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重識老子與(老子)——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7257
- 條形碼:9787100057257 ; 978-7-100-05725-7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識老子與(老子)——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 內容簡介
《重識老子與: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具體包括了:老子術產生的歷史背景、時時提醒自己的無德與不善、“可以有國”是靠重農富民還是靠吝嗇精神、《老子》對《孫子兵法》的借鑒等內容。 該書是作者前作《帛書老子與老子術》(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修訂再版。書中據老子世系與楚簡《老子》重寫老子其人,并重釋帛書《老子》,重寫老子之術。共有五篇。**篇,老子其人;第二篇,帛書《老子》考釋;第三篇,老子術;第四篇老子術之源流;第五篇,老子與《老子》之演變。 作者尹振環現為貴州省委黨校教授。主要從事《馬王堆帛書老子》的研究工作。
重識老子與(老子)——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 目錄
**篇 老子其人
**章 《史記》中的老聃與太史儋
一、老萊子絕非老子
二、出土楚簡進一步確證“仲尼學乎老聃”之老子
三、周太史儋即戰國時“老子”研究的突破
四、司馬遷直筆明文肯定老聃,暗里曲筆肯定太史儋
第二章 《老子》非成于一時,作于一人的自證
一、簡本非節選本之十條證據
二、簡本、帛書《老子》成書于不同時代的八點印記
三、思想理論發展的八條證據
四、《老子》非精語匯編
附:司馬談、遷與老子年代(何炳棣)
第二篇 帛書考釋
第三章 帛書《老子》的篇名與篇次
一、名不副實的篇名
二、從《老子》*古本看其篇次原型
三、《道藏》顛倒《老子》篇次的鐵證
四、王弼注本的篇次也是“德”上“道”下
五、唐玄宗固定了《老子》“道”上“德”下的篇次
六、主證:從行文、文義看《老子》的篇次
第四章 依據今帛簡三本《老子》的分章完善帛書《老子》的分章
引論
一、帛本證明今本《老子》大部分分章正確
二、簡本證明今本《老子》大部分分章正確
三、帛本證明今本一些章由兩章合并而成
四、簡本證明今本一些章為兩章合并而成
五、帛本、簡本證明今本許多章由多個章組成
六、簡本證明帛本擴充的文句多為獨立之章
七、簡本證明部分章為另一種形式的多章合成
八、簡、帛本與先秦文獻證明許多章只是一兩句話
九、簡本還有意想不到的分章點
十、簡本還證明今本有兩個章應合為一章
十一、應該承認異形之分章符號
十二、不要將斷句符號誤認為分章點
結語
第五章 關于帛書《老子》的章次’
一、今本《老子》八十、八十一章
二、今本《老子》四十一、四十、四十二章
三、今本《老子》二十四、二十二、二十三章
第六章 關于帛、簡《老子》假借字的釋讀
一、從一個古文字專家也犯難的例子談起
二、為什么假借字多?為什么假借字極易出錯?
三、假借字有哪幾種類型?
四、釋讀假借字的“三法”、“六戒”
第七章 從簡、帛本看今本《老子》五十七個章中的模糊點
一、對侯王謙下說教的章不該再含糊
二、故意強稱賢良不會有好結果
三、改“王大”為“人大”,硬傷不輕!
四、改“今”為“古”,損傷“道可道,非恒道”之義
五、被嚴重模糊的“吹者不立”
六、“唯道是從”哪能離得開人情人性
七、重新詮釋“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
八、*好是降低智者的聲望
九、被誤釋誤解的今本《老子》五十章
十、一律改“弗”為“不”,必傷文義
第八章 用簡本校訂后的帛書《老子》,必真于、勝于今本
一、帛書《老子》掩飾的文字甲、乙本可以互補
二、帛書《老子》許多文句勝今本《老子》
三、帛書《老子》利于判誤決疑
四、簡本可糾正帛本之訛誤,簡帛佚籍可化解帛今本之疑團
五、可有條件地汲取今本《老子》之長
第三篇 老子術
第九章 老子術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為君人者設計的政治道德
二、取代“隆禮義,崇道德”的一種新的政治哲學
三、老子術不能等同于商韓之術
第十章 敦厚樸實.利天下而不敢自利
一、何謂“上德不德”
二、何謂“無為而無以為”
三、何謂“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四、再從其它先秦文獻看此章
第十一章 德要純,要一以貫之
一、多義之“一”與“得”
二、《尚書》的“一”
三、《詩經》與簡帛佚籍的“一”
四、《管子》的“一”
第十二章 時時提醒自己的無德與不善
一、自知之明的稱謂
二、自謙的背面是自責
三、古訓早被遺忘
第十三章 安于無名,勿求名取辱
一、強稱賢良不會有好結果
二、要質樸,勿求名取辱
三、好名的弊端
四、無名之功效與目的
……
第四篇 老子術之源流
第五篇 老子與《老子》之演變
附錄:四部*古本《老子》對照篇(楚簡《老子》、帛書《老子》甲、乙本與傅奕本《老子》之對照表)
主要參考書目
舊版后記
新版后記
重識老子與(老子)——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 節選
《重識老子與: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三、思想理論發展的八條證據凡一種思想理論的形成,一氣呵成的極少,大多有一個發展、深化、漸進的過程。楚簡《老子》一些思想雖然深刻,但還不夠全面,或者只是雛形,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教訓的積累,認識深入了、提高了,片面性被克服,缺陷被補充,顯得更客觀、更全面、更系統、更成熟。比較簡、帛兩本,就可以發現這種進程,也能證明《老子》非成于一時,作于一人。此類證據少說亦有八:1.“德論”、“道論”的發展與深化也是時代標記簡本《老子》的“德”字凡八見,而且一個章就集中了五個“德”字。而帛書《老子》“德”字凡四十四見,與“德”相通的“得”字凡八見。可見帛書大大發展了對“德”的論述。比如簡本只提到“二弗”:“為而弗志,成而弗居”,即有所施惠不敢期望報答,事成功遂不敢居功。而帛本在“二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三弗”:“為而弗恃,長而弗宰,生而弗有。”企圖用這種“玄德”即天德來教化人間的人為有私之德。這在認識上是一大提高,它們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吧?又如,簡本只有13個章有“道”字,而帛書卻有36個章談到“道”。這36個章又無不是由這13個章引發而來的。由宇宙本體論之道,到萬物生成之道;由簡單的道體描述,到多種角度對道體的描述;由一般的論述道,到認識論的“道可道,非恒道。”……這些都說明了簡本、帛書在認識上的漸進性、過程性、時代性。2.對防止“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的重大補充簡、帛兩本都有“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的章(即今本第五十七章)。此章雖然也肯定“以奇用兵”,但其主題是談如何以正治國的。孔子說:“政者,正也。”老子之“正”則是君主的“無事”、“無為”、“好靜”、“無欲”。順乎自然又合乎民心的為、動、事、欲,老子并不反對。但對于封建專制國君來說,其事、為、欲、動,大多出于名欲過盛,權欲、情欲過盛,它必然以權謀私、謀名,必然用權失當,招致災難。所以專制君主的無事、無為、好靜、無欲,確能給人民帶來自正、自富、自化、自樸的結果。應該說老子這個主張極深刻、極正確。但是,歷史證明它會變,并且變幾乎是難以避免的。所以帛本緊接著此章提出了簡本所無的今本第五十八章:“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難道就不可能有永遠不變的“正”嗎?更重要的是帛本又提出了“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這個大問題,這就是“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正道會變成權詐,善良也會變成邪惡。對于如何防止“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帛本提出**,以正治國經常憂憂慮慮,絕不一味標榜;第二,方而不割,謙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朓(不超前、超常)。可見,如此深刻的思想,分兩次完成才是可信的,它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3.本體論認識的深化簡本《老子》除了“有狀混成”章,沒有別的本體論章,帛本增了不少,而且“有狀混成”章,簡帛兩本也不同,**,此章“四大”的排列簡本不同于帛、今本,不是“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是“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看來這不是偶然的筆誤,而是簡本當時只把“道”視為天地之內的道,或者只指君道、政道、人道、自然之道的“道”,而帛、今本將“道”置于天地之前,已是向本體論靠攏了。第二,此章*后還是引到政治上尊王:“國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不是今本之“域中”與“人大”,“王”居然與“道”、“天”、“地”并列。看來老聃與早期道家的宇宙本體論,即是與簡本《老子》“丙”合編一冊的《太一生水》。它講的是由太一生水,然后成天、成地、成神明、成陰陽、成四時、成寒熱、成濕燥、成歲,“太一藏于水,行于始、周而復始”。可見此種理論較為原始、古雅、樸實。到了帛書《老子》,發展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就顯得高遠玄妙,抽象精致些了。兩相比較,既可看出簡本、帛本、今本《老子》認識的漸進過程,又可看出簡、帛、今三本時代的前后。……
重識老子與(老子)——其人其書其術其演變 作者簡介
尹振環,男,河北滄州人,1934年生,貴州省委黨校教授。主要從事《馬王堆帛書老子》的研究工作,發表研究《老子》的論文150余篇。1998年、2000年、2006年先后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帛書老子辨析》、《帛書老子與老子術》、《今本五十七個章中的模糊點》。2001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了《楚簡老子辨析》(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立項)。2003年《帛書老子再疏義》、《重識老子與》再次獲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立項,前者200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