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12.1(2.5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促銷活動: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當代新聞學研究范式的轉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705539
- 條形碼:9787514705539 ; 978-7-5147-055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新聞學研究范式的轉換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新聞學研究范式的轉換》以新聞學理論形態變遷為根基,以范式轉換為線索進行研究,是新聞學術史研究方法的又一探索。通過剖析新聞學理論形態變遷這一新聞學術史研究的核心要素,從一個側面展現中國當代新聞學術發展的歷史進程。學術交流平臺的建構則作為理論形態變遷的一個動因來進行分析,每個新聞學者的研究成果與理論貢獻也都融入理論形態變遷的闡釋中。從整體分析轉向從一個側面深化研究,實現了長期學術史研究的自我突破。這部書引入科學哲學中的“范式”概念,將1949年至2010年間中國新聞學理論形態的變遷過程勾勒為“黨報之學”到“政治運動之學”,到“新聞事業”之學,再到“新聞之學”的范式轉換過程,從中可以透視中國當代新聞學研究從政治本位走向學科本位、從自發走向自覺、從感性走向理性的變化趨勢,既再現了中國當代新聞學發展的總體特征,也初步剖析了中國新聞學研究的未來走向。
中國當代新聞學研究范式的轉換 目錄
緒論
**章 黨報之學及其理論創新:1949-1956年的新聞學研究
**節 黨報之學的理論建構及主要特征
一、新聞理論研究“五性一統”
二、報刊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
三、黨報業務經驗是新聞學術研究的理論重心
四、黨報之學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 黨報之學的成因
一、研究者自覺融入時代熱潮
二、延安時期新聞學脈的延續
三、新聞界學蘇聯
第三節 1956年新聞工作改革中的新聞學理論創新
一、1956年新聞工作改革
二、王中的新聞學理論創新
第二章 政治運動之學:1957-1976年的新聞學研究
**節 反右派斗爭中的新聞學研究
一、兩次首都新聞工作者座談會的召開
二、“大鳴大放”中的新聞理論論爭
三、反右派斗爭中的新聞理論批判
四、反右派斗爭中新聞學術論爭的特征
第二節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術批判運動中的新聞學研究
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術批判運動的開展
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術批判運動的特點
第三節 “全黨辦報”研究熱潮
一、“全黨辦報”研究熱潮的興起
二、“全黨辦報”研究熱潮的主要內容
三、“全黨辦報”研究熱潮的主要特點
第四節 “文化大革命”中的新聞學研究
一、“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聞學著述形式
二、“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聞學術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聞學術研究的主要特點
第五節 政治運動之學的主要特征
一、新聞學是政治運動的工具
二、新聞學不是科學的知識體系
三、虛無主義的態度
第六節 政治運動之學的成因
一、新聞學術研究缺乏制度保障
二、新聞學者被迫放棄學術理想
第三章 新聞事業之學:1977-1990年的新聞學研究
**節 理論新聞學研究:以新聞事業為重心
一、理論新聞學的邏輯起點:新聞
二、理論新聞學的理論重心:新聞事業
三、理論新聞學的重要關系范疇:新聞與輿論
第二節 新聞史學研究:蘇共模式仍居主流
一、斷代史研究的革命化
二、通史研究的政治化
三、專門史研究的階級化
第三節 應用新聞學研究:宣傳本位轉向新聞本位
一、真實報道
二、深度報道
第四節 新聞事業之學的主要特征
一、理論建構開始注重基本概念辨析
二、理論建構結構松散
三、理論建構游離新聞本體
四、反思階級斗爭工具說
第五節 新聞事業之學的成因
一、新聞事業蓬勃發展
二、新聞學術研究的恢復與發展
三、傳播學的傳入
第四章 新聞之學:1991-2011年的新聞學研究
**節 理論新聞學建構:傳播學化與哲學化
一、傳播學維度的理論新聞學建構
二、哲學維度的理論新聞學建構
第二節 新聞史學建構:凸顯本體
一、新聞本體視角
二、媒介生態學視角
三、“新新聞史”視角
四、媒介社會學視角
第三節 應用新聞學建構:新聞本位
一、客觀報道
二、體驗式報道
三、精確報道
第四節 新聞之學的主要特征
一、理論建構回歸新聞本體
二、理論研究呈融合態勢
三、從學術自覺到理論自覺
第五節 新聞之學的成因
一、新媒體的迅猛發展
二、新聞學術的繁榮
三、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的引入
第五章 中國當代新聞學術的發展路向
**節 新聞學術研究由政治本位走向學科本位
一、新聞學科地位的確立與維護
二、新聞學科發展路徑探尋
第二節 新聞學術研究由自發走向自覺
一、新聞學術總結常態化
二、新聞學術反思日漸深入
第三節 新聞學術研究由感性走向理性
一、關于新聞商品性的論爭
二、關于范長江西北采訪的論爭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章 黨報之學及其理論創新:1949-1956年的新聞學研究
**節 黨報之學的理論建構及主要特征
一、新聞理論研究“五性一統”
二、報刊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
三、黨報業務經驗是新聞學術研究的理論重心
四、黨報之學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 黨報之學的成因
一、研究者自覺融入時代熱潮
二、延安時期新聞學脈的延續
三、新聞界學蘇聯
第三節 1956年新聞工作改革中的新聞學理論創新
一、1956年新聞工作改革
二、王中的新聞學理論創新
第二章 政治運動之學:1957-1976年的新聞學研究
**節 反右派斗爭中的新聞學研究
一、兩次首都新聞工作者座談會的召開
二、“大鳴大放”中的新聞理論論爭
三、反右派斗爭中的新聞理論批判
四、反右派斗爭中新聞學術論爭的特征
第二節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術批判運動中的新聞學研究
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術批判運動的開展
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術批判運動的特點
第三節 “全黨辦報”研究熱潮
一、“全黨辦報”研究熱潮的興起
二、“全黨辦報”研究熱潮的主要內容
三、“全黨辦報”研究熱潮的主要特點
第四節 “文化大革命”中的新聞學研究
一、“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聞學著述形式
二、“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聞學術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文化大革命”時期新聞學術研究的主要特點
第五節 政治運動之學的主要特征
一、新聞學是政治運動的工具
二、新聞學不是科學的知識體系
三、虛無主義的態度
第六節 政治運動之學的成因
一、新聞學術研究缺乏制度保障
二、新聞學者被迫放棄學術理想
第三章 新聞事業之學:1977-1990年的新聞學研究
**節 理論新聞學研究:以新聞事業為重心
一、理論新聞學的邏輯起點:新聞
二、理論新聞學的理論重心:新聞事業
三、理論新聞學的重要關系范疇:新聞與輿論
第二節 新聞史學研究:蘇共模式仍居主流
一、斷代史研究的革命化
二、通史研究的政治化
三、專門史研究的階級化
第三節 應用新聞學研究:宣傳本位轉向新聞本位
一、真實報道
二、深度報道
第四節 新聞事業之學的主要特征
一、理論建構開始注重基本概念辨析
二、理論建構結構松散
三、理論建構游離新聞本體
四、反思階級斗爭工具說
第五節 新聞事業之學的成因
一、新聞事業蓬勃發展
二、新聞學術研究的恢復與發展
三、傳播學的傳入
第四章 新聞之學:1991-2011年的新聞學研究
**節 理論新聞學建構:傳播學化與哲學化
一、傳播學維度的理論新聞學建構
二、哲學維度的理論新聞學建構
第二節 新聞史學建構:凸顯本體
一、新聞本體視角
二、媒介生態學視角
三、“新新聞史”視角
四、媒介社會學視角
第三節 應用新聞學建構:新聞本位
一、客觀報道
二、體驗式報道
三、精確報道
第四節 新聞之學的主要特征
一、理論建構回歸新聞本體
二、理論研究呈融合態勢
三、從學術自覺到理論自覺
第五節 新聞之學的成因
一、新媒體的迅猛發展
二、新聞學術的繁榮
三、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的引入
第五章 中國當代新聞學術的發展路向
**節 新聞學術研究由政治本位走向學科本位
一、新聞學科地位的確立與維護
二、新聞學科發展路徑探尋
第二節 新聞學術研究由自發走向自覺
一、新聞學術總結常態化
二、新聞學術反思日漸深入
第三節 新聞學術研究由感性走向理性
一、關于新聞商品性的論爭
二、關于范長江西北采訪的論爭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