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考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90890
- 條形碼:9787516190890 ; 978-7-5161-9089-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考察 本書特色
劉穎慧著的《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考察》遵循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相關聯的原則,通過對新時期以來三十年間中國東北女性文學中小說創作的全面檢視,以及對文化研究三重視角下呈現出來的文化指征的系統梳理,發現并確證了新時期以來東北女性文學群體性創作的文化特征,并將這種文化特征的形成與發展放置于新時期以來多元化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之下,結合東北地域文化特色,對不同作家文本進行具體分析,從而充分地論證說明:新時期以來東北女性作家創作帶有某種群體性的創作風格,在時間、空間、性別三個文化場域具有強烈的共通性,其中所蘊含的三重文化品格并未因新時期以來作家個性化的特征而得以削弱,反而因特殊時代的身世際遇和文化內涵,呈現出更加廣泛、也更有創造性的群體性風格。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考察 內容簡介
現代東北文學因“東北作家群”“淪陷區文學”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十七年”文學時期的“工業文學”“土改文學”是當代東北文學的重要成就,新時期以來諸多東北作家的創作使東北文學延續承襲。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考察》采用文化研究的多重理論方法進行文學研究,從時間、空間、性別三重文化場域全面檢視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的小說創作,系統梳理所呈現的文化指征,確證新時期以來東北女性文學作家個體創作基礎上的群體性風格,構建東北女性文學研究的理論價值體系,對重新理解新時期文學的不同時間、空間及主體寫作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考察 目錄
一 文學研究的文化視域
二 女性文學研究的文化考察
三 新時期以來女性文學的定位思考
**章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場域
**節 多元文化建構下的時代寫作
一 精英立場的文學轉型
二 市場機制的大眾消費
三 回歸現實的底層寫作
第二節 民族、邊地與宗教作用下的東北風情
一 遷徙促成的民族融合
二 邊地造就的文化滯后
三 薩滿傳奇的宗教觀念
第三節 女性文學話語流變中的價值重塑
一 現代女性文學關于國家與自身命運的思考
二 當代女性文學的斷裂與成長
三 東北女性文學的承襲與發展
第二章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時間場域
**節 民族危難中的執著抗爭
一 流亡東北作家表達的苦痛
二 淪陷區作家書寫的壓抑
第二節 性別隱匿的花木蘭境遇
一 身份模糊下的性征掩蓋
二 政治統轄中的艱難喘息
第三節 浮出歷史地表的集體狂歡
一 女性知識分子的命運訴說
二 底層鄉村女性的苦痛嘆息
第三章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空間場域
**節 地點與邊界的文化思考
一 地點文化符號中的群體性格
二 民族邊界中抽離出的民族身份
三 文學實踐隱含的地域重塑
第二節 東北地域文化的空間指征
一 自然空間中的文化堅韌
二 民族空間中的文化共融
三 精神空間中的文化張力
第三節 獨特地域空間中的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
一 土地意象與鄉土精神傳承
二 漁獵文明與英雄傳奇
三 民族駁雜與民間方言
第四章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性別場域
**節 性別、女性與寫作
一 社會性別闡釋與性別敘事的突圍
二 女性主義源起和女性寫作的發生
三 性別寫作、無性別寫作與超性別寫作的概念梳理
第二節 群體性自覺的創作取向與機理
一 敘事主題:女性自我的覺醒
二 敘事視角:強烈的社會關注
三 敘事風格:獨立的話語言說
第三節 東北女作家性別場域中的個性書寫
一 “北極村童話”:溫情回望中的女性記憶
二 “歇馬山莊的女人”:鄉村與底層的女性關注
三 “性情男女”:都市舞臺上的女性之痛
四 “作女”:戰勝自我的女性與未來
結語 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定位、評價
一 多元文化價值觀念下凝聚成整體的緣由
二 三重場域中不平衡狀態下的個性顯現
參考文獻
跋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考察 節選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研究》: 從時代、地域、性別三個維度去考察新時期以來東北女性文學的發展,是《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研究》的創作主旨。之所以將時間作為**個場域,是因為,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終究是在“新時期”這個大的文化背景下完成的。為此,不僅要系統梳理新時期以來中國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的巨大變化,還要通過對不同時期文學的發展做出系統的比較分析,方能深入了解東北文學的根源。對于新時期以來的東北女性文學來說,自然是要受到“新時期”這個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特殊時期的影響,其作品常與時間結合緊密。況且,以時間年限選取了某一時期的東北女性文學作為研究對象,本就是論文的選題方式,首先從時間場域人手分析更為合理。 對于東北文學的研究雖有一些,主要也都存在于東北地區。東北的研究者們也會選取東北文學中的某一段進行研究,如只選取“東北作家群”,或者以1949年為界進行當代東北文學的研究。也有個別研究者注意到了新時期這個特殊的年代界限,因此只對新時期以來的東北小說進行探討。但目前尚無人選取新時期這個年代界限,又加之以性別限制,即進行東北女性文學的研究。《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研究》對于東北文學的研究選取了性別維度,但卻以新時期以來為期限,使得這一研究帶有了強烈的時代氣息。 與新時期以來的東北女性文學關聯較為密切的當屬現代東北女性文學和“十七年”東北女性文學,因此在切人重點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對以上兩個階段女性文學的系統梳理,以期使不同階段的東北女性文學發展的群體性研究都能更加規范,并且具有可比性。 對于現代東北女性文學來說,主要是“東北作家群”的創作,因此《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研究》將其稱為“生死場”。作為“東北作家群”中*優秀的小說家,蕭紅同時還是一位女性作家,這使得現代東北女性文學的成績異常顯著。蕭紅不僅是東北作家群中*出色的一位,同時也是現代文壇上一流作家中的一員,這讓現代東北女性文學在現代文壇上顯得那樣突出。除蕭紅外,“東北作家群”中還有一位女性作家白朗,成就不及蕭紅,卻也是一抹獨特的存在。在現代文學階段,除“東北作家群”外,淪陷區的女性作家創作同樣值得關注。梅娘、但娣、吳瑛、楊絮、朱媞、左蒂等,在這一時期均有作品出版,其中以梅娘的成就*高。由于現代文學時期的東北有較長時間屬于淪陷區,因此充滿著流亡的歌哭,主題較為沉重。 新中國成立后,當代文學可分為“十七年”、“文革”、“新時期”三個階段。“十七年”文學階段,由于新中國成立后,社會文化環境的空前一致性,使得這一時期的文學發展并無多樣化的特征。主要成就是草明的工業文學,這種全力展現建國以后新中國工業發展規模和成效的寫作與建國以后紅色敘事中對英雄形象的塑造有異曲同工之處。作為這一時期的東北女作家,草明總是免不了要受到時代環境的影響,喜歡書寫東北地區大規模工業化的面貌。“文革”時期的東北女性文學十分“冷清”,也顯得更加凋敝和凄冷。 然而這一切都在進入“新時期”以后得到改變,新時期以來的東北女性文學呈現出了極為豐富的發展狀態。這一時期的女性文學被稱之為是“浮出歷史地表”的寫作,對東北女性文學來說也同樣如此。而之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后近三十年的時間才有如此的變化,自然更是驗證了時間場域的重要性。在改革開放之初的文學反思中,東北女作家也參與其中,“傷痕”、“反思”、“改革”、“先鋒”也都留下了她們的創作痕跡。然而在進入90年代和新世紀以后,當文學的發展已不僅僅局限于某些思潮,而是有了更為多樣化的創作時,東北女作家也紛紛走向了不同的創作領域。她們的思考有了更大范圍的突破,不再被時代所局限,而是喜歡關注人本身。 ……
新時期以來東北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文化考察 作者簡介
劉穎慧,女,1983年生,黑龍江雙鴨山人,東北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現任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東北文學與文化研究。近年來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和參與國家、教育部、省廳級社科基金8項,在《文藝爭鳴》《東北師大學報》《小說評論》等雜志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