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第三輯:2015 Vol.3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1081
- 條形碼:9787511731081 ; 978-7-5117-3108-1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第三輯:2015 Vol.3 本書特色
1910年出版的弗洛伊德的《列奧納多•達•芬奇與他童年的一個記憶》(Leonardo da Vinci and a Memory of His Childhood ),啟蒙了后世“心理傳記學”的研究范式。20世紀90年代,中國海峽兩岸幾乎同時開始了心理傳記學這一領域的探索。采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對人物(特別是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進行研究。鄭劍虹、李文玫、丁興祥主編的《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集刊,代表著中國大陸與臺灣人文取向的心理學者**次攜手,也是世界范圍內心理傳記學的首個學術刊物!渡鼣⑹屡c心理傳記學》以書代刊,將于每年在海峽兩岸以繁體字和簡體字兩種版本同時出版,其將成為凝聚華人心理學人文取向研究隊伍的陣地。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第三輯:2015 Vol.3 內容簡介
開創自弗洛伊德的敘事/故事典范心理學在中國的*部集刊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第三輯:2015 Vol.3 目錄
敘說方法論的再反思
宋文里/ 1
相遇與交融:研究者、研究方法與研究參與者互為主體性的開展性歷程
李文玫/ 31
心理傳記學
心理傳記療法:理論與實踐
鄭劍虹何承林/ 71
當文學遇上心理傳記學:一種文學性心理學的探究與認識
李振弘/ 101
生命敘事
隱性的聲音——關于鐘臺妹敘事的女性主義觀點
陳慧玲/ 129
創傷與救援:一個諮商師的工作敘說與反思研究方法 敘說方法論的再反思 宋文里/ 1 相遇與交融:研究者、研究方法與研究參與者互為主體性的開展性歷程 李文玫/ 31 心理傳記學 心理傳記療法:理論與實踐 鄭劍虹何承林/ 71 當文學遇上心理傳記學:一種文學性心理學的探究與認識 李振弘/ 101 生命敘事 隱性的聲音——關于鐘臺妹敘事的女性主義觀點 陳慧玲/ 129 創傷與救援:一個諮商師的工作敘說與反思 寧國興/ 157 男同性戀者對其所受性文化壓力的認知:一種探索性的敘事研究 劉毅肖胤佳/ 189 出走回家:多元文化下幼兒教師讀寫教學之敘說與反思 賴誠斌陳俞君/ 213 生命歷程觀點的媒體迷敘述研究 張煜麟/ 247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約稿啟事/ 270信息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第三輯:2015 Vol.3 相關資料
“事跡分析”將帶來心理學的繁榮
馮忠良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是一本以人文取向的研究方法,探索人的心理的論文集。此書由我國兩岸心理學家鄭劍虹、李文玫、丁興祥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全書由心理學傳記學——理論探索、心理傳記學實例研究和生命敘事與口述傳記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概述了心理傳記學的歷史與現狀以及研究模式。第二部分刊登了心理傳記學的六個實例研究。第三部分登錄了四項生命敘事與口述傳記資料。此書為了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提供了一個窗口,也為后繼研究提供了范本。這是頗有學術價值的創新之作。“事跡分析”將帶來心理學的繁榮
馮忠良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是一本以人文取向的研究方法,探索人的心理的論文集。此書由我國兩岸心理學家鄭劍虹、李文玫、丁興祥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全書由心理學傳記學——理論探索、心理傳記學實例研究和生命敘事與口述傳記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概述了心理傳記學的歷史與現狀以及研究模式。第二部分刊登了心理傳記學的六個實例研究。第三部分登錄了四項生命敘事與口述傳記資料。此書為了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提供了一個窗口,也為后繼研究提供了范本。這是頗有學術價值的創新之作。
首先,從這一研究取向的方法論來說,其突出的特點是以人文研究為取向的心理研究法,區別于以自然科學為取向的心理實驗法。這種方法的存在雖然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但至今未能成為心理學的研究主流,然而不失具有重大的發展價值。人的心理是一種復雜的多面體,既具自然面,更具有人文面或社會面。人的心理是自然與社會的統一體。借鑒自然學科的實驗法研究人的心理的自然面,如心理的生理機制與心理物理學方面的問題是必要的,但傳統的心理實驗法對人的心理內容及思想意識以及個性特征等高級復雜的心理研究卻無能為力。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所創的研究方法是通過人的事跡分析來確定人的心理內容及思想意識以及個性特征。這不僅是個性心理學研究所必須的,也為其他高級心理的研究開闊了廣闊的科研途徑。因此,它不失為一種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方法。人的事跡顯示了人的生活軌跡,而人的心理是人的事跡及生活的主宰。因此,通過事跡的心理分析完全可以確定其主宰活動的心理思想意識。因而,它為人的高級心理的研究開辟了寬廣的途徑。這對心理科學繁榮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心理科學的高級心理研究成果,又可以為許多人文學科提供新鮮的、豐富的養料,從而奠定了心理學在一系列人文學科(如政治學、文藝學、歷史學、教育學、技術學等)中的基礎地位。
本人作為在心理學界工作了58年的老兵,看到這一成就甚感欣慰。為此,特向在這塊田園上辛勤勞作的作者祝賀并致以崇高敬意。同時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僅供參考。第一,為了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學性,作為心理分析依據的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的資料必須具有真實性、客觀性與典型性。為此,對這些研究資料篩選應有一套明確的嚴格規則。第二,作心理分析的心理學理論必須具有嚴格的科學性。第三,《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這一名稱欠簡練。由于此法是通過事跡分析來確定人的心理的一種方法,原則上可以歸結為心理調查法。由此建議這一方法的名稱可改為事跡的心理分析法。妥否,請專家學者指正。
北京師范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教育心理學博士點主創與認知心理學博士點協創人
馮忠良謹識
2014年4月于北京師范大學信息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第三輯:2015 Vol.3 作者簡介
鄭劍虹,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士,西南大學心理學碩士、博士。現任廣東湛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心理傳記學與生命敘事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論自強人格》、《心理傳記學手冊》等專著、譯著和教材9部,主持和參研省部級課題7項,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等各級政府獎4次。研究興趣為心理傳記學、人格心理學和政治心理學。 李文玫,政治大學社會系畢業、社會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曾任救國團「張老師」,臺灣龍華科技大學諮商輔導暨職涯發展中心主任,現任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閑系助理教授。專長于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研究、生命敘說與質性研究等領域;并長期積極辦理「生命敘說」學術研討會。共同翻譯《質性心理學》(遠流出版公司) ,以及共同審定《社會認知:一種整合的觀點》(心理出版社)等書。 丁興祥,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博士。曾任臺灣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系主任,現任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專長于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創造心理學、生命史及心理傳記、質性研究等領域。最近的研究關注于將質性研究應用于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創造心理學以及介紹質性研究方法,并翻譯/審定《心理傳記學手冊》(與鄭劍虹共同審定)(暨南大學出版社)、《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遠流出版公司)、《敘說分析》(五南出版公司)、《人格理論》(揚智出版公司)等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