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三尖樹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17253
- 條形碼:9787020117253 ; 978-7-02-011725-3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尖樹時代 本書特色
**章末世降臨
如果有一天你起床之后,聽聽外面,感覺像是星期天——而碰巧你又知道那天其實是星期三,那肯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錯了,而且還錯得很離譜。
那天我一覺醒來,就有這種感覺。然而,當我努力想再敏銳地探究一番時,卻又止不住地愈發焦慮起來。畢竟也存在這種可能啊,錯的人是我,而不是其他人——盡管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帶著些許疑惑,我繼續等在那里。但很快我就掌握了**點客觀性的證據,那是一座遠處的大鐘,在我聽來剛好敲了八下。我不敢確定,屏氣凝神,用心傾聽。不一會兒,另一座鐘也響了,鐘聲響亮而悠長,不緊不慢地響了八下,不容置疑。這次我聽得可是明明白白,既然如此,那肯定就是有什么地方出問題了。**章
末世降臨
如果有一天你起床之后,聽聽外面,感覺像是星期天——而碰巧你又知道那天其實是星期三,那肯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錯了,而且還錯得很離譜。
那天我一覺醒來,就有這種感覺。然而,當我努力想再敏銳地探究一番時,卻又止不住地愈發焦慮起來。畢竟也存在這種可能啊,錯的人是我,而不是其他人——盡管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帶著些許疑惑,我繼續等在那里。但很快我就掌握了**點客觀性的證據,那是一座遠處的大鐘,在我聽來剛好敲了八下。我不敢確定,屏氣凝神,用心傾聽。不一會兒,另一座鐘也響了,鐘聲響亮而悠長,不緊不慢地響了八下,不容置疑。這次我聽得可是明明白白,既然如此,那肯定就是有什么地方出問題了。
我能躲過世界末日——好吧,起碼在我這個即將跨入三十歲的人心目中,那天可以被稱為世界末日——其實完全是個意外。實際上,只要認真想想,你會發現大多數幸存者都是這樣躲過災難的:每天都會有人生病,醫院里照例人滿為患,而平均定律也總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起著作用——托它的福,恰恰讓我在末日來臨的前一周住進了醫院,成為了那些病人當中的一員。其實住院這件事兒也同樣可能再提前一周,那樣的話,我現在也就不可能在這兒寫小說了,我甚至可能都根本不會存在了。可事情偏偏就是這么巧,我不僅在那個特定的時間住進了醫院,而且就連我的眼睛——確切地說是整個兒頭部——都被繃帶纏了起來。所以我必須感恩,不管到底是誰安排了這次偶然事件。然而,當時我可只是氣急敗壞,毫無感恩之心,根本不知道這他媽的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兒。因為住了這么久的院,我的經驗已經十分豐富,除了護士長,就屬我*明白了:醫院里*神圣的其實就是——鐘表!
醫院里如果沒有鐘表,日常工作就完全無法進行,因為每一秒都會有人看表,來確定出生時間、死亡時間、吃藥時間、用餐時間、熄燈時間、談話時間、工作時間、入睡時間、休息時間、探訪時間、更衣時間、洗漱時間。而根據這一原則,現在這個時間就應該有人在幫我洗漱和整理房間——確切地說應該是從七點零三分開始。這也是我更偏愛單獨擁有一間病房的*主要原因。在公共病房區,這項混亂的日常工作會提前整整一個小時,而在我看來這完全沒有必要。但今天,多方面的可靠證據都顯示:已經八點鐘了——鐘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可到現在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我不喜歡讓別人用毛巾蘸水給我擦拭,而且,之前我也曾多次表示過,既然有人專門引導我去盥洗室,那么擦拭環節就沒有必要了——我完全可以自己來。但我怎么說都沒用,每天依然如此。可今天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動靜,反倒讓我憂慮起來。況且,一般來說,洗漱之后就是早飯時間了,我現在已是饑腸轆轆,有點兒等不及了。
要是昨天、或是前天早上發生這件事兒的話,我早就火冒三丈了。但今天是五月八號星期三,對我個人來說這一天極為重要——他們打算今天拆掉我頭上的繃帶!而我迫不及待地想告別這一切,也就不想再小題大做、表示不滿了,惹出麻煩可就糟了——我是再也不想每天都按部就班地生活在黑暗中了!
我在黑暗中四下里摸索,找到了電鈴按鈕,按了整整五秒鐘,我想告訴那些醫護人員,我已經等得不耐煩了。
我一邊繼續聽著周圍的動靜,一邊等著醫護人員過來,如此強烈的訴求肯定會讓他們氣急敗壞,氣勢洶洶地跑過來興師問罪的——他們本來脾氣就不好。
聽著聽著,我終于開始意識到,外面的情況可能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有些奇怪的嘈雜聲,而照例應該傳來的聲音卻根本聽不到,比星期天還要更像星期天。等我再次回過神兒來時,我更加堅定了一點——那天就是星期三,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天是星期三。
圣梅林醫院的選址有點兒小問題,我很可能永遠都不會明白其中的原因——醫院的創始人到底為什么會把醫院建在這條主干道上呢?畢竟這條路貫穿一個重要的辦公區,每天車水馬龍,而醫院里病人脆弱的神經也就只能飽受噪音之苦,無休無止。每天川流不息的交通并不會加重病人的癥狀,而且,對那些“有幸”在這里遭受病痛煎熬的人來說,其實也是有優勢的——一個人住在這兒,即便只是躺在床上,也不會與外界失去聯系,可以說,他一直都在“體驗”生命的川流不息:一輛輛西行的公共汽車照例會呼嘯而過,馬達聲震耳欲聾,勢頭之猛好像誓要把街角已經變紅的交通信號燈撞個粉碎;但隨之而來的往往又是母豬嚎叫一般的剎車聲,汽車消音器中接著又傳來了“噠噠噠”的聲音,看來公共汽車的“陰謀”并未得逞。不一會兒,綠燈亮了,眾多車輛如脫了韁的野馬,開始呼嘯著加速爬上斜坡。每時每刻都有可能會發生小插曲——不知是哪輛車,車體忽然向后滑行,結結實實地撞在后面那輛車上,于是整個路口的交通也就停滯下來,造成了阻塞。而對一個像我這樣情況的病人來說,雖然急欲了解情況,卻也只能干著急,因為我只能通過司機之間彼此的叫罵聲來判斷是非曲直,獲知情況嚴不嚴重。很明顯,白天也好,絕大部分的黑夜也罷,如果說圣梅林醫院的病人有了這種感覺——日常的川流不息、車水馬龍忽然停滯了,無聲無息了,這可能嗎?這絕不可能!即便這個人被暫時束之高閣、沒人搭理,這也是不可能的!醫院外面的一切怎么可能因此停滯呢?這毫無道理啊。
但今天上午卻很不一樣,令人不安,這一切都太讓人不可思議了。我聽不到車輪的隆隆聲,聽不到公交車的呼嘯聲,甚至聽不到汽車或任何其他東西的聲音,實際上,什么聲音都沒聽到。沒有剎車聲,沒有喇叭聲,連偶爾會聽到的馬蹄聲也沒有。這個鐘點,外面至少也應該有各類工作人員紛至沓來的腳步聲了呀,可我連腳步聲也沒有聽到。
我越聽越覺得反常,但蹊蹺的事兒越來越多,也就無暇顧及了,總不至于一件一件都要細細思量、弄個一清二楚吧?我又仔細聽了一會兒,估計有十分鐘,聽到了五次拖沓遲疑的腳步聲,感覺就在附近,遠方還傳來三個人莫名其妙的哭號聲,還有一個女人歇斯底里的嗚咽聲。既沒有鴿子在咕咕叫,也沒有麻雀在喳喳叫,只有風中的電線發出嗡嗡聲,外面的世界聽起來十分詭異……
一種令人厭惡的空虛感漸漸在我心頭蔓延開來。這種感覺并不陌生,孩提時代我就曾多次有過——有時,我會幻想臥室中的陰暗角落里,隱藏著駭人的恐怖;有時,我甚至不敢下床,生怕會有什么東西會從床下伸出手來,抓住我的腳踝;有時,我甚至不敢伸手去開燈,唯恐稍有動作就會引得某種力量向我撲來。我知道現在必須戰勝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就像小時候怕黑的我*終也不得不勇敢地面對黑暗一樣。可這很難,兒時戰勝自己就非常不易,現在想超越自我看來也并非易事。人往往是在面對考驗時,才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其實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成長了多少。那種與生俱來的恐懼感一直伴隨著我,潛藏在我內心深處,伺機反撲,而現在它們也算是“陰謀”得逞了——因為我的眼睛被繃帶纏住了,視力全無,而與此同時,外面川流不息的交通也忽然變得無聲無息——一切都是那么詭異。
冷靜下來之后,我試著對整件事兒進行合理地分析。外面喧鬧的交通為什么會停下來呢?通常來說都是因為道路禁行,要進行路面修護,這再簡單不過了。但如果是道路維修的話,修路工人一定馬上就會用到氣鉆了,這無疑是給長期飽受噪音摧殘的病人們增加了一種新花樣——另一種更加刺耳的噪音。奇怪的是,這一隨時都可能傳來的噪音卻遲遲沒有出現,問題還不止于此,我甚至連遠處車輛的隆隆聲、火車的汽笛聲、拖船的汽笛聲都沒有聽到,這些問題用我所謂的合理推斷都解釋不了。除了八點一刻敲鐘報時之外,什么聲音都沒有。
此時,我心中猛地升騰起一股想偷看一下的強烈欲望,當然也就是偷看一眼而已。我就是想知道外面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兒,不過*終我還是克制住了。我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偷看一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要難得多。我不僅需要摘眼罩,還需要把襯墊和繃帶拆下來。另一方面,也是*為重要的原因——我不敢。如果你也像我一樣經歷了一星期失明的痛苦,那你也就不敢拿自己的視力冒險了。的確,醫生是把拆繃帶的日期定在了今天,但就算是拆,也不是在這兒拆,而是要在一種特定的昏暗狀態之下,而且只有在我雙眼檢查的結果都令人滿意之后,我才可以徹底拆除頭部的繃帶。我不知道檢查結果會是什么樣兒。可能我的視力會永遠受損,也有可能我會永遠都看不見了。我不知道一切到底會是什么樣子……
我忍不住破口大罵,并使勁兒又按了按電鈴,發泄我的不滿。
看起來,似乎不會有人在意這刺耳的鈴聲了。本來我只是擔憂,可左等右等都不見回應,我不禁勃然大怒。依靠他人固然有些難堪,但沒人可以依靠的處境卻簡直讓我可憐甚至是可笑了,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諷刺。我的耐心已經消耗殆盡,我決定主動出擊,改變現在的處境。
如果我跑到走廊中咆哮,破口大罵的話,那就應該會有人出現了,哪怕僅僅是能有人跑過來說出他對我所作所為的看法,甚至是把我臭罵一頓也好啊,總好過現在,都這么長時間了,連鬼影子都不見一個,什么聲音也沒有。于是我掀開被單,下了床。我從沒看到過我現在住的這間病房,所以盡管我聽力很好,能從聲音上分辨出房門到底在哪兒,可找到房門的具體方位還是頗費周折:房間里好像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多余擺設,經過一番摸索,我終于還是到了門口,但也付出了代價——一根腳趾被狠狠地碰了一下,小腿也磕破了點兒皮。我拉開門,把頭探出去,朝走廊中大喊道:
“喂!我要吃早餐,快送飯來!48號房!”
剛開始沒有任何回應。隨后,喧嘩聲四起,聽上去好像有幾百人,可他們說的話我卻一個字也聽不清,就好像在播放一段錄音,里面有一大群人在吵吵嚷嚷,而且似乎還有個別人居心不良。突然,一個可怕的念頭在我心中一閃而過——是不是我在睡覺時被偷偷轉移到了一家精神病院呢?那這里其實根本就不是圣梅林醫院了,因為在我聽來,那些人的聲音完全不正常。在那片嘈雜聲中,我趕緊關上門,又摸索著回到了床上。那一刻,在一片令人困惑的混沌當中,這張床好像成了唯一的慰藉,讓我能有點兒安全感。在周圍一片未知的黑暗中,除了這張床,其余的一切都顯得十分詭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好像是要專門再強調一下這種詭異似的:外面突然傳來了一個聲音,當時我正想把被單蓋在身上,樓下街上傳來了一聲狂叫,聲音尖利,令人毛骨悚然。我不禁愣在那里,拉著床單一動不動。尖叫聲一共三次,然后就悄無聲息了。但聲音似乎仍在空氣中縈繞著,經久不息。信息
三尖樹時代 內容簡介
一次奇特的流星雨之后,地球上大部分人都失明了。只有少數幸運者還能看得見,比爾·梅森就是其中之一。倫敦街頭擠滿了凄慘無助的失明者,甚至有些失明者隨時準備惡意“捕獵”那些還有視力的人為己所用。目睹失明者絕望而瘋狂的慘狀之后,梅森加入了未失明者組成的團體——他們決定逃離危機四伏的城市,進入鄉村尋求全新的生活。但此時,原本常見的產油植物三尖樹卻獲得了智能和行動能力,開始大肆捕殺人類…… 《三尖樹時代》被公認為代表了溫德姆的*創作水平。《三尖樹時代》1951年一出版即引起轟動,1960年被BBC改編為廣播劇,1962年被改編為電影, 1981年又被BBC改編為電視劇。
三尖樹時代 目錄
三尖樹時代 相關資料
小說主人公和他的女友在被毀滅的倫敦城內摸索前進的緊張經歷,令人印象深刻。
奇異的想象和高超的敘述融為一體,把科幻小說帶入了一個新時代。
——《科幻大百科全書》
大劫難逃的宿命感、幽閉的窒息感、黑暗的恐懼感——小說中的種種痛感,令人感同身受。
——英國《泰晤士報周日版》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小說主人公和他的女友在被毀滅的倫敦城內摸索前進的緊張經歷,令人印象深刻。
——英國著名科幻作家 布賴恩·奧爾迪斯
/* Style Definitions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99;mso-style-qformat: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5pt;mso-bidi-font-size:11.0pt;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體;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mso-font-kerning:1.0pt;}奇異的想象和高超的敘述融為一體,把科幻小說帶入了一個新時代。
——《科幻大百科全書》
大劫難逃的宿命感、幽閉的窒息感、黑暗的恐懼感——小說中的種種痛感,令人感同身受。
——英國《泰晤士報周日版》
“(該書)半個多世紀以來暢銷不衰,已經俘虜了世界各地的眾多讀者。”
——英國《衛報》
榮獲英文奇幻文學獎
國際奇幻文學獎提名
入選《衛報》“1000本必讀書”
入選《電信報》“110本最佳圖書”
被BBC評為“最受讀者喜愛小說”之一
獲評為“501本必讀小說”之一
獲評為“最經典的科幻小說”(紐約時報)
《三尖樹時代》可能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為著名的災難小說,該書想象瑰麗而奇異,在作者筆下,荒蕪廢棄的倫敦街道仿佛就在你的眼前,而那些搖搖擺擺、貌似笨拙、卻又能置人于死地的三尖樹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至今讀來都十分引人入勝,令人難以忘懷。
信息
三尖樹時代 作者簡介
約翰•溫德姆(1903-1969),出生于英國沃克里郡,其父親是一位高級律師。溫德姆八歲時,父母離異,在讀過多所寄宿制學校后,他開始嘗試獨立生活。他從事過法律、商業插畫、廣告等各種工作,但都不成功。1925年起開始寫短篇小說,成為專業作家,以寫作為生。1930年到1939年之間,他以不同的筆名創作了各類小說,幾乎都是獨家在美國出版,同時也寫了不少偵探小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效力于英國軍隊。1951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科幻小說《三尖樹時代》,并獲得了巨大成功。此后,他陸續創作了《海龍醒來》《重生》《被詛咒之樹》等經典之作,成為科幻小說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