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農本-生態文明與三農再造-第伍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705642
- 條形碼:9787517705642 ; 978-7-5177-0564-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本-生態文明與三農再造-第伍輯 本書特色
本書為《農本》第五輯,本書的主題為生態文明與“三農”。全書從生態文明與農業倫理、鄉村治理與鄉村社會重構、生態扶貧、土地制度調整與未來農業發展等多個維度,多方面闡釋了我國農村和農業轉型發展所面臨的現狀、挑戰及其出路。各部分所收錄文章,或從理論角度闡釋生態農業發展的必要性,或以各地方實踐與調研為依據,深入分析“三農”發展現狀與方向,對我國農業、農村的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具有一定借鑒性。
農本-生態文明與三農再造-第伍輯 內容簡介
當前我國農村與農業發展面臨兩大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鄉村治理問題、農業生態問題。本書即從這兩大角度出發,就當前農村發展面臨的重大且不容忽視的諸多問題,深入闡釋,同時給出富有啟發性的發展思路和路徑。內容上古今交融、視野開闊。
農本-生態文明與三農再造-第伍輯 目錄
目 錄
卷首語 一、 生態文明與農業倫理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諸暨模式”——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會稽山古香榧群”的考察為核心 道路與夢想及第四種自信 還土地以尊嚴——從土地倫理和生態倫理視角看農業倫理 當代中國的賤農主義——從革命意識形態到發展主義信仰
二、鄉村文明重建 尼山鄉村儒學建設實驗 平民儒學與鄉村建設——以明代泰州學派為中心的分析 中國古代教化傳統與鄉村文明重建
三、生態經濟與生態扶貧 以高效生態農業為突破口促進精準扶貧 關于盡快開展“生態扶貧”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要樹立新的京郊農業發展觀 生態經濟區視角下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常德實踐為例 四、鄉村治理與社會經濟 農發行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選擇美麗鄉村建設的“柳州模式”——在“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主論壇上的演講 一個農村家庭中兩代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一般意義 農民財產性收入:主要發現與基本判斷——基于四川省218戶農戶的問卷分析 淺談村鎮銀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北京市外來務農人員調研報告 新型社會治理體系構建的實踐與探索 ——以自貢“三新”項目實踐為例
五、土地制度改革 中國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現狀、問題和法治建設 我國農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模式、問題和發展建議 土地流轉信托與中國農業的“二次飛躍”
卷首語 一、 生態文明與農業倫理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諸暨模式”——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會稽山古香榧群”的考察為核心 道路與夢想及第四種自信 還土地以尊嚴——從土地倫理和生態倫理視角看農業倫理 當代中國的賤農主義——從革命意識形態到發展主義信仰
二、鄉村文明重建 尼山鄉村儒學建設實驗 平民儒學與鄉村建設——以明代泰州學派為中心的分析 中國古代教化傳統與鄉村文明重建
三、生態經濟與生態扶貧 以高效生態農業為突破口促進精準扶貧 關于盡快開展“生態扶貧”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要樹立新的京郊農業發展觀 生態經濟區視角下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常德實踐為例 四、鄉村治理與社會經濟 農發行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選擇美麗鄉村建設的“柳州模式”——在“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主論壇上的演講 一個農村家庭中兩代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一般意義 農民財產性收入:主要發現與基本判斷——基于四川省218戶農戶的問卷分析 淺談村鎮銀行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北京市外來務農人員調研報告 新型社會治理體系構建的實踐與探索 ——以自貢“三新”項目實踐為例
五、土地制度改革 中國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現狀、問題和法治建設 我國農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的模式、問題和發展建議 土地流轉信托與中國農業的“二次飛躍”
展開全部
農本-生態文明與三農再造-第伍輯 作者簡介
王曙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我國農村金融學科和金融倫理學科的開拓與研究。先后獲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出版著作《問道鄉野——農村發展、制度創新與反貧困》、《普惠金融》、《農行之道》、《告別貧困》《天下農本》等多部。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