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修辭詩學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57399
- 條形碼:9787010157399 ; 978-7-01-015739-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小說修辭詩學論稿 本書特色
朱玲*的《中國古代小說修辭詩學論稿/六庵文庫》在對廣義修辭學進行理論闡釋的基礎上,從修辭詩學層面展開對古代小說的研究。全書分為三部分:總論主要討論廣義修辭學的方法論問題,并結合中國傳統修辭思維溯源,論證修辭詩學層面研究的合理性;上篇和下篇分別為古代話本小說和《紅樓夢》文本修辭批評實踐。和傳統單純重視修辭技巧的文本修辭研究不同,本書重在研究文本整體修辭設置:描述這些修辭設置,解釋其文本功能、社會功能及文化動因,考察這些修辭設置如何表現和參與修辭表達者和接受者的精神建構。也和注重探討形象、主題的文學批評有別,本書重在探討“如何寫”,并由此審視“為什么這樣寫”、“在什么語境中這樣寫”。
中國古代小說修辭詩學論稿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總論和上下篇。總論進行廣義修辭學的理論闡發,涉及廣義修辭學的交叉學科性質、研究的話語單位、方法和理論等問題;在闡釋巴赫金“超語言學”的修辭觀基礎上審視廣義修辭觀;闡釋古代修辭學理論以說明修辭理論源頭的“廣義性”,為后文的古代小說修辭詩學研究實踐提供理論和研究方法的依據。上篇專論話本小說的修辭詩學問題,兼涉志人、志怪、傳奇,挖掘并解釋小說文體歷時流變過程中修辭策略和話語方式如何成為推動文本敘述的能量。下篇分析《紅樓夢》的一組對立修辭設計及其文化成因,也論及該書不同于其他小說的人物出場方式及其文本功能。本書附錄可與正文進行互文性閱讀。書中的分析,既有對文學史和文化史的宏觀把握,也有對修辭細節的獨到觀察,學術面貌均與巴赫金批評的囿于“書房技巧”的研究拉開了距離,可為修辭學研究介入原創性文學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照。
中國古代小說修辭詩學論稿 目錄
本書導讀總論 廣義修辭學:理論與方法 **章 廣義修辭學:研究的語言單位、方法和領域 一、廣義修辭學研究的語言單位 二、廣義修辭學的研究方法 三、廣義修辭學的研究領域 第二章 巴赫金的修辭觀與廣義修辭學 一、巴赫金批評“純語言學”,倡導“超語言學”的修辭研究 二、巴赫金批評“書房技巧”,倡導詩學層面的修辭研究 三、巴赫金“對話”理論中的修辭哲學思想 四、從巴赫金的修辭觀審視廣義修辭學 第三章 《周易》修辭理論和修辭方法的發生學意義 一、修身和修言:修辭準則和人格建構 二、和諧與爭端:修辭行為與社會協調 三、陽剛陰柔與詩性言說:傳統修辭風格之源上篇 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 第四章 從“小說”到話本: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一 一、“小說”的語義和話本小說的文體建構 二、“小說”到話本的俗民性修辭特征 三、“小說”到話本的愉悅性修辭特征 四、“小說”到話本的口頭性修辭特征 第五章 敘述長度和語義: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二 一、中國古代短篇小說敘述長度的增加 二、時空語境:從缺失含混到清晰多元 三、人物情節:從簡單設置到人物群及分事件組合出現 四、古代短篇小說的長度:獨特的認知視角 第六章 作為一種話語秩序的敘述節奏: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三 一、話語模塊組構:結構層面節奏和話語秩序建構 二、句式文體變換:語流層面節奏和話語秩序建構 三、敘述節奏:市民社會的一種話語秩序 第七章 話本道德話語的類型及其語義: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四 一、話本小說傳播:民眾道德教育*佳方式 二、市民道德修辭的三種話語模式 三、陳述句與議論句、祈使句:語義的一致與沖突 第八章 作為空間修辭幻象的城市和山水: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五 一、城市:話本小說敘事空間的重心 二、山水:與城市相對立的修辭幻象 三、城市敘事取代山水抒情:田園詩意的失落 第九章 情愛敘事修辭設計的異質性: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六 一、人物修辭設置:年輕女性從邊緣到中心地位的轉換 二、空間修辭設置:閨房對外的秘密通道 三、時間修辭設置:偶然巧遇中的特殊機緣 第十章 喜劇性修辭設置: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七 一、修辭設置:非喜劇性文本中的喜劇性修辭元素 二、喜劇性文本:各類喜劇性修辭設置的合成 三、話本小說喜劇性修辭的特點及其成因下篇 《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 第十一章 真與幻:《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之一 一、《紅樓夢》整體構架:真與幻互相映照 二、大觀園和太虛幻境:真實世界與幻象世界的隱喻 三、“夢幻”修辭的文化分析 第十二章 愛與怨:《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之二 一、“還淚”:“愛”向“怨”轉化的悲劇預設 二、“愛”轉向“怨”:交流阻隔與信息不足 三、以“怨”寫“愛”的文化分析 第十三章 狂與醒:《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之三 一、“狂”與“醒”:《紅樓夢》的重要主題 二、借“狂”寫“醒”:文學的傳統修辭設計 三、借“狂”寫“醒”的文化分析 第十四章 人物出場:《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之四 一、《紅樓夢》人物的敘述地位 二、《紅樓夢》“人物”“出”之方式 三、《紅樓夢》出場人物的“場”描述 四、人物出場與主導性視角的確立 附錄一 語句體式和敘述模式:《山海經》修辭詩學研究 附錄二 中國古代女性審美話語分析 附錄三 諷諫:中國古代修辭策略和認知調整 附錄四 創生與毀滅:《俄狄浦斯王》的廣義修辭學分析 附錄五 求索與回歸:《離騷》和《神曲》修辭詩學對讀 后記本書導讀
總論 廣義修辭學:理論與方法
**章 廣義修辭學:研究的語言單位、方法和領域
一、廣義修辭學研究的語言單位
二、廣義修辭學的研究方法
三、廣義修辭學的研究領域
第二章 巴赫金的修辭觀與廣義修辭學
一、巴赫金批評“純語言學”,倡導“超語言學”的修辭研究
二、巴赫金批評“書房技巧”,倡導詩學層面的修辭研究
三、巴赫金“對話”理論中的修辭哲學思想
四、從巴赫金的修辭觀審視廣義修辭學
第三章 《周易》修辭理論和修辭方法的發生學意義
一、修身和修言:修辭準則和人格建構
二、和諧與爭端:修辭行為與社會協調
三、陽剛陰柔與詩性言說:傳統修辭風格之源
上篇 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
第四章 從“小說”到話本: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一
一、“小說”的語義和話本小說的文體建構
二、“小說”到話本的俗民性修辭特征
三、“小說”到話本的愉悅性修辭特征
四、“小說”到話本的口頭性修辭特征
第五章 敘述長度和語義: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二
一、中國古代短篇小說敘述長度的增加
二、時空語境:從缺失含混到清晰多元
三、人物情節:從簡單設置到人物群及分事件組合出現
四、古代短篇小說的長度:獨特的認知視角
第六章 作為一種話語秩序的敘述節奏: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三
一、話語模塊組構:結構層面節奏和話語秩序建構
二、句式文體變換:語流層面節奏和話語秩序建構 三、敘述節奏:市民社會的一種話語秩序
第七章 話本道德話語的類型及其語義: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四
一、話本小說傳播:民眾道德教育*佳方式
二、市民道德修辭的三種話語模式
三、陳述句與議論句、祈使句:語義的一致與沖突
第八章 作為空間修辭幻象的城市和山水: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五
一、城市:話本小說敘事空間的重心
二、山水:與城市相對立的修辭幻象
三、城市敘事取代山水抒情:田園詩意的失落
第九章 情愛敘事修辭設計的異質性: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六
一、人物修辭設置:年輕女性從邊緣到中心地位的轉換
二、空間修辭設置:閨房對外的秘密通道
三、時間修辭設置:偶然巧遇中的特殊機緣
第十章 喜劇性修辭設置:話本小說修辭詩學研究之七
一、修辭設置:非喜劇性文本中的喜劇性修辭元素
二、喜劇性文本:各類喜劇性修辭設置的合成
三、話本小說喜劇性修辭的特點及其成因
下篇 《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
第十一章 真與幻:《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之一
一、《紅樓夢》整體構架:真與幻互相映照
二、大觀園和太虛幻境:真實世界與幻象世界的隱喻
三、“夢幻”修辭的文化分析
第十二章 愛與怨:《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之二
一、“還淚”:“愛”向“怨”轉化的悲劇預設
二、“愛”轉向“怨”:交流阻隔與信息不足
三、以“怨”寫“愛”的文化分析
第十三章 狂與醒:《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之三
一、“狂”與“醒”:《紅樓夢》的重要主題
二、借“狂”寫“醒”:文學的傳統修辭設計
三、借“狂”寫“醒”的文化分析
第十四章 人物出場:《紅樓夢》修辭詩學研究之四
一、《紅樓夢》人物的敘述地位
二、《紅樓夢》“人物”“出”之方式
三、《紅樓夢》出場人物的“場”描述
四、人物出場與主導性視角的確立
附錄一 語句體式和敘述模式:《山海經》修辭詩學研究
附錄二 中國古代女性審美話語分析
附錄三 諷諫:中國古代修辭策略和認知調整
附錄四 創生與毀滅:《俄狄浦斯王》的廣義修辭學分析
附錄五 求索與回歸:《離騷》和《神曲》修辭詩學對讀
后記
信息
展開全部
中國古代小說修辭詩學論稿 作者簡介
朱玲,1951年生,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語言學博士點(自主設置)、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文學語言學、修辭學等。獨著、合著8種,發表論文60余篇。曾獲首屆“安徽文學獎”理論獎、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