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深圳審計計機關 十二五課題研究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925114
- 條形碼:9787511925114 ; 978-7-5119-251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深圳審計計機關 十二五課題研究報告 內容簡介
按照《深圳審計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深圳審計理論研究要以發展、豐富、提升為目標,加強審計理論研究平臺建設,強化應用研究,積極培育審計學術研究氛圍,培養一批既有豐富審計實踐經驗、又有較高理論素養的審計學術帶頭人,既對全市審計實踐進行理論總結,又能運用先進理論指導和推動審計實踐,推進審計工作科學發展。在這一指導思想下,深圳市審計局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整合全市審計科研資源,以課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緊緊圍繞審計工作實踐開展審計應用研究,大力培育審計理論研究成果精品,使深圳審計工作形成“虛”與“實”結合、審計科研與審計實踐相互促進、審計科研與審計實踐互為羽翼的新格局。 編輯出版《深圳審計機關“十二五”時期課題研究報告》,是對“十二五”時期深圳審計課題研究的一次理論成果檢閱和總結,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在于實踐,使審計研究成果助推審計實踐而更具意義。 《審計機關“十二五”成果展示系列圖書:深圳審計機關“十二五”時期課題研究報告》收錄的課題研究成果,不僅包括了公共管理類項目績效審計、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政府投資項目監督、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也包括對績效審計選項庫和選項機制、創新審計管理模式、審計與統計風險流程化管理以及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等創新型課題研究,涵蓋了國家審計基礎理論研究和政策前瞻,涉及與廣大審計人員實際工作有關的審計實務探討,不僅突出了具有深圳經濟特區特色的審計實踐探索,還展現了具有鮮明前沿特色和探索精神的理論分析,一些理論成果正轉化為審計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府公共管理績效審計評價標準操作規程正式下發后,市、區兩級審計機關按照規程要求進行了多次驗證,運用效果明顯。績效審計選項機制課題完成后,深圳市審計局就這一系統運用進行了培訓,積極推動選項系統上線運行。審計風險流程化控制機制的運行,大大提高了審理效率。這些成效,都彰顯出深圳審計科研的全新魅力和美好前景。
深圳審計計機關 十二五課題研究報告 目錄
政府公共管理類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驗證報告
政府公共管理類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標準二次驗證報告
深圳市審計局政府公共管理類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標準操作規程
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評價標準構建研究報告
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驗證報告
深圳市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標準化體系構建研究報告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財務評價體系研究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財務評價體系驗證報告
績效審計選項庫和選項機制研究報告
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研究
審計風險流程化控制機制探討
審計統計風險流程化管控機制初探
深圳市送達審計的實踐與探索
龍華新區加強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審計監督問題研究報告
深圳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制度研究報告
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中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實踐與思考
深圳審計計機關 十二五課題研究報告 節選
《審計機關“十二五”成果展示系列圖書:深圳審計機關“十二五”時期課題研究報告》: 六、政府公共管理類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標準框架 課題組以南山區試點項目和上述基本模型為基礎,在對績效審計項目評價要素進行充分了解、分析,在廣泛聽取有關專家和建設單位的意見后,初步構建了政府公共管理類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標準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從反映績效審計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下簡稱“三E”)人手,立體設立貫穿整個項目的立項、建設、運作及管理維護各階段的指標與權重。在此類項目中,經濟性主要關注的是資源投入和使用過程中成本節約的水平和程度及資源使用的合理性;效率性主要關注用*小的成本做成盡可能完美的工作;效果性主要關注的是既定目標的實現程度及經營活動產生的影響。 南山數字化城管績效審計項目作為構建評價標準的試點,具有典型的示范性。該項是建設部在全國統一部署配套建設的重點項目,在項目特征與結構上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在構建評價標準試點過程中,課題組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切入:實踐上,征得南山區有關部門和市城管局城管指揮中心的支持與協助,通過對南山區2011年度涉及市容環境提升、城市道路及征拆遷、市政基礎設施、文化與體育、衛生、教育、國家機關及其他等33個財政資金投資項目進行系統咨詢與調研,同時對全國城管系統的51個數字化城管項目及同類型的項目進行全方位比對,獲得大量**手有關資料與數據。理論上,反復試用并驗證比較了大量指標權重與績效評價研究方法,諸如專家咨詢權數法(特爾菲法)、經驗型權數法、信息量權數法、獨立性權數法、秩和比權數法、層次分析加權法(AHP法)、平衡計分卡法、標桿管理法等,從績效審計工作實際出發,經過反復比對研究,*終確定以特爾菲法為基礎,以經驗型權數法和平衡計分卡法為補充,初步形成“數字化城管項目”評價標準的指標設置與權重分配。試點項目完成后,運用數理統計方法,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反饋意見,對原設定的指標及權重作了進一步提煉與調整。 (一)指標設置 為了客觀、全面地評價項目的績效情況,以特爾菲法為基礎,按照重要性原則,根據數理統計原理及以往審計經驗,對各項指標的設定作了細化:本課題將指標分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兩種,并對共性指標作了明確規定,反映經濟性和效果性的指標不能低于3個,在效果性中增加1個附加指標(發展創新能力指標),反映效率性的指標不低于7個,倘若反映“三E”的指標數低于以上設定的*低指標數值,其計算結果反映的績效評價可能出現極端的情況。根據南山數字化城管項目*初設定的30個指標,壓縮提煉出政府管理類項目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的14個共性指標。其中反映經濟性的共性指標有3個:立項審批情況評價、項目建設節省額、社會效益(含環境影響、資源利用、就業效益等);反映效果性的共性指標有3+1個:建設目標實現程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況及執行情況、公眾滿意度(率),附加發展創新能力指標;反映效率性的共性指標有7個: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已完成工作有效率、行政成本節約率(含資金、人力等)、項目管理服務覆蓋率、項目資金到位率、項目資金使用率、項目建設工期等。其余為不同項目的個性指標,個性指標應根據不同項目的實際情況設定(表1已有部分可確定的個性化指標),權重相同但個數不同。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