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39626
- 條形碼:9787208139626 ; 978-7-208-1396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從戰爭史和戰略學角度專論中日甲午戰爭的專著。全書以戰略學為主導,以扎實的政治學、軍事學、戰略學和歷史學知識為基礎,利用中日英俄等多方檔案材料和相關人員的日記、回憶錄,并廣泛吸收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借用圍棋的復盤概念,從15個環節對甲午戰爭進行了角度新穎、內容全面、有力度、有深度的戰略推演,力圖撥開戰爭迷霧,澄清戰爭細節,深入揭示勝敗真相,從而更深刻地剖析這場改變中日歷史走向的戰爭,并從中汲取應有的歷史教訓。此修訂版主要對成歡和平壤之戰結合新發現的史料作了修訂,對全書結論部分進行充實,并收入多張珍貴高清的作戰圖作為文字的有效補充。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從戰爭史和戰略學角度專論中日甲午戰爭的專著。全書主要內容包括: 近代中日對抗格局之形成、地緣支點之爭、戰略機遇之爭、軍事轉型之爭、購艦競賽、半島危機與出兵競爭等。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 目錄
引論 戰爭不復盤,歷史無殷鑒1
中日甲午戰爭研究對比2
中日敗戰研究對比3
戰爭史該如何研究?5
歷史可假設,戰爭須復盤7
**局 近代中日對抗格局 之形成11
**節交鄰之道12
第二節從絕域到近鄰:變化中的中日關系16
第三節走向對抗之路18
第四節勝敗檢討:戰略認知不對稱的形成22
序
引論 戰爭不復盤,歷史無殷鑒1
中日甲午戰爭研究對比2
中日敗戰研究對比3
戰爭史該如何研究?5
歷史可假設,戰爭須復盤7
**局 近代中日對抗格局 之形成11
**節交鄰之道12
第二節從絕域到近鄰:變化中的中日關系16
第三節走向對抗之路18
第四節勝敗檢討:戰略認知不對稱的形成22
第二局 地緣支點之爭27
**節地緣支點與地緣意識28
第二節近代中日地緣認知的不對稱33
第三節四大支點34
第四節近代中日的支點之爭37
第三局 戰略機遇之爭43
**節戰略、戰略機遇與戰略機遇期45
第二節不對稱的和平機遇期50
第三節晚清戰略困局 的形成與破局 機遇的出現51
第四節英俄博弈送來的搭車機遇55
第五節歷史的可能性58
第六節李鴻章的戰略設計61
第七節對抗焦點的轉向67
第四局 軍事轉型之爭71
**節19世紀的陸海軍轉型72
第二節中國軍事轉型觀的缺陷76
第三節中日陸軍轉型對比79
第四節晚清海軍發展的認知與實踐84
第五節日本海軍發展的認知與實踐90
第六節競爭焦點的再度轉向98
第五局 購艦競賽101
**節殺手锏思維與購艦競賽的實質102
第二節難以規避的競爭103
第三節急則治標的購艦競賽104
第四節日本的再反超107
第五節何以日本不再等待110
第六局 半島危機與出兵競爭115
**節戰略的“余味”與“鬼手”116
第二節從壬午到甲午(一):朝鮮危機的演變117
第三節從壬午到甲午(二):對抗模式的形成124
第四節甲午年的出兵競爭130
第五節得失檢討138
第六節出乎意料的轉折140
第七局 調停引發的明爭暗斗143
**節英俄調停與“以夷制夷”144
第二節李鴻章的誤算145
第三節攸關全局 的“治孤”147
第四節失去的機會150
第八局 開戰法理之爭161
**節被忽略的機會162
第二節李、袁的失機163
第三節日軍的行動167
第四節得失檢討172
第九局 豐島海戰175
**節海戰回顧176
第二節必然的結果,不必然的態勢177
第三節威懾的魔咒180
第四節進兵計劃與海軍部署的變更183
第五節海戰態勢的*終形成185
第六節未曾發生的歷史188
第十局 成歡之戰193
**節失去的勝利194
第二節日軍一線兵力優勢的喪失196
第三節戰前雙方的兵力調度200
第四節戰場及雙方的兵力部署202
第五節戰斗經過204
第六節兩軍脫離接觸后的運動206
第七節戰斗檢討207
第十一局 中日戰爭計劃對比211
**節兵力對比與戰場態勢212
第二節清廷之戰爭指導機構與戰爭計劃215
第三節日本之戰爭指導機構與戰爭計劃221
第四節實踐之檢討225
第十二局 平壤之戰229
**節會戰回顧230
第二節外線與內線240
第三節日軍視角的檢討244
第四節清軍視角的檢討248
第五節平壤城下戰斗的再檢討252
第六節平壤敗戰的影響256
第十三局 大東溝海戰259
**節海戰回顧261
第二節中日海軍武器代差的形成264
第三節中日海軍戰術代差的形成268
第四節9月17日海戰的戰理分析272
第五節日本聯合艦隊的失誤283
第十四局 金旅之戰295
**節敗戰之惑296
第二節登陸與抗登陸作戰的檢討298
第三節花園口登陸前的清軍戰爭指導302
第四節花園口登陸后的清軍戰爭指導308
第五節金旅失守的戰術檢討312
第六節總結323
第十五局 終戰的較量329
**節終戰的要義330
第二節清廷的終戰指導331
第三節日本的終戰指導333
第四節針鋒相對的較量338
第五節大潰敗342
第六節艱難的談判與昂貴的一槍346
第七節貽害百年的城下之盟352
總結篇 日本的甲午夢與中國的甲午病363
日本的甲午夢364
中國的甲午病369
“以史為鑒”的再反思376
主要參考書目382
信息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 相關資料
本書將大戰略的視角引入19世紀下半葉的中日關系河甲午戰爭研究,立意宏遠,視野廣闊,不拘成說,讀來讓人耳目一新,掩卷后又啟發讀者久久的思索。可以說,整個學術界,迄今尚未有人對于甲午戰爭、對于近代中日關系,做過如此角度的剖析。——姜鳴(著名近代史專家)
甲午之戰是日本第一次大段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但絕非最后一次。在這個沉痛的歷史命題前,本書的作者展現了驚人的理性和高度的專業素養。這部專著既用上了戰略的放大鏡,又用上了歷史的顯微鏡,在國內可謂獨樹一幟,如一把犀利的思想手術刀,觸及了歷史傷疤深處被遺忘的病因。或許有人無法接受這種醫學式的理性,但卻不能不承認:120年來,相關研究多如過江之鯽,但如本書這般兼實戰性、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于一體的著作可謂鳳毛麟角。欲知甲午,不可不讀!——戴旭(國防大學教授)
本書將大戰略的視角引入19世紀下半葉的中日關系河甲午戰爭研究,立意宏遠,視野廣闊,不拘成說,讀來讓人耳目一新,掩卷后又啟發讀者久久的思索。可以說,整個學術界,迄今尚未有人對于甲午戰爭、對于近代中日關系,做過如此角度的剖析。——姜鳴(著名近代史專家)
甲午之戰是日本第一次大段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但絕非最后一次。在這個沉痛的歷史命題前,本書的作者展現了驚人的理性和高度的專業素養。這部專著既用上了戰略的放大鏡,又用上了歷史的顯微鏡,在國內可謂獨樹一幟,如一把犀利的思想手術刀,觸及了歷史傷疤深處被遺忘的病因。或許有人無法接受這種醫學式的理性,但卻不能不承認:120年來,相關研究多如過江之鯽,但如本書這般兼實戰性、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于一體的著作可謂鳳毛麟角。欲知甲午,不可不讀!——戴旭(國防大學教授)
國之大事如何以史為鑒?本書給出了精彩的回答。全書綜合運用政治學及國際政治學、軍事學、戰略學、歷史學的方法,動態再現了近代中日的第一輪國運大碰撞。十五局復盤,兼顧了歷史的宏觀、中觀與微觀,既有局外的俯瞰,又有局內的推敲,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環環相扣,動魄驚心,顛覆了大量循循相因的定論成說,開辟了戰史研究的嶄新路徑。——江上葦(《南方都市報》專欄作者、天涯煮酒論史版主)
信息
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 作者簡介
王鼎杰,祖籍安徽碭山,生長于江蘇豐縣。自幼受家庭影響,對軍事、歷史、傳統文化深感興趣。后屢遇奇人異士相提攜,自學成才,融歷史學、軍事學、戰略學、政治學為一爐,獨樹一幟。著有《復盤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對抗十五局》、《李鴻章時代》、《當天朝遭遇帝國:大戰略視野下的鴉片戰爭》等書。自2002年以來,在《世界軍事》、《戰略與管理》、《中華參考》、《信報》(香港)、《成報》(香港)、《國學新視野》(香港)、《歷史月刊》(臺灣)、《航空檔案》、《現代艦船》、《戰場文集》、《全球防務》、《圍棋天地》、《百家講壇》等期刊累計發表戰略、歷史、傳統文化類文章百余萬言。現居北京從事智庫工作。《世界軍事》戰略縱論專欄著名評論員,“鳳凰軍機處”軍事談話節目特約嘉賓,凰家智囊團“鼎力推鑒”系列講座主講人,搜狐歷史—軍事頻道特約顧問。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