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計算機系統()
1.1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
1.1.1發展經歷()
1.1.2新一代計算機()
1.1.3發展方向()
1.2計算機的分類及應用()
1.2.1計算機的分類()
1.2.2計算機的應用()
1.3計算機的硬件系統()
1.3.1體系結構()
1.3.2主要部件()
1.3.3性能指標()
1.4計算機的軟件系統()
1.4.1系統軟件()
1.4.2應用軟件()
1.4.3計算機語言()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計算機數據表示()
2.1數值數據的表示()
2.1.1進位計數制及互相轉換()
2.1.2原碼、反碼和補碼的表示()
2.2非數值數據的表示()
2.2.1信息編碼()
2.2.2字符數據()
2.2.3邏輯數據()
2.2.4漢字的表示方法()
2.2.5語音的表示方法()
2.2.6圖像的表示方法()
2.2.7圖形的表示方法()
2.3校驗()
2.3.1奇偶校驗碼()
2.3.2海明校驗碼()
2.3.3循環冗余校驗碼()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數字邏輯基礎()
3.1邏輯代數初步()
3.1.1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
3.1.2邏輯代數的運算法則()
3.1.3邏輯表達式的化簡()
3.2邏輯電路()
3.2.13種基本邏輯電路()
3.2.24種組合邏輯電路()
3.3觸發器()
3.3.1RS觸發器()
3.3.2D觸發器()
3.3.3JK觸發器()
3.4加法器()
3.4.1半加器()
3.4.2全加器()
3.4.3逐位進位加法器()
3.4.4基本的二進制加法/減法器()
3.4.5基本的十進制加法器()
3.5寄存器()
3.5.1基本寄存器()
3.5.2移位寄存器()
3.6計數器()
3.6.1行波計數器()
3.6.2同步計數器()
3.6.3環形計數器()
3.6.4程序計數器()
3.7累加器()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運算方法和運算器()
4.1定點加減法運算()
4.1.1原碼加法運算()
4.1.2補碼加法運算()
4.1.3補碼減法運算()
4.1.4補碼加法、減法運算規則和實例()
4.1.5反碼加法、減法運算()
4.1.6溢出判斷與檢測()
4.1.7定點加減法的實現()
4.2移位運算()
4.2.1邏輯移位()
4.2.2循環移位()
4.2.3算術移位()
4.2.4使用注意()
4.3定點乘法運算()
4.3.1定點原碼一位乘()
4.3.2定點原碼一位乘相加算法()
4.3.3定點原碼一位乘的實現()
4.3.4定點補碼一位乘()
4.3.5定點補碼一位乘的實現()
4.4定點除法運算()
4.4.1原碼一位除法()
4.4.2補碼一位除法()
4.5浮點算術運算()
4.5.1浮點加法和減法()
4.5.2舉例()
4.5.3浮點乘法運算()
4.5.4浮點除法運算()
4.6邏輯運算()
4.6.1非運算()
4.6.2與運算()
4.6.3或運算()
4.6.4異或運算()
4.7運算器的組成和結構()
4.7.1加法器()
4.7.2多功能算術/邏輯運算單元()
4.7.3運算器的基本結構()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指令系統()
5.1計算機的指令系統()
5.1.1指令集()
5.1.2指令格式()
5.2指令結構及分類()
5.2.1CISC和RISC()
5.2.2常規指令類型()
5.3尋址()
5.3.1尋址的概念()
5.3.2尋址方式()
5.3.3操作數的尋址方式()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中央處理器()
6.1中央處理器的功能和組成()
6.1.1中央處理器的功能()
6.1.2中央處理器的組成()
6.1.3運算器()
6.1.4控制器()
6.1.5組成CPU的三部件()
6.2指令周期()
6.2.1預備知識()
6.2.2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6.2.3非訪內指令的指令周期()
6.2.4直接訪內指令的指令周期()
6.2.5間接訪內指令的指令周期()
6.2.6程序控制指令的指令周期()
6.3組合邏輯控制器()
6.3.1組合邏輯控制器的原理()
6.3.2組合邏輯控制器舉例()
6.4微程序控制器()
6.4.1微程序邏輯控制器的基本思想()
6.4.2微程序設計的幾個基本概念()
6.4.3微指令控制字段的組合方法()
6.4.4微指令下地址控制字段設計方法()
6.4.5微指令的執行過程()
6.5PLA控制器()
6.5.1PLA的基本原理()
6.5.2PLA控制器()
6.6CPU的設計()
6.6.1設計原則()
6.6.2設計指導思想()
6.6.3硬布線控制器設計()
6.6.4微程序設計()
6.6.5微程序設計與硬布線邏輯設計的比較()
6.6.6流水線技術()
6.7多核處理器()
6.7.1概念()
6.7.2多核處理器結構()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存儲系統()
7.1基礎知識()
7.1.1存儲器與存儲系統()
7.1.2存儲器的作用和性能指標()
7.1.3存儲器的分類()
7.2存儲器組成結構()
7.2.1主存儲器()
7.2.2半導體存儲器()
7.2.3多體交叉存儲器和雙端口存儲器()
7.2.4外存儲器()
7.2.5虛擬存儲器()
7.2.6高速緩沖存儲器()
7.2.7虛擬存儲和Cache()
7.3存儲器的分級結構()
7.3.1層次體系結構的概念()
7.3.2主存輔存層次()
7.3.3高速緩存主存輔存層次()
7.3.4多級存儲系統()
7.4存儲器陣列和存儲器操作()
7.4.1存儲器陣列()
7.4.2地址譯碼操作()
7.4.3存儲器的讀寫操作()
7.5存儲器芯片的組合()
7.5.1存儲器芯片的內部組織()
7.5.2存儲器芯片的組合()
7.5.3位并聯()
7.5.4字串聯()
7.5.5字位同時擴展()
7.5.6需求芯片的計算()
7.5.7存儲器芯片組合設計示例()
7.5.8地址復用技術()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總線及I/O系統()
8.1總線概述()
8.1.1總線的基本概念()
8.1.2微型計算機總線的層次結構()
8.1.3總線性能指標()
8.2總線的組成結構和物理實現()
8.2.1總線的組成()
8.2.2總線的結構()
8.2.3內部總線和外部總線()
8.2.4單向傳送總線和雙向傳送總線()
8.2.5總線的數據傳送方式()
8.2.6總線的物理實現()
8.3總線仲裁和總線通信()
8.3.1總線仲裁的意義()
8.3.2總線仲裁的方式()
8.3.3錯誤檢測()
8.3.4總線定時()
8.3.5總線通信()
8.4總線接口和總線標準()
8.4.1總線接口()
8.4.2接口的分類()
8.4.3總線標準()
8.5I/O系統()
8.5.1I/O設備()
8.5.2I/O接口()
8.5.3編程控制的輸入/輸出()
8.5.4程序中斷方式()
8.5.5DMA方式()
8.5.6通道方式()
8.5.7輸入/輸出處理器()
8.5.8輸入/輸出系統的發展()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