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44904
- 條形碼:9787510844904 ; 978-7-5108-4490-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研究臺灣問題多年,著作精品頗多且具有影響力。本書是作者近年潛心力作,既有深厚的研究基礎,又有很強的獨創性,是臺灣學術研究精品著作。
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導論,“一中”論述中的兩岸政治關系定位,臺灣統“獨”譜系中的兩岸政治關系定位,“主權——治權”分析框架下的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等內容。
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研究 目錄
**章 導論
一、文獻綜述與評價
二、選題意義
三、研究框架、思路與方法
四、研究突破與創新
五、問題厘清與概念界定
第二章 “一中”論述中的兩岸政治關系定位
一、大陸方面“一個中國”政策及其演變
二、臺灣方面“一個中國”政策及其演變
三、兩岸“一個中國”論述的共識與分歧
四、“一個中國”論述中的相關問題辨析
五、余 論
第三章 臺灣統“獨”譜系中的兩岸政治關系定位
一、如何準確理解“臺獨”
二、厘而不清的“臺獨”與“獨臺”
三、“中華民國”在島內的不同意涵
四、國民黨“主體性”論述:回顧與動向
五、凍結“臺獨黨綱”與民共互動
六、結 語
第四章 “主權—治權”分析框架下的兩岸政治關系定位
一、“主權—治權”分析框架下的既有兩岸政治關系論述
二、“主權—治權”分析框架及其在兩岸關系研究中的缺陷
三、“主權—治權”分析框架下的典型論述解析
四、“主權—治權”分析框架的修正方案及其限度
五、替代性分析框架的建構:從“二分法”到“三分法”
六、防范替代性分析框架被誤讀的進一步闡釋
七、結 語
第五章 “國家—政府”分析框架下的兩岸政治關系定位
一、“國家—政府”分析框架下的既有兩岸政治關系論述
二、要從“國家”與“政府”的具體涵義來理解相關論述
三、大陸方面不接受“一國兩府”論述
四、宜在“一國一府”與“一國兩府”之間尋找平衡方案
五、統一前的兩岸政治關系定位表述:“一國兩府一中央”
六、“一國兩府一中央”不同于臺灣方面的“一國兩府”
七、結 語
第六章 典型定位論述解析(一):“憲法各表”
一、謝氏“憲法”論述的內容與基本主張
二、謝氏“憲法”論述的總體分析與評價
三、未來期待與修正建議
四、結 語
第七章 典型定位論述解析(二):“一中三憲”
一、“一中三憲”論述的基本要義
二、“一中三憲”與相關論述的比較分析
三、“一中三憲”論述的創新及價值
四、大陸對“一中三憲”論述的保留態度
五、關于“一中三憲”論述的調適建議
第八章 典型定位論述解析(三):“一國兩區”
一、“一國兩區”:意涵與評析
二、“一國兩區”與“兩岸一國”的比較分析
三、結 語
第九章 典型定位論述解析(四):蔡氏“憲政”論述
一、蔡英文論述為何回歸“憲政”
二、“憲政”論述相較“臺灣共識”有哪些變化
三、“憲政”論述依然模糊不清
四、“憲政”論述并非意味著放棄“臺獨”
五、大陸的應對:聽其言、觀其行
第十章 定位癥結(一):“中華民國”問題
一、“中華民國”問題:制約兩岸關系發展的瓶頸
二、“中華民國”:已經滅亡抑或仍然存在
三、從“三C”關系看“中華民國”問題
四、“中華民國”:兩岸三方的共同困擾
五、兩岸須共同面對所謂的“中華民國”問題
第十一章 定位癥結(二):“中華民國憲法”問題
一、圍繞“中華民國憲法”所衍生的問題與爭議
二、大陸對“中華民國憲法”的策略性因應
三、如何看待臺灣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
四、未來處理“中華民國憲法”問題的思路探討
五、余論:憲法與國家的應然關系及其在兩岸關系中的錯位
第十二章 定位癥結(三):臺灣“國際活動空間”問題
一、相關問題的法理分析與理論闡釋
二、兩岸處理臺灣對外事務的歷史回顧
三、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問題的癥結與思路
四、余 論
第十三章 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的策略、技術與方法
一、目前定位表述中的四種非常態表達方式
二、“一中各表”的奧妙與局限
三、實現由單一思維到二重思維的轉變
四、兩岸政治關系定位中的“平等”問題
五、“分解式定位法”的提出及其應用
六、問題性質決定其解決的策略選擇
七、結 語
第十四章 兩岸政治關系定位中的臺灣“民主牌”
一、從自決與民主的關系看臺灣“住民自決論”
二、 從國家主權、人民主權與民主的關系看臺灣“2300 萬人決定論”
三、從公民投票與民主的關系看臺灣“2300 萬人決定論”
四、案例解析:為何魁北克和蘇格蘭能而臺灣不能
五、余 論
第十五章 定位方案設計與“一國兩制”的銜接
一、統一前定位必須與未來統一相銜接
二、“一國兩制”是否還具有生命力
三、目前大陸關于“一國兩制”臺灣模式的幾種設想
四、“一國兩制”適用于兩岸統一的阻力
五、增強“一國兩制”適用性的三種觀點辨析
六、復合版“一國兩制”臺灣模式的續建
七、結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
表目錄
表1-1:大陸研究界關于兩岸政治關系定位論述一覽表
表1-2:臺灣研究界關于兩岸政治關系定位論述一覽表
表1-3:海外和香港學界關于兩岸政治關系定位論述一覽表
表2-1:20 世紀90 年代末以來大陸“一中”政策的策略性表述簡表
表2-2:兩岸官方“一個中國”政策演變比較表
表2-3:大陸“一中”框架與臺灣“大一中”架構對比表
表3-1:國、民兩黨四種論述的類型與異同對比表
表3-2:“中華民國”在島內不同意涵比較表
表4-1:“主權”與“治權”概念組合下的兩岸政治關系論述簡表
表4-2:“三分法”與“二分法”分析框架比較表
表4-3:兩岸主權之“法理擁有”與“事實行使”比較表
表5-1:“國家—政府”概念組合下的兩岸政治關系論述表
表5-2:臺灣方面三種定位論述的政治主張與思維模式比較表
表5-3:“國家”與“政府”多重涵義匯總表
表5-4:兩岸政權的性質和地位比較表
表5-5:“一國兩府一中央”與臺灣方面“一國兩府”比較表
表5-6:“一國兩府一中央”論述與“舊三句”“新三句”比較表
表6-1:謝長廷“憲法一中”與國民黨“憲法一中”比較表
表6-2:謝長廷“憲法共識”與國民黨“九二共識”比較表
表6-3:謝長廷“憲法各表”與國民黨“一中各表”比較表
表6-4:“憲法一中”“憲法共識”與“憲法各表”的論述側重比較表
表6-5:謝長廷個人論述與民進黨官方論述比較表
表7-1:臺灣方面“一中N 憲”定位模式下的三種論述比較表
表7-2:張亞中“一中三憲”論述與大陸“一中一憲”論述比較表
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研究
表8-1:1990 年代“一國兩區”論述與馬當局“一國兩區”論述比較表
表8-2:“一國兩區”論述與“兩岸一國”論述比較表
表9-1:未來蔡英文兩岸政策走向比較表
表10-1:兩岸各政治力量關于1949 年繼承問題論述比較表
表11-1:臺灣地區“憲改”前后“中華民國憲法”比較表
表12-1:1949 年以來臺灣方面不同對外代表說辭比較表
表12-2:兩岸政權的對外代表權論述比較表
表12-3:1988 年至2008 年臺灣“邦交國”數目變化表
表12-4:與兩岸多次“建交”“復交”國家匯總表
表12-5:臺灣“邦交國”一覽表(截至2016 年4 月)
表 13-1:大陸官方否定“一中各表”言論匯總表
表13-2:處理兩岸關系的兩種思維模式比較表
表13-3:學術理論問題和現實政治問題比較簡表
表14-1:自決權與民主權利比較表
表14-2:自決性公民投票和民主性公民投票適用于領土主權變更比較表
圖目錄
圖4-1:政權—治權關系示意圖
圖7-1:張亞中:“一中三憲”結構示意圖
圖7-2:“一中三憲”新思路結構示意圖
圖14-1:國家主權—人民主權—民主三者關系示意圖
圖14-2:公民投票分類示意圖
展開全部
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研究 作者簡介
王英津,法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比較政治發展、香港政治、臺灣政治與兩岸關系研究,曾出版《國家統一模式研究》、《轉型中的中國政治與法治》、《自決權理論與公民投票》、《港澳特區政府與政治》、《臺灣地區政治體制分析》5部個人專著,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20余篇。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