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何去何從,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內生式的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57532
- 條形碼:9787306057532 ; 978-7-306-05753-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去何從,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內生式的發展 本書特色
自2006年底,銀監會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制度以來,農村金融開始了“增量”改革,試圖通過商業化運作的小型金融機構發展壯大,來解決農村地區金融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然而,現實情況仍面臨著諸多問題,仍然陷于政府主導下的“大三角”(即覆蓋率、可持續性、支農使命)沖突。為此,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內生性金融體系與農村金融增量改革制度安排的表現及成因分析;②內生金融體系下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條件;③內生式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制度設計;④農村小型金融機構激勵約束機制的創新;⑤各類農村小型金融機構運行機制的分析。
何去何從,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內生式的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創新提出了農村內生金融發展理論,深入剖析農村金融市場供需現狀,構建農村金融內生式發展模型。重點研究了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發展現狀,并分別對其理論框架進行實證分析。總結了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共性問題并分析了成因所在,借鑒了國外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模式,對我國農村金融外部生態環境和小型金融機構自身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何去何從,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內生式的發展 目錄
1.1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1.1.1 金融資源分布不均,城鄉金融服務水平和效率差距明顯
1.1.2 農村抵押擔保機制發展滯后,限制著農村融資需求與規模
1.1.3 農村金融組織資金供給不足,金融業務存在局限
1.1.4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提出和試點
1.2 內容安排與邏輯思路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相關研究
2.1 農村金融的概念
2.2 農村金融組織
2.3 農村金融機構的劃分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界定
2.3.1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界定
2.3.2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內涵
2.3.3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基本特點第1章 緒論: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發展的背景 1.1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1.1.1 金融資源分布不均,城鄉金融服務水平和效率差距明顯 1.1.2 農村抵押擔保機制發展滯后,限制著農村融資需求與規模 1.1.3 農村金融組織資金供給不足,金融業務存在局限 1.1.4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提出和試點 1.2 內容安排與邏輯思路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相關研究 2.1 農村金融的概念 2.2 農村金融組織 2.3 農村金融機構的劃分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界定 2.3.1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界定 2.3.2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內涵 2.3.3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基本特點 2.4 當前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相關研究 2.4.1 有關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總體研究 2.4.2 有關村鎮銀行發展的研究 2.4.3 有關貸款或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研究 2.4.4 有關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的研究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理論基礎 3.1 金融機構與經濟發展 3.2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約束 3.2.1 金融抑制 3.2.2 金融深化 3.2.3 金融約束 3.3 農業信貸補貼論、農村金融市場論與不完全競爭市場論 3.3.1 農業信貸補貼論 3.3.2 農村金融市場論 3.3.3 不完全競爭市場論 3.4 農村內生金融發展理論的提出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當前農村經濟金融環境與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現狀 4.1 農村經濟環境概覽 4.2 農村金融環境概覽 4.3 農村金融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現狀 4.3.1 農村金融市場的相關研究 4.3.2 農村金融的供給與需求 4.4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發展概況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農村金融機構內生發展模型解釋與評價維度 5.1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發展總體要求 5.2 綜合績效評價模型與農村小型金融機構構建的支持 5.2.1 方程式的假定 5.2.2 基于方程式的評論與進一步的解釋 5.3 內生“三角”沖突與評價指標 5.4 各個目標之間沖突的討論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村鎮銀行 6.1 村鎮銀行發展狀況 6.2 村鎮銀行生存空間探析 6.2.1 迪陽模型 6.2.2 中美金融布局的演進 6.3 村鎮銀行發展的優勢與劣勢 6.3.1 村鎮銀行天然的稟賦優勢 6.3.2 基于稟賦優勢的產品和服務設計 6.3.3 村鎮銀行服務定位及資金回流路徑創造 6.4 村鎮銀行運行效率分析 6.4.1 模型及指標選擇 6.4.2 中介效率的測度結果及評析 6.4.3 規模效率的測度及評析 6.4.4 資本與勞動力效率測度及評析 6.4.5 風險效率的測度及評析 6.4.6 支農效率的測度及評析 6.4.7 效率相關與村鎮銀行使命漂移的判斷 6.5 村鎮銀行可持續運營及影響因素 6.5.1 可持續利率模型 6.5.2 村鎮銀行可持續運營利率判斷 6.5.3 村鎮銀行可持續運營影響因素 6.6 村鎮銀行內生發展中股權結構與屬性的分析 6.6.1 股權結構與股權屬性 6.6.2 股權與村鎮銀行治理 6.6.3 基于廣東省數據的分析 6.6.4 兩個具體案例對比分析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小額貸款公司 7.1 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狀況 7.2 小額貸款公司運行效率分析——基于廣東省的實證 7.2.1 覆蓋力7.2.2 可持續性 7.2.3 社會績效 7.3 小額貸款公司的綜合評價 7.4 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模式探討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資金互助社 8.1 資金互助社發展概況 8.1.1 農村資金互助社概況 8.1.2 農民資金互助社概況 8.2 農村資金互助社的運行模式 8.3 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面臨的問題 8.4 資金互助社未來發展的思考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當前運營共性問題及其成因 9.1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當前運營共性問題 9.1.1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面臨資金來源不暢的問題 9.1.2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面臨發展經營的風險 9.1.3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趨利性與支農力度問題 9.1.4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來源與素質問題 9.2 金融生態約束下共性問題的成因分析 9.2.1 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金融生態環境影響金融機構發展的作用機理 9.2.2 關于制度環境影響金融效率的有關模型 9.2.3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制度現狀分析 9.3 本章小結 第10章 國際典型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模式及其借鑒 10.1 德國模式及其借鑒 10.1.1 德國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模式 10.1.2 德國模式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的借鑒意義 10.2 美國模式及其借鑒 10.2.1 美國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模式 10.2.2 美國模式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的借鑒意義 10.3 日本模式及其借鑒 10.3.1 日本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模式 10.3.2 日本模式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的借鑒意義 10.4 孟加拉國模式及其借鑒 10.4.1 孟加拉國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模式 10.4.2 孟加拉國模式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的借鑒意義 10.5 印度模式及其借鑒 10.5.1 印度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模式 10.5.2 印度模式對我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的借鑒意義 10.6 本章小結 第11章 完善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政策建議 11.1 改善農村金融外部生態環境 11.1.1 農村小型金融組織發展的保障體系建設 11.1.2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發展的監管制度體系建設 11.1.3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 11.2 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建議 11.2.1 村鎮銀行的發展建議 11.2.2 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建議 11.2.3 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后記信息
何去何從,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內生式的發展 作者簡介
程昆,男,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民盟廣東省委秘書長、民盟廣東省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廣東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廣東金融學會理事、廣州國際經濟學會理事、廣東省政府產業轉移項目顧問專家、廣東省審計廳兼職審計員。先后主持和參與承擔科研課題22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近40篇。獲省部級和廳局級獎多項。 張康松,男,博士研究生,目前供職于廣州農商銀行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村金融。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