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饋贈的社會符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02706
- 條形碼:9787569002706 ; 978-7-5690-0270-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饋贈的社會符號學 本書特色
赫爾穆特·貝爾金著的這本《饋贈的社會符號學》從文化史的角度對饋贈這一矛盾結構的道德潛力和綜合潛力進行分析,借此希望對人們熟悉的事物進行闡釋和重新整合,以給讀者帶來啟發。 全書共分四部分內容:**部分是關于饋贈在當下的動機、場合和情感規范;第二部分將檢視那些被遺忘了的社會理論維度;第三部分將基于文明論和知識社會學視角,沿著調解的矛盾模式方向繼續進行闡釋;第四部分將嘗試對個性化和共同利益取向之間的關系進行概括,其重點在于“個人主義團結”這一先決條件。
饋贈的社會符號學 內容簡介
《饋贈的社會符號學/符號學譯叢》從文化史的角度對饋贈這一矛盾結構的道德潛力和綜合潛力進行分析,借此希望對人們熟悉的事物進行闡釋和重新整合,以給讀者帶來啟發。 《饋贈的社會符號學/符號學譯叢》共分四部分內容:**部分是關于饋贈在當下的動機、場合和情感規范;第二部分將檢視那些被遺忘了的社會理論維度;第三部分將基于文明論和知識社會學視角,沿著調解的矛盾模式方向繼續進行闡釋;第四部分將嘗試對個性化和共同利益取向之間的關系進行概括,其重點在于“個人主義團結”這一先決條件。
饋贈的社會符號學 目錄
1.動機
2.場合
3.情感規則
第二部分 饋贈的人類學
4.禮物
5.祭祀
6.祭品分配
7.命名
第三部分 變遷
8.理想結構
9.超越必需
第四部分 道德與社會
10.個性化與公共福利
11.個人主義的團結
參考書目
饋贈的社會符號學 節選
《饋贈的社會符號學/符號學譯叢》: 這一理念十分簡單,社會中可能會出現多余的社會資源,且這些社會資源未被完全分配;因此,大范圍的非生產性支出會伴隨著生產和再生產消費的直接必然過程出現。“奢侈、葬禮、戰爭、崇拜、雄偉建筑的建造、游戲、劇院、藝術品以及墮落的(例如從生殖能力分離出來的)性欲,所有這些活動本身,至少在初始階段,都蘊含著某種目的”( Bataille,1967:26f.)。他們所強調的主要是損失。在這些情況下,術語“非生產性支出”只有針對他們這類人才能得到應用——對資源的純粹浪費,毫無目的,并與事物的品質沒有任何聯系。就歷史哲學而言,其核心特征為主體無謂消費的主權或深不可測的自由,這種自由*常在狂熱的時刻出現。而實際上,它已經通過*初工作中的咒罵以及事先刻意的算計,從實用和物質領域排除開來。宗教是提供也是唯 一提供獲取主權的代替品,因此,巴塔耶從祭祀儀式中發現了主權*為純粹的*簡經驗形式。但與此同時,它已變成了混雜的世俗形式,成為不受制約以及自我消耗的主體性共鳴。 令巴塔耶感興趣的是,在某種意義上,夸富宴社會中第二項原罪與主權相對抗。夸富宴首先發揮了對非生產性支出的首要經驗實證的作用,它是一種伴隨生產的浪費過程,比占有略次一等。然而,與此同時,這種古代形式顯示出十分矛盾的一面,因為它不斷地使非生產性支出行為居于特殊分配邏輯之下。浪費和分配,非生產性支出和獲取,同樣具有建構意義:他們建立并支持符號暴力域,并鞏固個體微分值中表現出的差異。根據巴塔耶的中心人類學論文(1988:71),以上都建立在“權力身份和力量損耗”的基礎上。一旦陷入了撲克牌般的夸富宴和反夸富宴模式中,人們就無路可退。贈禮和回禮僅僅是這場博弈中的籌碼,其唯 一的目的在于激發進一步行動,并形成羞愧驅使的協同行動保證。這一情景權力不能得到保證或轉化成財產或其他什么東西,但它卻總能在這場博弈的下一步行為中得到定準(更大程度)。在收到雪片般的回禮時,*初的挑戰者保持著獲利的形象,而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則可以做出已成功并獲得實惠的勝利表情。*為理想的狀態是,夸富宴上不能進行互惠,只有那些擁有*后決定權的人才能獲得權力,而這一權力從力量損耗中得到優越感。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