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
創造心理學
創造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56966
- 條形碼:9787567556966 ; 978-7-5675-569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造心理學 本書特色
創造心理學是研究創新過程中人的心理與行為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全書貫穿了從個體到群體、從微觀到宏觀、從智力活動到社會活動、從理論到實踐(案例)的思路,以簡練、嚴謹的風格,探討了創造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相關理論,以及一些實際應用問題,包含了科學史與社會現實生活的大量案例材料。
創造心理學 內容簡介
創造力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后天發展起來的? 創造力發展有什么特點和規律? 創造力發展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創造力是否可以開發和培養? 高創造力的人有怎樣的思維特點和人格特質? …… 讓我們來揭開創造力的神秘面紗,一探究竟。 編輯推薦篇章: P 152 創造的若干 P 169 高創造力個體的人格特征
創造心理學 目錄
序言/001
**章創造心理學概論
**節創造心理學的研究對象/002
第二節創造心理學的研究方法/002
一、觀察法/003
二、實驗法/003
三、測驗法/005
四、內省法/005
五、訪談法/006
六、問卷法/006
七、案例分析法/007
八、作業/作品分析法/008
九、傳記分析法/008
第三節創造心理學研究的職業道德/008序 言/001 **章 創造心理學概論 **節 創造心理學的研究對象/002 第二節 創造心理學的研究方法/002 一、觀察法/003 二、實驗法/003 三、測驗法/005 四、內省法/005 五、訪談法/006 六、問卷法/006 七、案例分析法/007 八、作業/作品分析法/008 九、傳記分析法/008 第三節 創造心理學研究的職業道德/008 一、真實性原則/009 二、自愿的原則/009 三、無害的原則/009 四、保密的原則/010 第四節 創造心理學的歷史發展/010 一、興起時期(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期)/011 二、思辨研究時期(20世紀初期—30年代)/013 三、實證研究階段(20世紀30年代——70年代)/014 四、綜合研究階段(1970年—)/019 第二章 創造與創造力 **節 創造與創造力/024 一、創造與創新的概念/024 二、創造力的概念/025 第二節 關于創造力的理論/028 一、現有創造力理論的綜合評價/028 二、創造力的基本理論/030 三、創造的過程模型/038 第三節 創造力的評估/041 一、創造力評估的方法/041 二、創造力的常見測量工具/048 三、創造力測量的簡短評價/055 第四節 創造力發展的理論問題/056 一、關于創造力的若干基本問題/056 二、創造力發展問題的研究范式/057 三、創造力的發展變化/057 四、創造力的開發與發展/057 第三章 創造的認識過程 **節 創造性知覺/060 一、知覺及其特點/060 二、創造性知覺的特點/061 三、創造性知覺產生的必要條件/064 第二節 創造性思維/066 一、創造性思維的概念/067 二、創造性思維的特點/068 三、創造性思維的本質和作用/068 四、類比/072 五、聯想/075 六、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079 七、科學假說/082 第三節 創造性想象/087 一、想象的概念與特點/087 二、想象在科學創造過程中的作用/087 三、“理想模型”與“理想實驗”/088 四、夢/091 第四節 理論對創造的影響/095 一、理論決定著觀察和實驗的設計/095 二、理論影響著對問題的理解/096 三、理論的錯誤和缺陷也是科學技術進步的機會/097 第四章 創造的情感過程 **節 情緒狀態對創造活動的影響/100 一、創造性焦慮/100 二、激情/101 三、熱情/102 四、心境/103 第二節 高級社會情感形式在創造活動中的作用/104 一、理智感與創造活動/104 二、道德感與創造活動/105 三、美感與創造活動/107 第五章 意志與創造 **節 創造是一種艱苦的心智活動/116 第二節 創造過程中的外來壓力/120 一、來自理性方面的挑戰/121 二、來自非理性的反對/123 第三節 順境與逆境/125 第六章 創造過程中的直覺、靈感和頓悟 **節 直覺/130 一、直覺的概念/130 二、直覺的特點/131 三、直覺在創造中的作用/132 四、直覺能力的培養/133 第二節 靈感/134 一、靈感的概念/134 二、靈感導致創造的典型案例/134 三、靈感的特點/136 四、靈感產生的模式/137 五、科學家和藝術家論靈感及其作用/138 第三節 頓悟/142 一、頓悟的概念/142 二、科學創造中的頓悟案例/143 三、頓悟的特點/147 四、頓悟發生的條件和模式/147 第四節 直覺、靈感與頓悟的區別與聯系/147 第七章 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化方法 **節 創造方法概說/150 一、創造方法的概念/150 二、創造方法的特點/151 三、創造方法的作用/151 第二節 創造的若干方法/152 一、智力激勵法/152 二、默寫式智力激勵法(635法)/154 三、德爾菲法/154 四、逆頭腦風暴法(缺點列舉法)/155 五、反向思維法/157 六、缺點利用法/158 七、希望點列舉法/158 八、移植法/160 九、組合法/160 十、系統綜合法/161 第三節 創造方法的簡要討論/162 第八章 創造與人格 **節 創造與人格概說/166 一、人格的概念/166 二、創造與人格的一般關系/167 第二節 高創造力個體的人格特征/169 一、不同創造力個體的人格特質差異/169 二、高創造力個體的興趣特征/170 三、高創造力個體的智力特征/172 四、高創造力個體的人際關系特征/172 五、高創造力個體的自我特征/173 第三節 創造性人格的塑造/176 一、人格是否可塑/176 二、創造性人格的塑造/178 第九章 創造過程與人際相互作用 **節 創造過程中的人際相互作用/184 一、人際相互作用的概念/184 二、人際相互作用對創造活動的影響/184 第二節 科學群體/185 一、科學群體的概念/185 二、科學共同體/186 三、科學中的流派、學派與社團/188 四、科研團隊/191 第三節 權威人物的影響/194 一、什么是科學權威人物/194 二、權威的積極作用/195 三、權威的消極作用/195 四、對權威的再認識/197 五、權威的后續變化/197 第十章 創造的社會—心理條件 **節 適于創造的社會環境/206 一、政治環境/206 二、經濟環境/207 三、文化思想環境/208 第二節 思維方式與科學傳統/210 一、思維方式/210 二、科學傳統/211 第三節 社會管理體制/212 一、創造活動對社會管理體制的要求/212 二、行政管理恰當性的標準/213 三、防止科學以外的因素干擾學術創新/214 四、社會管理體制對創新活動要有足夠的寬容/215 第四節 教育與人才培養/216 一、教育的目標是什么/216 二、人才的本質特征/220 三、創造力保護與開發/223 后 記/225信息
**章創造心理學概論
**節創造心理學的研究對象/002
第二節創造心理學的研究方法/002
一、觀察法/003
二、實驗法/003
三、測驗法/005
四、內省法/005
五、訪談法/006
六、問卷法/006
七、案例分析法/007
八、作業/作品分析法/008
九、傳記分析法/008
第三節創造心理學研究的職業道德/008序 言/001 **章 創造心理學概論 **節 創造心理學的研究對象/002 第二節 創造心理學的研究方法/002 一、觀察法/003 二、實驗法/003 三、測驗法/005 四、內省法/005 五、訪談法/006 六、問卷法/006 七、案例分析法/007 八、作業/作品分析法/008 九、傳記分析法/008 第三節 創造心理學研究的職業道德/008 一、真實性原則/009 二、自愿的原則/009 三、無害的原則/009 四、保密的原則/010 第四節 創造心理學的歷史發展/010 一、興起時期(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期)/011 二、思辨研究時期(20世紀初期—30年代)/013 三、實證研究階段(20世紀30年代——70年代)/014 四、綜合研究階段(1970年—)/019 第二章 創造與創造力 **節 創造與創造力/024 一、創造與創新的概念/024 二、創造力的概念/025 第二節 關于創造力的理論/028 一、現有創造力理論的綜合評價/028 二、創造力的基本理論/030 三、創造的過程模型/038 第三節 創造力的評估/041 一、創造力評估的方法/041 二、創造力的常見測量工具/048 三、創造力測量的簡短評價/055 第四節 創造力發展的理論問題/056 一、關于創造力的若干基本問題/056 二、創造力發展問題的研究范式/057 三、創造力的發展變化/057 四、創造力的開發與發展/057 第三章 創造的認識過程 **節 創造性知覺/060 一、知覺及其特點/060 二、創造性知覺的特點/061 三、創造性知覺產生的必要條件/064 第二節 創造性思維/066 一、創造性思維的概念/067 二、創造性思維的特點/068 三、創造性思維的本質和作用/068 四、類比/072 五、聯想/075 六、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079 七、科學假說/082 第三節 創造性想象/087 一、想象的概念與特點/087 二、想象在科學創造過程中的作用/087 三、“理想模型”與“理想實驗”/088 四、夢/091 第四節 理論對創造的影響/095 一、理論決定著觀察和實驗的設計/095 二、理論影響著對問題的理解/096 三、理論的錯誤和缺陷也是科學技術進步的機會/097 第四章 創造的情感過程 **節 情緒狀態對創造活動的影響/100 一、創造性焦慮/100 二、激情/101 三、熱情/102 四、心境/103 第二節 高級社會情感形式在創造活動中的作用/104 一、理智感與創造活動/104 二、道德感與創造活動/105 三、美感與創造活動/107 第五章 意志與創造 **節 創造是一種艱苦的心智活動/116 第二節 創造過程中的外來壓力/120 一、來自理性方面的挑戰/121 二、來自非理性的反對/123 第三節 順境與逆境/125 第六章 創造過程中的直覺、靈感和頓悟 **節 直覺/130 一、直覺的概念/130 二、直覺的特點/131 三、直覺在創造中的作用/132 四、直覺能力的培養/133 第二節 靈感/134 一、靈感的概念/134 二、靈感導致創造的典型案例/134 三、靈感的特點/136 四、靈感產生的模式/137 五、科學家和藝術家論靈感及其作用/138 第三節 頓悟/142 一、頓悟的概念/142 二、科學創造中的頓悟案例/143 三、頓悟的特點/147 四、頓悟發生的條件和模式/147 第四節 直覺、靈感與頓悟的區別與聯系/147 第七章 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化方法 **節 創造方法概說/150 一、創造方法的概念/150 二、創造方法的特點/151 三、創造方法的作用/151 第二節 創造的若干方法/152 一、智力激勵法/152 二、默寫式智力激勵法(635法)/154 三、德爾菲法/154 四、逆頭腦風暴法(缺點列舉法)/155 五、反向思維法/157 六、缺點利用法/158 七、希望點列舉法/158 八、移植法/160 九、組合法/160 十、系統綜合法/161 第三節 創造方法的簡要討論/162 第八章 創造與人格 **節 創造與人格概說/166 一、人格的概念/166 二、創造與人格的一般關系/167 第二節 高創造力個體的人格特征/169 一、不同創造力個體的人格特質差異/169 二、高創造力個體的興趣特征/170 三、高創造力個體的智力特征/172 四、高創造力個體的人際關系特征/172 五、高創造力個體的自我特征/173 第三節 創造性人格的塑造/176 一、人格是否可塑/176 二、創造性人格的塑造/178 第九章 創造過程與人際相互作用 **節 創造過程中的人際相互作用/184 一、人際相互作用的概念/184 二、人際相互作用對創造活動的影響/184 第二節 科學群體/185 一、科學群體的概念/185 二、科學共同體/186 三、科學中的流派、學派與社團/188 四、科研團隊/191 第三節 權威人物的影響/194 一、什么是科學權威人物/194 二、權威的積極作用/195 三、權威的消極作用/195 四、對權威的再認識/197 五、權威的后續變化/197 第十章 創造的社會—心理條件 **節 適于創造的社會環境/206 一、政治環境/206 二、經濟環境/207 三、文化思想環境/208 第二節 思維方式與科學傳統/210 一、思維方式/210 二、科學傳統/211 第三節 社會管理體制/212 一、創造活動對社會管理體制的要求/212 二、行政管理恰當性的標準/213 三、防止科學以外的因素干擾學術創新/214 四、社會管理體制對創新活動要有足夠的寬容/215 第四節 教育與人才培養/216 一、教育的目標是什么/216 二、人才的本質特征/220 三、創造力保護與開發/223 后 記/225信息
展開全部
創造心理學 作者簡介
閻力,武漢大學哲學碩士,畢業后攜筆從戎,執教于國防科技大學。曾赴中國最后三次核試驗場區和建設中的酒泉航天基地,所完成的課題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獎。現任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應用心理學方向研究生導師,多家中外企業管理顧問。曾獲國防科技大學、蘇州大學教學優秀獎。出版著作《當代社會心理學》,譯作《學校中的多元智能》《學校領導者的管理技能》等。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