榮獲2015年哈爾濱師范大學校級名師稱號,多次獲得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學優質獎、教學成果獎;曾獲加拿大阿爾伯塔國際教育獎,東北三省高校英語教學研討會論文二等獎,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等。出版專著及編著6部,在CSSCI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研究方向:英國文學,英美女性文學,中西方比較詩學,翻譯理論及實踐等。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