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經典插圖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366496
- 條形碼:9787544366496 ; 978-7-5443-6649-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昆蟲記:經典插圖版 本書特色
此譯本是十卷本《昆蟲記》的精華節選譯本,包含昆蟲的形態、習性、家庭與婚姻。作者用人性看待昆蟲,將昆蟲的一生與人生體悟相結合,多有曲折離奇的昆蟲故事,處處流露出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作品語言清新自然,準確不失風趣。
昆蟲記:經典插圖版 內容簡介
推薦一:充滿溫情的經典自然讀本
《昆蟲記》自出版以來已逾百年,法布爾筆下的昆蟲如人一般有著自己的喜好、親友和行為。法布爾數十年以飽滿的激情觀察昆蟲,并以人性的洞察書寫昆蟲,《昆蟲記》不僅成為一本老少咸宜的自然讀本,更是一本充滿人生體悟的經典之作。
推薦二:重新整合目錄,完美閱讀體驗
《昆蟲記》原書整整十卷,市面上的文本多無滿意的分類,節選本秉承法布爾以人性洞察蟲性的思路,將昆蟲的生活類比于人的生活,分化為昆蟲的飲食、昆蟲的居所、昆蟲的成長和昆蟲的社交四大部分,旨在更為集中地表現昆蟲趣味盎然的生活。
推薦三:珍藏手繪插圖本
全書有40余幅手繪插圖以及4頁全彩插畫,插圖以博物學書籍的自然風格為主,生動真實地還原了昆蟲的形態特征,同時兼具時下流行的個性之美。
推薦四:著名法語翻譯家陳筱卿譯著,經典譯本
本書采用了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名法語翻譯家陳筱卿老師的譯本,這是市面上廣受贊譽的權威譯本。譯文典雅純正,更加貼近原著。
昆蟲記:經典插圖版 目錄
昆蟲的飲食
螳螂捕蟬
麻蠅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糞蟲
螢火蟲
菜豆象
蟬和螞蟻的寓言
昆蟲的居所
圣甲蟲的造型術
蟬出地洞
圓網蛛
克羅多蛛
燕子與麻雀
昆蟲的成長
西班牙蜣螂
象態橡栗象
圣甲蟲的梨形糞球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
灰蝗蟲
昆蟲的社交
月形蜣螂與野牛寬胸蜣螂
朗格多克蝎
大孔雀蝶
隧蜂門衛
昆蟲的“自殺”
荒石園
昆蟲記:經典插圖版 節選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糞蟲
跑遍全球,穿越五洲四海,從南極到北極,觀察生命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無窮無盡的變化情況,對于善于考察研究的人來說這肯定是*美好的運氣。魯濱孫的漂流讓我歡喜興奮,我年輕的時候就懷著他那種美妙的幻想。然而,緊隨著周游世界那美麗夢幻而來的卻是郁悶和蟄居的現實。印度的熱帶叢林、巴西的原始森林、南美大兀鷹喜愛的安第斯山脈的高峰峻嶺,全都縮作一塊作為探察場的荒石園了。
但上蒼保佑,讓我并不為此而抱怨不已。思想上的收獲并非一定要長途跋涉。讓·雅克即盧梭,法國18世紀著名作家,著有《懺悔錄》《新愛羅綺絲》等名著。在他那金絲雀生活的海綠樹叢中采集植物;貝爾納丹·德·圣皮埃爾貝爾納丹·德·圣皮埃爾(1737-1814年):法國作家。偶然地在其窗邊長出來的一株草莓上發現了一個世界;薩維埃·德·梅斯特爾薩維埃·德·梅斯特爾(1763-1852年):法國作家,著有《在我屋內旅行》等。把一張扶手椅當作馬車在自己的房間里作了一次*著名的旅行。
這種旅行方式是我力所能及的,只是沒有馬車,因為在荊棘叢中駕車太難了。我在荒石園周圍上百次地一段一段地繞行;我在一家又一家人家駐足,耐心地詢問,隔這么一長段時間,我就能獲得零零星星的答案。
我對*小的昆蟲小村鎮都非常熟悉;我在這個小村鎮里了解了螳螂棲息的各種細枝;我熟悉了蒼白的意大利蟋蟀在寧靜的夏夜輕輕鳴唱的所有荊棘叢;我認識了披著黃蜂這個棉花小袋編織工耙平的棉絮的所有小草;我踏遍了被切葉蜂這個樹葉的剪裁工出沒的所有丁香矮樹叢。
如果說荒石園的角角落落的踏勘還不夠的話,我就跑得遠一些,能獲得更多的貢品。我繞過旁邊的藩籬,在大約100米的地方,我同埃及圣甲蟲、天牛、糞金龜、蜣螂、螽斯、蟋蟀、綠蚱蜢等有了接觸,總之我與一大群昆蟲部落進行了接觸,要想了解它們的進化史,那得耗盡一個人整整的一生。當然,我同自己的近鄰接觸就足夠了,非常夠了,用不著長途跋涉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再說,跑遍世界,把注意力分散在那么多的研究對象上,這不是在觀察研究。四處旅行的昆蟲學家可以把自己所得之許許多多的標本釘在標本盒里,這是專業詞匯分類學家和昆蟲采集者的樂趣,但是收集詳盡的資料則是另一碼事。他們是科學上的流浪的猶太人,沒有時間駐足停留。當他們為了研究這樣那樣的事實時,就可能要長時間地停在一地,然而,下一站又在催促著他們上路。我們就不要讓他們在這種狀況勉為其難了。
就讓他們在軟木板上釘吧,就讓他們用塔菲亞酒西印度群島的一種甘蔗酒。的短頸大口瓶去浸泡吧,就讓他們把耐心觀察、需時費力的活兒留給深居簡出的人吧。
這就是為什么除了專業分類詞匯學家列出的枯燥乏味的昆蟲體貌特征而外,昆蟲的歷史極其貧乏的原因之所在。異國的昆蟲數量繁多,無以數計,它們的習性我們幾乎始終一無所知。但是我們可以把我們眼前所見到的情景與別處發生的情況加以比較;看一看同一種昆蟲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其基本本能是如何變化的,這會是非常有好處的。
這時候,無法遠行的遺憾重又涌上心頭,使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地感到無奈,除非我在《一千零一夜》的那張魔毯上找到一個座位,飛到我所想去的地方。啊!神奇的飛毯啊,你要比薩維埃·德·梅斯特爾的馬車合適得多。但愿我能在你上面有一個角落可坐,懷揣著一張往返機票!
我果然找到了這個角落。這個意想不到的好運是基督教會學校的修士、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薩爾中學的朱迪利安教友帶給我的。他虛懷若谷,受其恩澤者理應對他表示的感激會讓他很不高興的。我在此只想說,按照我的要求,他的雙眼代替了我的眼睛。他尋找、發現、觀察,然后把他的筆記以及發現的材料寄來給我。我用通信的方式同他一起尋找、發現、觀察。
我成功了,多虧了這么卓絕的合作者,我在那張魔毯上找到了座位。我現在到了阿根廷共和國的潘帕斯大草原,渴望著把塞里昂的食糞蟲的本領與其另一個半球的競爭者的本領作一番比較。
開端極好!萍水相逢竟然讓我首先得到了法那斯米隆那漂亮的昆蟲,全身黑中透藍。
雄性法那斯米隆前胸有個凹下的半月形,肩部有鋒利的翼端,額上豎著一個可與西班牙蜣螂媲美的扁角,角的末端呈三叉形。雌性則以普通的褶皺代替了這漂亮的裝飾。雄性與雌性的頭罩前部都有一個雙頭尖,肯定是一個挖掘工具,也是用于切割的解剖刀。這種昆蟲短粗、壯實、呈四角形,讓人聯想到蒙彼利埃周圍非常罕見的一種昆蟲--奧氏寬胸蜣螂。
如果形狀相似則本領也必然相似的話,那我們就該毫不遲疑地把如同奧氏寬胸蜣螂制作的那件又粗又短的香腸面包歸之于法那斯米隆。唉!每當牽涉本能的問題時,昆蟲的體形結構就會造成誤導。這種脊背正方、爪子短小的食糞蟲在制作葫蘆時技藝超群。連圣甲蟲都制作不了這么像模像樣,尤其是個頭兒又這么大的葫蘆。
這種粗壯短小的昆蟲制作的產品之精美讓人拍案叫絕。這種葫蘆制作得如此符合幾何學標準,簡直無可挑剔:葫蘆頸并不細長,然而卻把優雅與力量結合在一起。它似乎是以印第安人的某種葫蘆作為模型制作的,特別是因為它的細頸半開,鼓凸部分刻有漂亮的格子紋飾,那是這種昆蟲的跗骨的印跡。它好像是用藤柳條嵌護著的一只鐵壺,大小可以達到甚至超過一只雞蛋。
這真是一件極其奇特而稀有的珍品,尤其是這竟然是出自一個外形笨拙、粗短的工人之手。不,這再一次說明工具不能造就藝術家,人和蟲都是這么個理兒。引導制作工匠完成杰作的有比工具更重要的東西:我說的是“頭腦”--昆蟲的才智。
法那斯米隆對困難嗤之以鼻。不僅如此,它還對我們的分類學不屑一顧。一說食糞蟲,就解釋為牛糞的狂熱追慕者。可法那斯米隆之重視牛糞既非為自己食用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們享用。我們常常會看見它待在家禽、狗、貓的尸骨架下,因為它需要尸體的膿血。我所繪出的那只葫蘆就是立在一只貓頭鷹的尸體下面的。
這種埋葬蟲的胃口與圣甲蟲的才能的結合誰愿意怎么看就怎么看吧。我么,我不想去解釋這種現象,因為昆蟲的一些癖好讓我困惑不解,它們的這些癖好似乎誰也無法僅僅根據其外貌就能判斷得出來的。
我知道在我家附近就有一種食糞蟲,它也是尸體殘余的唯一的享用者。它就是糞金龜,是經常光顧死鼴鼠和死兔子的常客。但是,這種侏儒殯葬工并不因此就鄙視糞便,它像其他的金龜子一樣照舊大吃不誤。也許它有著雙重飲食標準:奶油球形蛋糕是供給成蟲的,而略微發臭的腐肉這濃重口味的食料則是喂給幼蟲的。
類似情況在別的昆蟲的別的口味方面也同樣存在。捕食性膜翅目昆蟲汲取花冠底部的蜜,但它喂自己的孩子時卻用的是野味的肉。同一個胃,先吃野味肉,后汲取糖汁。這種消化用的胃囊在發育過程中必須發生變化嗎?!不管怎么說,這種胃同我們人的胃一樣,年輕時喜食的東西到了晚年就對此鄙夷厭惡了。
讓我們更加深入地觀察研究一下法那斯米隆的杰作。我弄到的那些葫蘆全都干透了,硬得幾乎跟石頭一樣,顏色也變成淺咖啡色了。我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里外都沒有發現一丁點兒木質碎屑,這種木質碎屑是牧草的一個證明。這么說,這怪異的食糞蟲沒有利用牛屎餅,也沒有利用任何類似的糞料。它是用的其他材料制作自己的產品的。是什么材料呢?一開始挺難弄清楚。
我把葫蘆放在耳邊搖動,有輕微的響聲,就像是一個干果殼里面有一個果仁在自由滾動時發出的聲響一樣。葫蘆是不是有一只因干燥而抽縮了的幼蟲呀?我起先一直是這么認為的,但我弄錯了。那里面有比這更好的東西,可讓我長了見識了。
我小心翼翼地用刀尖挑破葫蘆。在一個同質的均勻內壁--我的3個標本中*大的一個的內壁竟厚達2厘米--中,嵌著一個圓圓的核,滿滿當當地充填在內壁孔洞里,但卻與內壁毫不粘貼,所以可以自由地晃動,因此我搖動時就聽見了響聲。
就顏色與外形而言,內核與外殼并無差異。但是,把內核砸碎,仔細檢查碎屑,我就從中發現一些碎骨、絨毛絮、皮膚片、細肉塊,它們全都淹沒在類似巧克力的土質糊狀物中。我把這種糊狀物在放大鏡下面進行了篩選,去除了尸體的殘碎物之后,放在紅紅的木炭上烤,它立即變得黑黑的了,表層覆蓋著一層鼓脹的光亮物,并散發出一股嗆人的煙,很容易聞出那是燒焦的動物骨肉的氣味。這個核全部浸透了腐尸的膿血。
我對外殼進行同樣處理后,它也同樣變黑了,但黑的程度沒有核那么深。它幾乎不怎么冒煙。它的外層也沒有覆蓋一層烏黑發亮的鼓脹物。它一點也沒含有與內核所含有的那些腐尸的碎片相同的東西。內核與外殼經燒烤之后,其殘余物都變成一種細細的紅黏土。
通過這粗略的觀察分析,我們得知法那斯米隆是如何進行烹飪的。供給幼蟲的食品是一種酥餡餅……肉餡是它頭罩上的兩把解剖刀和前爪的齒狀大刀把尸體上能剔出來的所有東西全都剔出來做成的,有下腳毛、絨毛、搗碎的骨頭、細條的肉和皮等。一開始,這種烤野味的作料拌稠的餡呈浸透腐尸肉汁的細黏土凍狀,現在變得硬如磚頭。*后,酥餡餅的糊狀外表變成了黏土硬殼。
這位糕點師傅對其糕點進行了包裝,用圓花飾、流蘇、甜瓜筋囊加以美化。法那斯米隆對這種廚藝美學并非外行。它把酥餡餅的外殼做成葫蘆狀,并飾以指紋狀的飾紋。
這種無法食用的外殼在肉汁中浸泡的時間太短,可想而知,并不受法那斯米隆的青睞。等幼蟲的胃變得皮實了,可以消受粗糙的食物時,它會刮點內壁上的東西充饑,這一點倒是有可能的。但是,從整體來看,直到幼蟲長大能出走之前,這個葫蘆一直完好無損。它不僅開始時是保護餡餅新鮮的保護神,而且始終都是隱居其間的幼蟲的保險箱。
在糊狀物的上面,緊挨著葫蘆的頸部,修整成一個黏土內壁的小圓屋,這是整個內壁的延伸部分。一塊用同樣材料的挺厚的地板把它與糧食隔開。這就是孵化室,卵就產在那兒,我在那兒發現了卵,可惜已經干了。幼蟲在這個孵化室里孵化出來,事先得打開一扇隔在孵化室和糧食之間的活動門,才能爬到那個可食的糞球處。
幼蟲誕生在一個高出那塊食物并與之并不相通的小保險匣里。新生幼蟲必須及時地自己鉆開那食品罐頭盒蓋。后來,當幼蟲待在那罐頭食品上面時,我的確發現地板上鉆了一個剛好能讓它鉆過去的孔。
這塊美味的牛肉片,裹著厚厚的一層陶質覆蓋層,致使這份食物根據緩慢孵化的需要,長時間地保持新鮮。怎么達到這一目的?我仍搞不清楚。卵在其同樣是黏土質的小屋里安全無虞地待著,完好無損;到這時為止,一切都盡善盡美。法那斯米隆深諳構筑防御工事的奧秘,深知食物過早地發干的危險。現在剩下的是胚胎呼吸的需求問題了。
為了解決這個呼吸問題,法那斯米隆也是匠心獨運、智慧超群的。葫蘆頸部沿著軸線打通了一條頂多只能插入一根細麥管的通道。這個閘口在內部開在孵化室頂部*高處,在外部則開在葫蘆柄的末端,呈喇叭形半張開著。這就是通風管道,它極其狹窄而且又有灰塵阻而不塞,因此便防止了外來的入侵者。我敢說這是簡單但絕妙的杰作。我說得有錯嗎?如果說這樣的一個建筑是偶然的結果的話,那么必須承認盲目的偶然卻具有一種非凡的遠見卓識。
這種遲鈍的昆蟲是如何才建好這項極其繁難、極其復雜的工程的呢?
我在以一個旁觀者的目光觀察這南美潘帕斯草原的昆蟲時,只有上述這個工程結構在指引著我。從這個工程結構可以不出大錯地推斷出這個建筑工所使用的方法。因此,我就這樣進行了對它工作的進行情況的設想。
它先是遇上了一具小昆蟲尸體,尸體的滲液使下面的黏土變軟。于是,它根據軟黏土的大小或多或少地收集起來。收集的多少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這種軟黏土非常之多,收集者就大加消費,糧倉也就更加地牢固。這樣一來,制成的葫蘆就特別大,大得超過雞蛋的體積,還有一個2厘米厚的外殼。但是,這么一大堆的材料遠遠超出模型工的能力,所以加工得很不好,外觀上看上去,
一眼就看出是一項十分艱苦笨拙的勞動所創造出來的成果。如果軟黏土很稀少,它便嚴格節省著使用,這樣它動作也就自然得多,弄出來的葫蘆反而勻稱齊整。
那黏土可能先是通過前爪的按壓和頭罩的勞作變成球形,然后挖出一個很寬很厚的盆形。蜣螂和圣甲蟲就是如此做的,它們在圓糞球的頂部挖出一個小盆,在對蛋形或梨形*后打磨之前,把卵產在小盆里。
在這**項勞作中,法那斯米隆只是一個陶瓷工。不管尸體滲液浸潤黏土有多么不充分,只要是具有可塑性,任何黏土對它來說都是可以加工運作的。
現在,它變成了肉類加工者了。它用它那帶鋸齒的大刀從腐尸上切、鋸下一些細碎小塊來;它又撕又拽,把它認為*適合幼蟲口味的部分弄下來。然后,它把這些碎片統統聚集起來,再把它們同膿血*多的黏土攪和在一塊。這一切攪拌得非常均勻,就地制成了一只圓糞球,無須滾動,如同其他食糞蟲制作自己的小糞球一樣。補充說一句,這只糞球是按照幼蟲的需要量制作的,它的體積幾乎始終不變,無論*后那個葫蘆有多大。
現在酥餡餅做好了。它被放進大張開口的黏土盆里存好。它沒擠沒壓,以后可以自由轉動,不會與其外殼有一點粘連。這時候,陶瓷制作的活兒又開始了。
昆蟲用力擠壓黏土盆的厚厚的邊緣,為肉食制好模套,*后使肉食的頂端被一層薄薄的內壁包裹住,而其他部分則由一層厚厚的內壁包住。頂端的內壁上,留有一個環形軟墊;這兒的內壁的厚度與日后在頂端鉆洞進糧倉的幼蟲的弱小程度成正比。隨后,這個環形軟墊也進行壓模,變成一個半圓形的窟窿,卵就產在其中。
通過擠壓黏土盆的邊緣,使之慢慢封口,變成孵化室,制作葫蘆的工序就宣告結束。這道工序尤其需要高超的技藝。在做葫蘆柄的同時,必須一邊緊壓糞料,一邊沿著軸線留出通道作為通風口。
我覺得建造這個通風閘口極其困難,因為計算稍微有點偏差,這個狹窄的口子就會立刻被堵住。我們*優秀的陶瓷工中**心靈手巧的工匠如果缺少一根針的幫助也是干不成這件活兒的,它把針先墊在里邊,完工之后,就把這根針抽出來。這種昆蟲是一種用關節連接著的機械木偶,在它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情況之下,就挖出了一條穿過大葫蘆柄的通道。如果它想到了,也許就挖不成了。
葫蘆制作完后,就得對它粉飾加工了。這是一件費時費工的粉飾活兒,要使曲線完美流暢,并在軟黏土上留下印記,如同史前的陶瓷工用拇指尖印在其大肚雙耳壇上的印記一樣。
這件活計完工了。它將爬到另一具尸體下面重新開工,因為一個洞穴只有一個葫蘆,多了不行,如同圣甲蟲制作它的梨形小糞球一樣。
……
昆蟲記:經典插圖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讓-亨利·法布爾:自1875年舉家遷往鄉間小鎮之后,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和文學家法布爾便開始了《昆蟲記》的寫作。從1879年第一卷問世到1910年的《昆蟲記》第十卷,法布爾用了三十余年的時間,在自家的荒石園里穿著農民的粗呢外套、帶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日復一日地觀察昆蟲,并撰寫觀察筆記。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始于童年,之后畢生都在從事相關的學習、深造與研究。他的觀察細致而全面,多有精到見解,對于昆蟲學的研究有突出的貢獻。而留給后世的寶貴財富便是這部卷帙浩繁的《昆蟲記》。他也被尊稱為“昆蟲界的維吉爾”。
譯者簡介:
陳筱卿:知名法語譯者,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翻譯出版法國18、19世紀名家名著多部,包括:拉伯雷的《巨人傳》;盧梭的《懺悔錄》《新愛洛伊絲》;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繆塞的《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等書。其譯作優美典雅,流傳甚廣。
- 主題:
非常有趣的一本書。有塑封,但是書腳折了一點,有點可惜。
- 小編回復:
- 抱歉,本書為出版社尾貨,尾貨圖書品相一般為8-10成新,如對圖書質量不滿意,可在賬戶里申請退換,或聯系客服辦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